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地方高校大学生性道德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_论述企业对不同需求状况的策略

    时间:2019-01-13 03:30: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性道德是指规定人类个体性行为、调节两性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所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样的性关系和性行为是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类个体的性道德观,是个体对两性关系和行为是否符合现实社会的性道德要求的一般看法和观点,它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而变化的。良好的性道德观是提高个人对两性关系的理性把握,升华个人人格的一种精神力量,它促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爱情和追求幸福生活。
      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伴随着性机能的成熟,此时的性意识十分活跃,在西方“性解放”“性自由”观念的渗入之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为了了解本地区大学生的性现状,我们在2007年5月,针对我区两所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生进行了走访、谈心和抽样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前后共有近100人次,抽样问卷调查总人数620人.收回有效问卷599人,有效率为96.6%,其中男238人,女362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9.6%和604%。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的总体评价
      从本次个别访谈和抽样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大多数大学生不再“谈性色变”,能坦然面对自己的性的需要,在性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能充分肯定性的积极作用,部分大学生也秉承了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具有一定的性道德意识和一定的性责任意识,但是也反映出了一些性道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性与爱的分离
      这里的爱当然不是指的博爱,而是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从理论上讲,爱情是男女获得特别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包含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责任的复合感情,是性爱和情爱的统一,其价值目标应该是指向婚姻Ⅲ。在我们的访谈中大部分学生对性爱与情爱无法形成正确的看法,经常把性吸引力当作了爱,性常被误解为就是爱本身;一些学生对爱的需求太强烈,错误地把性行为当作是爱的唯一表达,一些女生因为太爱自己的男朋友,觉得满足他的性要求就是爱他的表现,也有男生认为如果对方不愿意和他发生性关系就是不爱他的表现。
      在我们的抽样调查中,“你对婚前性交行为的认识”,选择“只要基于爱情就可以发生”的比例全体只有17.2%,而据成都电子高专胡珍教授的调查:2000年有20.4%的大学生认同此观点,可见此比例在减少。而“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的比例则高达35.9%,比胡珍教授的33.3%高出近三个百分点,可见我们的大学生性与爱的分离越来越严重。在“你谈恋爱是为了什么?”的回答中,有3.8%的同学选择“满足性欲的要求”,有8.7%的同学选择“填补空虚,逢场作戏”,这是典型的“恋爱关系等于性关系”。尽管有59.6%同学也想“建立和培植专一的爱情”,有24.9%的同学为了今后“建立家庭”,但由于单方面强调性爱,而对平时所表现出来比如尊重、理解、关爱和相互支撑等情爱方面的内容缺乏必要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因此不能正确对待恋爱中所出现的问题,许多同学陷入了“恋爱关系等于性关系”的漩涡之中。
      有同学认为“与其在恋爱中承受痛苦,倒不如不谈恋爱而直接发生性行为”,在我们的访谈中得知个别男同学找“小姐”或已婚妇女来满足自己性欲望的现象,有个别女同学干脆把自己当作赚钱的机器,做别人的“二奶”或者直接当“三陪”。我们问道:“这样做道德吗?”,有部分的同学认为“这是个人的私事。没有道德标准”,“自己不会这样做,但对别人表示理解”,“有爱不一定有性,有性不一定有爱”。
      2、性与婚姻的背离
