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农民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建国初期的农民

    时间:2019-01-15 03:31: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养。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农民教育观点,并将其付诸实践;重温毛泽东农民教育观,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国初期;毛泽东;农民教育观��
      
      收稿日期:2007―12―25�
      
      作者简介:李君(1968―),女,汉族,山东省鄄城人,菏泽学院社科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当代中国史研究、历史教学研究。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全局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毛泽东是最早认识到农民教育问题重要性的领导人。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农民教育观点,并将其付诸实践。毛泽东的这些教育观点对于今天我们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对农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建国初期,毛泽东充分认识到农民素质高低对中国农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在他的论著中曾多次阐明农民教育的重要性。1950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闭幕词》中便指出: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胜利,国家工业化,又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毛泽东认为,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离开了广大农民的理解和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毛泽东反复强调,不能忽视农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性。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①他还说:“过去打仗主要靠依靠农民。现在我国城市资产阶级很快地服从社会主义改造,也是因为农民组织起来了,农业合作化了。因此,党在农民中的工作更重要了。”�②正是因为对农民问题的重视,毛泽东才认识到“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也表明面对建国初期新的局面,农民教育如何适应新的历史形势,已经成为毛泽东极其关注的问题。�
      
      二、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农民教育观
      �
      1.重视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深知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反映旧制度的旧思想的残余,总是长期地留在人们的头脑,不愿意轻易地退走的”。�③因此,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农民成为有觉悟的人。有觉悟是毛泽东对新时期农民提出的基本要求,并把它作为与旧式农民区别的标志。所谓社会主义觉悟,在毛泽东看来,主要包括坚定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同时,毛泽东也指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很具体很细致地去做,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和简单的方法”,“要结合着经济工作一道去做,不能孤立地去做”。�④毛泽东要求共产党人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耐心的、生动的、容易被他们所理解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坚定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注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农民应该是也必须是有文化的劳动者。因此,毛泽东认为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关键在于提高占总人口80%左右的农民的文化素质。他把农民作为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积极开展扫盲运动,普及科学知识,努力培养和造就有觉悟、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他经常过问扫盲工作,要求各级政府制定扫盲计划,加强领导。1955年12月21日,毛泽东亲自制定“每人必须要认识1500到2000个字”的扫盲标准。同时,毛泽东还认识到要解决农业问题,最终要靠现代科学技术。因此,提出在全国广大农村,凡有条件的都应建立农业技术夜校、农民技术学校,成立农业科学研究站,“要有计划地组织青年人学习技术,提倡老手带新手,生产队在检查和总结生产的时候,要进行技术上的检查、评比,对技术上有贡献的和积极传授技术的社员,应该给以奖励”。�⑤�
      3.加强农民教育和生产实践相结合。1958年1月,毛泽东总结了我国广大师生实行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方面的创造性的经验,开始提倡半工半读。同年9月,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谈到,“几千年来,都是教育脱离劳动,现在要教育劳动相结合”。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半工半读、半农半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同年9月10日,毛泽东批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上做出批示,指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此后,教育界掀起了贯彻这一指示的热潮,一批农村简易小学、农村中学、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等各式各样的半工半读、半农(耕)半读学校发展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生产第一线的人才和技术需求问题。�
      4.倡导灵活多样的农民教育形式。毛泽东根据农村经济落后,文盲半文盲数量庞大的实际情况,积极倡导和推广由农民创造、受农民欢迎、符合农民生活实际的各种教学形式对农民进行教育,激发了农民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极大地推进了农民教育。在毛泽东指导下,各地纷纷兴起了民办村学的高潮,冬学、读报识字组、夜校、民教馆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和平时期的教育方针应以正规化为发展的方向,但是在建国初期,一些地方过分强调教育正规化,忽视了一些农民子弟交不起学费、书籍费等就学困难的问题,致使某些工农子弟不能入学。毛泽东发现这一问题后,于1953年5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教育问题。他说:整顿小学,不要过了头,不应强调正规化。农村小学可分三类:中心小学、不正规的小学、速成小学。农村小学应便于农民子女上学。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从中国农村实际出发,不拘形式、灵活多样地开展农民教育的思想。�
      5.强调农民教育应基于农民的自觉和自愿。建国初期,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通过对农民教育问题的深入、系统的思考,认为搞好农民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农民学习的自觉性。他多次号召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消灭“群众脑子里的敌人”,并指出这个“自觉性”来源于农民的愿望和自愿。这里有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6、着力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农业干部队伍。建国初期,毛泽东反复强调农业方面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懂行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逐步认识农业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领导和管理农业经济的水平。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农业干部学习农业科学的重要性:“要较多地懂得农业,还要懂得土壤学、植物学、作物栽培学、农业化学、农业机械,等等;还要懂得农业内部的各个分业部门。”�⑥他鼓励干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材料,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掌握领导农业经济的主动权,从而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农业经济的领导和管理。�
      
      三、毛泽东农民教育观的失误�
      
      建国初期毛泽东倡导的农民教育工作也出现过一些偏差。�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急于求成,夸大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试图通过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公有化程度加速建设进程,并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文明的社会弊端,从根本上达到教育农民的目的。不幸地是这注定只能成为一种脱离实际的社会空想。�
      毛泽东的农民教育观点,还突出体现在通过思想改造、斗私批修、灵魂革命,使广大农民形成一种永不衰竭的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渴望。但当他发现期望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他会转而一再打击各级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精神堕落,并进而以为只有通过“四清”、文化大革命等方式才是触及人们灵魂深处的思想大革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民的教育问题。1963年至1965年间在部分农村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使农村的阶级斗争不断强化,结果是严重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我们所面临的农民教育的现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一些农民子弟完成“普九”教育困难,面临失学的危机;大批涌入城市的民工面临教育问题;农民的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毛泽东曾设想解决的问题有一些仍然存在,同时又增加了许多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因此,毛泽东的农民教育观念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
      1.毛泽东主张的农民教育,不是单一的教育,而是对农民的综合教育,不仅包括文化教育、科技教育,而且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农民的全面素质,实施对农民的全面教育。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青少年中杜绝文盲和半文盲。另一方面要增加对农民的培训经费,抓好现有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除了继续坚持由农科站、文化站组织农民学技术、学文化外,还应该利用广播、电视、电脑等现代信息手段,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培训活动。重视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特别是农民经济管理理论教育,逐步改善广大农民经济理论素养。�
      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引导农民、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农村干部要认真落实党的各项农民政策,如取消农业税、退耕还林、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及即将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制等等。要杜绝坑农、害农和损农现象的发生。�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注重农民教育效果。根据现在农户分散生产的特点,农民教育应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如集中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普遍教育和重点宣传相结合、口头讲授和材料传递相结合,把农民的短期培训、项目培训、农闲培训和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大学、自学考试等学习形式的作用,从不同角度,不断提高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养。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农民教育观为我们党解决农民问题提供了成功的指导。重温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③④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79、244.244. �
      ②施拉姆.毛泽东思想[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305~306.�
      ⑤1962年9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条例修正草案.�
      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29.�

    推荐访问:现实意义 农民 建国初期 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