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析存在主义视域中的教育目的】存在主义是唯心主义吗

    时间:2019-01-14 03:24: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它产生于一战后的德国,二战期间传至法国,二战后流行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法国的萨特和奥地利的布贝尔等。存在主义思想的出现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也是受其影响的领域之一。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关于个人生活的哲学,对教育作了很多深刻的洞察。本文拟对存在主义观照下的教育目的观做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一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础:关于“人”和“人的存在”
      
      教育是为人的活动,教育目的是关于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一种设想,思考教育目的的逻辑前提中最重要的是思考者本人对人的一种看法、对人应然存在状态的看法。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观必然也要受制于存在主义对“人”“人的存在”的理解。
      1人是自己造就的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中,公开声明:存在主义者都主张“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是通过人和物存在的差异来说明这一观点的。物的本质是在它被产生之前就被预先确定的,因为物作为一种无意识的存在,本身是无价值和无目的的。而人与物不同,人是先存在后才有本质。“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然后才能说明自身。假如说人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是不可能给予定义的话,这是因为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有后来人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成他自身。所以说,世间并无人类本性,因为世间并无设定人类本性的上帝。人,不仅就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这原理,也即是所谓的主观性。”[1]由此,人不是一种现成的、确定的存在,而是一种面向将来、面对多种可能性的存在。因为人所固有的主观能动性,人可以自由地谋划和选择,人在谋划和选择的过程中,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人不外是自己设计的蓝图。人实现自己有多少,他就有多少存在,因此,他就只是他的行动的总体,他就只是他的生活。”[2]
      2人是绝对自由的
      存在主义者们认为,存在和自由是没有区别的。萨特说:“人注定是自由的。”“我们被判处了自由这样一种徒刑。”[3]存在主义所说的自由仍是从“存在先于本质”中引出的,它是个体存在者的“主观性”的一种延伸。存在主义断言,人的意志是绝对自由的,是个人主观上的一种绝对独立性。但是存在主义的意志自由的基础是主观精神绝对不受社会存在及其关系所制约。萨特认为“所谓自由,就是这样一种人的存在,他在分泌他自己的虚无时使自己的过去失去作用。”[4]存在主义者把自由和必然性割裂开来,或者干脆不承认意志自由的客观制约性,把它变成绝对的东西,而把人类历史看作不受任何客观规律的意志自由活动的结果。人的绝对自由,表现为人有选择的自由,存在主义者认为个人在选择时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是无条件的。选择是可能的,但是不选择是不可能的。选择是自由的,但不是任意的,人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
      3人是非理性的存在
      存在主义与唯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关系密切。他们反对传统哲学中忽视对人的各种真实特性的研究。人的各种真实的特性,比如爱、激情、狂喜、忧伤等在传统哲学那里没有被表现出来。用科学方法研究人,更容易把人当成物,或仅仅当作理性的人。存在主义更加强调人的非理性存在的一面。不管是克尔凯郭尔的“宗教的人”还是尼采的“无神的人”,不管是海德格尔的“本真的人”,还是萨特的“自由的人”,归根到底都是非理性的人。在存在主义那里,人不仅仅是理性的存在,更是非理性的,是有才能、欲望、情意、直觉等非理性因素的人,个人的存在是非理性的、主观的心理体验。
      
      二存在主义观照下的教育目的观
      
      存在主义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基本看法直接影响着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在存在主义视域中,教育无疑也是实践它自身的场所。存在主义所倡导的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必须和存在主义理论所倡导的人的应有存在相适应。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是自我造就和自我设定的,并且是不断超越自身的,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都有独特存在、不断超越的特性。因此教育要促进独特个性的人的存在,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由于人是绝对自由的,自由与存在同义,自由意味着自由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承担道德责任。因此,教育应当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存在主义极端关注人的存在,特别关注人的非理性的一面,因此,存在主义者认为,教育必须关注个人的现实,应该把个人看作独特的存在,不仅作为认知、理性的存在,而且作为一个活的、有感情的存在。存在主义者认为一个好的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理解自身,追问自身像“我是谁”“我将去哪”和“为什么我在这儿”这样的问题。
      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服务。教育应该指导人意识到他的环境条件,促进他顺利地投入有重要意义的生存中去。重要的具体目标是:发展个人的意识;为自由的、合乎道德的选择提供机会;鼓励发展自我认识;发展自我责任感;唤醒个人的承诺感。[5]
      
      三对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观的评价
      
      1定位:极端的“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大体上说,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为本位,强调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观。[6]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自由的至高无上,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个人的价值大于社会的价值,一切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目的,社会和他人仅仅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和工具而已。
      在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观中,个人被提升到一个无上的高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个人服务。存在主义的“个人”是一种极端的“个人”,这样的“个人”有绝对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有绝对的自由来选择、策划自己。存在主义将个人和他人、社会对立起来,他们认为他人和社会都是对人的存在、自由的束缚,只有摆脱了和他人及社会联系的孤独的个人才有个性和自由,才是真正的存在者。人们把他人作为自己的对象,因此,在萨特看来“他人即地狱”。可以认为,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观是一种极端的个人本位论。
      2意义:片面的深刻
      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观是对以往传统的教育目的观的一种反叛,它批评传统教育忽视人的存在,忽视了人存在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在传统教育中,一种整体主义思维代替了对个体的关注,关于人的存在发展的可预设性遮蔽了人的不断生成和不断超越的特性,传统教育中理性主义传统带来了对人的理性的过度张扬和对非理性关怀的缺失。存在主义批判了传统教育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观以及存在主义的基本理论自身,有着其理论上的缺陷,表现出了理论自身的偏狭和极端。因为存在主义究其根本是一种唯心主义,它避开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追求的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洒脱和自由。同时,存在主义自身又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和非理性主义色彩,而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观是在存在主义基本理论基础之上,特别是在存在主义有关“人”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母体”理论固有的缺陷。存在主义中的“存在”“自由”“责任”完全是脱离了社会的、纯粹精神领域的一些东西。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观中的个人所应具备的生存状态同样也是比较极端的、虚无缥缈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片面、偏狭、极端和性质上的问题,就认为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观毫无意义。恰恰相反,存在主义视域中的教育目的观正是通过“片面”“极端”显示了自身的深刻。它所固有的一套话语体系,它所提出的对个人的关注,以极端的形式引发了人们对它所提出的个人自由、个体的生成性、主观性、独特性等的关注。虽然它自身的话语晦涩、悲观,但是它却抛出了诸如“个人”“个性”“自由”等话题。抛出话题、引起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观对我们现在的教育目的观也有一些启示作用。我国的教育目的带有明显的工具主义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主体性,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对人的发展了产生不少负面的影响。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观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强调,对学生个性和发展多样性的保护,对学生选择自由的保护,为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目的观提供了一些具体的视角。在我们的教育目的中,应该突出对人、个人自身的一种关怀,要全面地认识人自身(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理性和非理性的方面)、尊重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尊重人的主体性。
      
      参 考 文 献
      [1][2]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3][4]王克千,樊莘森.存在主义述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5]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视域 目的 存在主义 浅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