      婚姻是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内容并为一定社会所认可的社会关系。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传统意识里,只有在婚姻维系期间内才能发生性关系,可是这种传统的观念早已受到了冲击,据1990年全国性文明调查,有40.5%的男生和45.2%的女生认为“只要基于爱情就可以发生婚前性交行为”,而且他们对性交行为还较为谨慎,至少也暗示了他们的关系将进一步发展,直到确立婚姻关系,那时有13.5%男生和33.8%的女生反对婚前性交行为。而现在我区的情况是反对婚前性交行为的男生只占8.89%,女生只占11.3%,竟然总体上有高达90%的同学认同婚前性交行为,虽然其中有19.8%男生和15.5%的女生认同“只要有爱情就可以发生婚前性交关系”,但是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和他(她)结婚。在我们的调查中,“如果你与恋人发生了性关系,是否一定要娶(嫁)他(她)?”,回答“一定”的只有20.4%,不一定的占70.5%,“绝不”占1.3%,另外还有少部分同学没回答这个问题。
      性与婚姻的背离还表现在大学生对婚外性行为的认识上,在我们的调查中,有24.1%的男生和10.6%的女生认为“只要基于爱情就可以发生”,有6.9%的男生和6.4%的女生认为“只要配偶不反对就无妨”,有20.7%的男生和18.6%的女生认为“如果家庭中不能获得满意性生活,就情有可原”,这三项加起来有高达51.7%的男生和35.1%的女生认为可以发生婚外性行为,而反对婚外性行为,认为“不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应依法制裁”的男生只占48.3%,女生占64.9%。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传统道德对大学生的约束力在减小,首先在大学生中,婚前性交行为、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现象上升的趋势较快,其次他们今后结了婚,还有部分人沉溺于婚外性行为中,这必然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可见性与婚姻的背离必然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3、性责任感的缺失
      由于性与爱、性与婚姻的背离,性道德责任感的缺乏在所难免,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对性的生物性理解强于对性的社会性的理解,强调性生理的需要,忽视性的心理满足和性的道德感,缺乏对行为负责的意识。当问及“为什么不能等到婚后才发生性关系?”时,一些学生认为这是人的本能需要,是爱情的表达,认为婚后才有性关系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有个别同学还认为等到结婚后才能有性关系,这是对人性的压抑,是应当被抛弃的传统性道德观。在访谈中问及“如果有人玩恋爱游戏,对当事人、对社会造成伤害怎么办”时,有同学说自己不会识别就自认倒霉,别的没想那么多。“如果因为婚前性行为导致性病或怀孕,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你怎么想?”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没那么严重”,“没有深入的想这些问题”。本地区部分大学生在谈恋爱时表现得过于随意,轻易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满足一时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表面上看,这是个人的私事,但实际上却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特别是缺乏道德责任感。
      4、性贞洁观的迷失
      所谓贞洁,就是忠贞、纯洁,这是男女双方爱情美满、婚姻幸福的基础,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强调性的贞洁始终都是 性道德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但是如何看待贞洁,该怎样树立现代社会的贞洁观,这是很多大学生感到模糊的。在我们的抽样调查中,“你对贞洁的看法”,只有34.2%的男生和56.9%的女生认为“对男女双方都至关重要”,有13.1%的男生和6.1%的女生认为“是封建观念,应摈弃”,有高达40.9%的男生和21.0%的女生认为“只要有感情,就不存在贞洁问题”,甚至有O.2%的同学认为“只要能满足自己的性欲,贞洁可以不管”,可见,我们的大学生性贞洁观的迷失到了怎样严重的程度。同时我们也可推知:有近66%的男生和近43%的女生不在乎贞洁问题,这是产生性混乱、多角恋爱、性的商业行为的观念依据。
      在我们的个别访谈中,大多数同学认为性混乱、多角恋爱、婚外恋、性的商业行为是不道德的,但对贞洁要么一味地排斥,要么认同贞洁而不知其意.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过去和别人有过性行为就不贞洁,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女性是否“贞洁”唯一的看法就是“处女膜”是否完整,有女同学对自己的“处女膜是否在日常运动中破裂”十分担忧,也有男生从理智上讲,只要爱她就不管她的过去,但骨子里的“处女膜”情结十分严重,这必然给未来的婚姻埋下祸根。我们必须承认,现代社会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在爱情婚姻生活中都必须忠贞、专一、纯洁,这是性道德的基本要求。可现实则是:社会对女性的要求高于男性,也就是说,男性可以花天酒地,女性必须信守“贞洁”,这实际上就是封建社会贞洁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总之,大学生都希望追求爱情的美好和婚姻的幸福,但有部分的同学过于强调性生理的需要,忽视性与爱情、婚姻的紧密联系,缺乏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如果任由性道德方面的问题存在而泛滥,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原因分析
      
