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初探] 新农村建设政策2018

    时间:2019-01-15 03:34: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体,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所以,为建设新农村,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农村教育与医疗,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和身体素质。�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人力资源;农村教育��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1.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民增收、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目标是“农民增收”。只有富裕农民,让农民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处和实惠,才能使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坚实的基础。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长期偏低,人均只有城市居民的1/3,而且差距还在扩大。农民素质不高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必须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农民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
       2.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建设新农村,就是从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出发,要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使农民适应现代城市、城镇的文明要求和生活节奏,最终融入市民行列,成为城镇和城市的居住主体,必须把农民培养成既具备道德修养和民主、法治意识,又会经营、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
       3.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只有发展富民优势新产业,新农村的建设才有产业支撑。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农民要有较丰富的基础科技文化知识。其次,要有较强的农业科技能力。�
      
      二、目前农村人力资源状况�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人口文化水平低。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在农村庞大的人口中,基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的仍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其中不识字的或识字很少的占7%。�
      2.农村人口科技素质降低。农村中多数农民还没有达到初级科学技术水平,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仅占9.1%,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3.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较弱,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由不懂法而造成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更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农民享受的医疗卫生资源少,身体素质较差。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保障极度贫乏,农民的社会保障严重不健全,甚至还处在不断恶化之中。由此导致农民的身体素质整体水平提升受到制约,从而因农民身体健康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每年GDP的7%左右。 �
      
      三、农村人力资源水平低的产生机理分析�
      
      1.农村教育投资力度小,人才培养基础差。教育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劳动力的知识存量和素质,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中,乡镇负担主要责任。而农村正在全面进行的税费改革,势将给现有的农村教育投资格局以重大的冲击,在税费改革中将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大部分教育集资,大幅度减少农村教育经费,由于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难以完全填补的。如果没有中央财政的大幅度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可能会造成农村教育的严重困境。�
      2.农村教学质量相对落后。农村学校设备简陋,物力资源奇缺,绝大多数学校没有按教学要求配齐实验仪器,教学设备陈旧,而且多是城市学校的淘汰品,音体美器械几乎为空白。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
      3.农村教育办学形式单一,为“三农”服务的能力严重不足。各地农业中等职业学校早已“消亡”,或被人兼并,或转为普通高中,剩下的许多学校处于难以为继的窘迫状态。许多已经建成的农科教结合基地名存实亡;许多农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县乡村三级农民培训网络已基本停止运作。�
      4.农村医疗资源投入少。卫生部前不久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约48.9%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应住院而不住院。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而在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应采取措施,培养农村发展所需的人才。�
      
      四、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
      
      1.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过程中,要将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作为首要任务。要向他们宣传现代市场经济理念,转变落后传统观念和习惯,走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误区,逐步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好风尚。�
      2.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发展农村教育当务之急是确保农村教育经费稳定增长,以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同时要有可能以计算、可以监督的标准,不能让农村教育经费在转移支付中流失;动员广大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甚至可以发行教育彩票,以补充经费来源的不足;改革家庭困难学生救助制度,使所有能力相同的公民都有机会接受相同水平的教育;着力解决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结构性缺编问题,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职称结构,通过培养、培训和引进等措施,尽快补充紧缺学科的专业教师,缓解农村中学教师短缺的矛盾。�
      3.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抓好职业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农村职业学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坚持特色立校、品牌取胜,确保学生招得进来,走得出去。第二,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以核心农户为重点,加大青年农民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营销知识和工业理念的培训教育,加强实用新技术教育,尤其是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第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接近和相互渗透,一方面是普通教育职业化,即在进行普通教育的学校里加强职业教育,但这种职业教育不是以往那种按工种进行的职业技术教育,而是加强职业基础教育;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普通化,即职业教育从狭窄的、过于专业化的职业预备教育转变为广泛的、基础的、能够灵活运用的职业教育。�
      4.制定有关农民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美、日及欧盟各国都非常重视农民教育的立法,除为基础教育立法外,也为职业技术教育立法,通过立法形式保证农民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改革和完善农业教育体系,拉动农民对教育的有效需求。在中国,虽然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农民教育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农民教育培训在其规范程度和执行力度上,还主要取决于执行者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农民教育培训法》之类的保障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法规,规定和鼓励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规范有关部门、涉农单位和农民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确保农业、劳动保障、教育、科技和财政等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切实做好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
      5.提高健康素质。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完善农村卫生保健体系,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健康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防止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6.创新投入机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受益面广、公益性强的社会事业,政府、培训机构、企业、社团组织和农民都有对教育培训承担投入的责任。在一定意义上,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水平低,根本上是对农民教育、医疗的投入问题。因此,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村教育、医疗的投入。首先,各级政府应把农村教育、医疗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统筹安排,增加政府直接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其次,要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民间组织参与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多元化的智力投资保障机制,最大的限度提高农民教育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67.�
      [2]王德文.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和出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3.11.4-11.�
      [3]鲍传友.论现代视阈中的农村基础教育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28-31.

    推荐访问:初探 新农村 人力资源开发 农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