•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时间:2019-01-15 03:34: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战略的根本措施,对于培养现代型农民,实现农业转型,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发展,以及全面提高农民经济生活水平和社会政治生活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应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和农村、农民全面发展要求的农民职业教育新体系。
      关键词:农民职业教育;新农村;农民全面发展��
      
      一、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必须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从一定程度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但是目前,我国农民的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尚有不小的差距。�
      比如,农民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绝大多数农民属于“科盲”,只有传统农业的经验和技能,缺乏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农民的小农经济的观念根深蒂固,经营管理素质还不高,市场竞争意识薄弱。农民的整体素质还不高,法律知识比较缺乏、民主意识比较淡薄、卫生健康观念比较陈旧、公共生活比较贫乏、封建迷信思想比较盛行。因此,要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转型,必须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新型农业,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现代新型农业要求:一是科技兴农。要在继承发挥传统耕作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的品质与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新时期,随着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多样化、优质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满足新的消费需求的新型产业结构。三是农业发展观念的更新。树立生态观念,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时期农业发展转型的成功实现,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和教育。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成为农业转型成败的关键。�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发展,必须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提高其在农村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调整优化农村工业的布局与结构。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富裕,农村要现代化,仅靠农业本身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必须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第二、三产业,使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质量地向具有专业技能的岗位转移,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除农村基础教育外,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素质主渠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西奥多•舒尔茨在其著作《人的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中也曾断言:“改善人类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加速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现实举措。�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追求自身政治利益的客观要求,必须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新农村建设,充分显示了农民身份地位发展现代化的趋势,这一转化的意义不容低估,正如有的学者所强调的:“农民身份的变革是现代化这一社会变迁中最为壮观、最具历史意义的历史事件。但是,总体而言,这一过程还处在起步阶段,加之城乡二元体制桎梏的影响,农民仍然是一个弱势群体。农民需要接受终身的教育,建立长效的、完善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为其自身争取到更多的合法利益。比如更好地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更有效地参政议政,更加完善村民自治,从而使农民在改善自身经济生活条件的同时,更好地享受政治权利,提高自身的政治生活上地位。�
      
      二、如何构建农民职业教育新体系�
      
      (一)以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目标,更新农民职业教育的观念。�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往往把农民职业教育看作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这是片面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更新观念。农民职业教育应当建设成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其内容应当是包括农业技术、科技技能、法律道德、社会文化和卫生体育在内的全面的教育和培训。它不仅是技能训练,更应是一种文化传播。要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文化、健康、卫生、环境保护、民主参与等知识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形成农民自身健康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构建农村社会主义新风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依据市场机制构建农民职业教育新体系�
      1.农民职业教育管理自主化。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职业教育都是由各级政府来管理的。农民职业教育成为一项政治任务,但是政府单方面制定的职教文件和号令,脱离市场经济的实际,缺乏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困扰着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转变,要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就要创新农民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可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农业院校自主管理,社会力量协助的方式,充分利用和配置市场的资源发展农民职业教育。�
      2.农民职业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职业教育本身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可以建立多渠道的职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应建立政府主体、企业分担机制。其中政府是投入主体,农民的舞台需要各级政府搭建,提供资金支持。�
      3.农民职业教育动作产业化。在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以来,农民职业教育形成了政府号召、媒体宣传、学校实施、农民接受的固化的单向传统模式,不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农民和培训者之间的双向选择还难以真正实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单靠政府或者农民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市场,把农民职业教育产业化。要在农村大力培育中介服务组织,这些中介服务组织有偿地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在农民与培训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二者之间的双向选择,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人为本的体现。�
      4.农民职业教育形式多样化。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结状况构建农民职业教育新体系。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各地建设新农村应有不同的模式,不同地区发展农民职业教育,也要因地制宜,符合实际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可以考虑把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这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重点培养为第二、第三产业服务的专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第二种类型,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这类地区产业结构目前仍是第一、二、三产业并重,但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化阶段。这类农村地区的农民职业教育重点是培养服务第一、二、三、产业的专门人才,适度培养高层次人才。第三种类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这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结构目前仍是以第一产业为主,重点是培养面向第一产业的专门人才和对农民进行某些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和基础教育。�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农民职业教育正面临很好的机遇,而且由中国农民大学等院校发起成立的中国农民职业教育联合体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它为农业职业院校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平台。“十五”期间,各级农业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以实施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程项目为主体,开展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2004年更名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结合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开展了适用技术培训,农广校开展中专学历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1]李治邦.农村教育与农民职业转化[J].新疆农垦经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23).�
      [2]朱宏斌,陈遇春,刘彬让.当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需求发展状况及其特征[J/OL].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06.�
      [3]张广才.试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和拓展[J].辽宁教育研究,2003.6.

    推荐访问:新农村 职业教育 农民 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