      大学生出现的性道德方面的问题,当然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现象在大学生身上的反映,其原因是多方面:
      
      (一)传统德育对婚恋观、情感教育的忽视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些同学经常感到压抑,我们深入地问下去,“为什么感到压抑?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摆脱压抑?”大部分同学的回答都是指的爱情和友谊的方面,是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方面的压抑,而非性行为本身缺乏而压抑。这就需要我们的德育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把学生渴望友谊、尊重和爱作为德育的关键因素贯穿在学校教育之中,然而传统的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教育主题的人性关怀,其教育的空洞与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了较大的反差。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包括不少教师也认为学生的成长过程应该是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对知识的定位也是狭义的专业知识。所以,我们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婚恋观和情感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许多学生对爱情、婚姻、家庭的理解十分肤浅,对性与爱无法形成正确的看法,因而性常被误解为就是爱本身,经常把性吸引力当作了爱。在我们的访谈中,也有部分同学由于自己身高、体型等外在条件不理想,对爱情和婚姻失去信心,而对内在的素质和精神因素在爱情婚姻中的作用缺乏认识。
      
      (二)性教育特别是性道德教育的严重缺失
      在我们的访谈中发现,部分大学生特别是部分女大学生不好意思谈论性问题,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很弱智”。他们说,“中学几乎不学”,父母和周围的人很忌讳谈“这个问题”,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敏感”,“如果有人敢提出这个问题,大家会对你另眼相看”,大学生们既缺乏正规的学校性教育,又缺乏必要的家庭性教育。在性问题上,大家基本以自学为主,从大众传媒中学习与仿效,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了解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报刊杂志、影视、文艺书籍、网页、光碟等传媒,共占了83.7%,这些来源的性知识普遍较夸张、煽情、不真实、不科学,会误导甚至会毒害青年学生。相反,能给予大学生正确引导的医药卫生书籍仅占了16.3%,未成为大学生性教育的第一阵地,所以大学生常处于自我成长的迷茫、困惑状态,而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师长们的严格管束更易激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缺乏必要而有效的指导,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问题和麻烦。一些高校也进行有性教育,比如性病与艾滋病的防治宣传,也有性生理的健康、性安全的一些讲座,但对性道德教育却很少问津,致使大学生对性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缺乏理性把握,就难免造成性道德意识薄弱和性责任感的缺乏。
      
      (三)社会多元性文化的影响
      如今的社会环境是开放的,在性问题上必然出现复杂性和多样性:如“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的婚外情婚外恋现象,屡禁不止的“三陪女”现象,还有呈现蔓延之势的“包二奶”现象,这实际上是封建性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沉渣泛起。再加上西方文化中“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一些全新的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头脑,如“爱就该给被爱者自由,何必等到结婚以后”,“只要自己爱得快乐就行”,“性爱没有罪”。中西方性文化的相互撞击冲击着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传统性道德,例如:在今天的文学艺术领域,一些年轻的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写作完全抛弃了历史的重负和时代责任,只有即时的性体验。没有精神的意味,如网上大量渲染的“一夜情”小说《天亮以后说分手》等,其主题都不约而同的表现了性与爱的分离,性与道德的冲突,这些作品对于敢于打破常规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往往会在时尚的呼声中迷失方向。再加上没有性审美的“黄色性文化”大量充斥着网络等大众传媒,必然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正如有女同学说“我们正面临八方大潮的冲击,再理智的女性也会感到困惑”。在社会多元性文化的影响之下,道德的音乐盒已经安抚不了一些大学生矛盾痛苦的灵魂与肉体,他们的性道德观念已和原始的本能画上了等号,结下了“不负责任的”恶果。
      
      教育策略
      
      性道德意识的薄弱和性道德教育的缺失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严重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必须提到重要的议程上来。当然性道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才能完成,而且它也难以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长期坚持,全面展开。然而作为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高校则必须承担起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重担。
      
