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基于时代变革的高校教材浅析】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变革

    时间:2019-01-13 03:34: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时代变革对高校教材的挑战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对高校教材模式的影响   影响教学质量与教育目标顺利实现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决定了什么样才是适合个体的教材模式。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与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得到了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逐步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开发获取知识的渠道,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拓宽学生个体的知识来源,使学生能够从更多方面、更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意识与精神。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对高校教材编写内容的要求
      人才的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的本质特征。在多元化特征的现代社会中,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应趋向多层次、多方向发展,不仅要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还要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求革新高校教材的内容体系,综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交叉学科的融合性,拓宽专业的知识面,强调学科知识的实践环节和实际操作训练等,使教学内容更具综合性、实用性与新颖性,适应时代要求,满足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教材的挑战
      随着网络技术与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培养基础扎实、知识渊博、见识广、能力强、高素质人才的紧急任务促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开放、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新教学观的诞生。
      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张要求高校的教材模式要与时俱进。传统的以教科书为代表的纸质教材因受其篇幅的限制,功能单一、信息含量有限,已不能满足新教学观下人才培养的需求。一种能够不受固有形式与内容的制约,突破时空的限制,用有限的资源海纳无限的信息的新教材模式成为时代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以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把科技化的文字教材、数字化资源与教学网站整合起来,强调社会实践、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平台作用的动态教材由此而生,对传统教材形成挑战。
      (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对教材体系建设的要求
      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沟通与交流在进一步深化。但当网络成为沟通的重要手段,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的“免费午餐”时代已经过去之时,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却逆流而上,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放式课程网页”计划,掀起了开放式课程改革的浪潮。他们计划从2002年起,在未来十年内逐步把所有课程的教学材料上网免费提供给全球的学习者学习,开高校教材网络共享之先河,引领了全球教育教材资源共享进程的新方向,在全世界产生巨大的反响。麻省理工学院的成功不仅诠释了何谓一流大学的大无畏精神,更代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教材体系建设的新模式。自由、免费、开放的网络教材建设不仅在技术上成为可能,而且在现实中成为了国际背景下高校教材建设的新趋势。
      
      二、当前我国高校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结构单一
      教材内容陈旧是一个在当前高校教材中普遍存在的弊病。尤其在高校的文科教育中,这种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教材的编写往往依靠个体经验,孤立封闭,不注意与国际进行交流,编写出的教材经常是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教材的内容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
      教材内容结构单一,缺乏借鉴与创新又是许多文科教材的通病。由于缺乏国际的沟通与交流,国内许多教材结构“抄袭”的现象普遍,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基本上都是“从概念到概念”,枯燥无味,给水平较低的学生造成阅读困难,使学生难于接受。这种教材的设计缺乏思考与创新的精神,把文章机械地分成几个部分,很容易让人照搬照抄,随便拼凑便形成一本新的教材,造成教材质量的下降。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形成机械思维而“照本宣科”,降低了课堂教学应有的活泼性。
      (二)教材的编写具有片面性
      1.重学科发展的深度,轻学科发展的广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材体系的编排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线进行设置,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结构的专、深、尖,而对学科专业发展的广度、对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关注不够。在这种教材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有自己的长处,但其知识面过窄、基础不够扎实、应变开拓能力差、社会适应性较弱。
      2.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
      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许多成长于精英教育阶段的高校教师在编写高校教材时还局限于重理论、轻实践的旧思维,高校教材侧重对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动手与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不足。
      3.热门课程教材重复,新兴课程教材不足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在改革的浪潮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课程,但在教材市场上只看见已有的热门课程教材得到了不断的更新,而大量承担大众化教育任务的一些新建专业和新开课程却没有教材,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和专业概论性教材更是缺乏。
      (三)教材开发不够充分,不能满足各种类型高校的实际教学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办学形式与办学层次呈现多样化,现行教材的层次、类型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的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课程编排不同,对教材的需求不统一,而且同一课程的教材在不同层次教育上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单纯注重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教材的编写,忽略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材的编写已逐渐成为教材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成人教育的推广,尽快编写出适合各种类型、各个层次人才培养需求的多样性教材已经成为迫切的需要。但在现实中出版单位与编写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却把资源更多地投向收益快、重复现象严重的热门领域,造成资源的浪费与教材开发的畸形发展。
      
      三、对高校教材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教材的建设要与时俱进
      现代社会的突飞猛进必然要求知识的快速更替,过旧的教材不仅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还会阻碍高校对新型人才的培养,知识结构的快速变化呼唤一个教材改革的时代。在新的形势下,高等教育需要有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紧贴时代脉搏与学科发展前沿的新教材。这不仅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学术的前瞻性,从而能够有效地辨别现有教材的优劣长短,更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社会变化的实际,不断地去改革和完善原有的教材体系,以创新为灵魂,坚持高校教材建设的与时俱进。
      (二)大力开发“立体化教材”
      立体化教材是指由不同用途的传统纸介质教学用书和运用现代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组成的教学支持系统。我国过去的教材建设强调教材的核心内容是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结构,强调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这种教材体系更多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尽管能够达到系统传授学科系统知识的目的,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却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而立体化教材的长处在于系统地整合了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多层次的教学对象,多媒体的表现形式,突破了纸质教材的实物限制,使交流与沟通更加多样化与立体化,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教育对教材差异性的要求。立体化教材的建立与发展是信息化时代教材建设的大势所趋,并将最终取代传统的教材模式,为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利条件。鉴于立体化教材的绝对优势,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发基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全方位的立体化教材模式。
      (三)加强与国际的交流
      与国内教材相比,国外先进的教材体系结构更多样化,内容更新颖,出版更立体,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效果更好。这些都是目前国内教材所欠缺的特性。同时,国外教材商业化的出版、销售以及更新机制也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因此,加强与国外名牌大学、一流出版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教材管理模式与丰富的管理经验,特别是从引进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探索精神为重要教学目标的国外优势学科教材入手(如通信、网络、计算机、控制、电机、制造),借鉴或直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材,是实现我国大学教材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
      (四)建立规范合理的教材选用体系
      目前教材市场出版混乱,品种繁杂,给高校选用教材增加了难度。高校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出现两种极端:全部照搬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或是完全撇开教科书,全部按照个人讲义开展教学活动。这些现象的普遍出现说明了当前高校中教材使用制度的不规范性,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体系使教材的建设环节与使用环节相脱节,优秀教材没有用武之地,给学校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因此,高校要从本校的校情出发,从选用教材的适用性、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发展性、多样性和择优性等原则出发,在管理制度、选用信息和选用原则等各个层面上加强教材的选用工作,建立校、院、系三级教材选用体系,充分发挥教材知识传递的功能,为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服务。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逐步与世界接轨,高等教材体系的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侧面折射出信息化社会的多元发展。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以纸质教材、数字化资源教材、信息技术平台为核心的高校教材模式的发展愈加地多样化,教材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更加无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时代的变化与进步要求高校的教材建设应该进一步以提高教材的质量为核心,不断改革教材的选用制度,完善高校教材体系,为培养高层次的社会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田磊.新形势下高校教材改革与建设刍议[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3).
      [2]郑玉兰.如何加强新时期高校教材建设[J].现代情报,2006(9).
      [3]周连君,庄绪德.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4]纪群.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
      [5]谢淑华.高校教材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11).
      [6]陈伟.关于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思考[J].经济师,2006(1).
      [7]胡英.论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教材建设[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12).

    推荐访问:浅析 变革 教材 高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