      (一)在德育中渗透情感教育和性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性道德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的高校无一例外地应把德育放在首位。高校的德育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班主任、辅导员等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学生所进行的不定期的教育,在大学生的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应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学生交朋友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思想道德状况,及时指导大学生的恋爱中所 出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对待生活、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的问题。
      德育的另一部分应该是渗透在课程中的教育,如性道德教育应成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应当在部分专业课中进行渗透式教育,如文学课中对那些描写爱情与性的内容,老师有义务和学生进行讨论,指出作者写作背后的思想根源,还爱情本来的面目;法律课中涉及到婚姻法的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大学生对待婚姻的态度和看法来讨论婚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让大学生懂得在爱情婚姻生活中法律是底限,道德是下限的道理;在伦理学中应加强爱情婚姻伦理和性伦理教育等等。
      
      (二)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促进大学生良好性道德观的形成
      我国许多高校在近年来陆续开设了与性有关的课程,把性生理学、性心理学、性社会学等引进大学课堂,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和良好性道德的形成起着积极作用。我区开设的大学生性文明、性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进行的,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大学生的好评,但由于相关教师教学任务很重,能胜任此课程的教师极少,因此无法满足大学生在更大范围内的需要,急需补充师资力量。
      当然开设的课程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考虑采用一些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新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不再以灌输为主,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的道德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的道德背景,在生活中提取有争议的道德事件,将他们引进课堂,或敏锐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表现,引发学生讨论、思考,对其内在原因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自觉地在道德选择中发展其道德人格。由于所讨论的道德事件来自同学身边,有助于促进他们的知、情、意、行的整合,从而促进他们良好性道德观的形成。在性教育的相关课程中,性道德教育除了占有专门的课时以外,以渗透的方式出现在性生理性心理知识中为最佳,因为性道德教育由于它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责任意识的确立,更易与性生理性心理知识教育渗透融合,以收到好的效果。
      
      (三)建设良好的校园性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性道德的升华
      建设良好的校园性文化环境,最为重要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性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促进大学生性道德的升华。
      1、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有关性教育的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人格
      性教育的活动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某高校成立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协会”,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对有关网络上的热门性文学作品举行专题论坛等;也有高校利用一些特殊的节日开展性教育活动,比如根据大学生热衷于过“情人节”的现实,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的“话说爱情”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了解与异性同学交往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性道德和性审美教育;再如笔者在做班主任期间开展的“爱情与性”的系列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自己唱爱情歌曲、朗诵爱情诗歌、讲经典爱情故事,讨论爱情的真谛,甚至讨论“爱号性”的关系等问题;就我区两所高校而言,可以设立性教育宣传月活动,像我区高校已有的心理健康宣传月一样规定每周的活动内容,免费发放性教育宣传资料,办黑板报和举办专题讲座,校园电台播放系列的专题节目、情景剧等,大学生社团如文学社、辩论协会、法律协会等就一些热门的话题进行专题讨论或辩论。笔者认为这种爱情婚姻及性教育的活动形式是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在活动中营造出的健康的校园性文化环境,可以使大学生走出“黄色性文化”的包围,健康的性文化活动能使大学生性能量得以释放,同时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人格。
      2、开展有针对性的性心理辅导,引导学生道德人格的成熟
      当代大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性心理的困扰,如成熟的性欲冲动,无论是来自体内,还是由外界因素引起,都必须有合理的途径加以疏导,一味压抑或放纵都可能导致性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对于人格成熟的人来说,适当的意志调节和合理的升华都是有效的处理方法。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格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除了首先引导他们通过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来转移性兴奋点,实现性能量的合理释放以外,最为关键的是学校应该创造环境和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性心理辅导,对于那些普遍性的问题如异性交往、恋爱心理等进行团体辅导,同时健全和完善心里咨询机构,通过心理咨询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性心理的辅导,这样那些由性的问题诱发或导致心理困惑乃至性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就能走出对性的认识误区,从而帮助其建立良好的性心理,克服性行为偏差,健全和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推荐访问:状况 策略 高校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