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微】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时间:2019-01-13 03:25: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定位及内涵      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在实际建设中的定位存在两种极端:一方面是定位过低。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从原来中专学校升格而成,随着高职院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和培养目标的提高,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完全改变原有中专学校建设的目标要求、内容模式、策略方法,没有及时进行角色调整和文化提升,尤其是未及时剔除不适应高职院校办学要求的精神理念。另一方面是定位过高。当高职院校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提高以后,一些高职院校将校园文化定位盲目抬高,简单地“克隆”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使高职校园文化成为本科高校大学文化的复制品。应该说,不同类别的学校有不同层次的办学目标与办学理念,其校园文化也具有相应的差异性特征。
      要正确定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从办学目标、理念来看,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总体上以研究与创新的教育理念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凸显高职院校的“高”字。因此其校园文化应该具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共性,具有高等教育共有的“学术”气氛;但高职院校又不同于普通专科学校,其主要从事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总体上以职业化、实用型、技能型教育理念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学生,要凸显高职院校的“职”字。因此其校园文化又应该具有不同于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特殊、差异之处,要突出“实践”氛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
      当然,与大学本科学校相比较,高职校园文化的“学术”气氛具有自身特色,要营造浓厚的学习与研究氛围。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重视理论学习,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且要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与熏陶,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以及社会中的适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就研究来说,不应注重研究宏大、高深的基础理论课题,而是引导师生注重小处着手,选择小、精、实、新的,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微观应用课题;与中专学校比较,学生的“实践”除了一般的动手能力要求外,又具有高层次的技术、规范及道德精神要求,其校园文化要有利于形成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科学求真的态度;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养成吃苦耐劳、勤奋踏实的进取意识;有利于造就相互配合、协作奋进的团队精神等等。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定位要求:一是要营造自身特色的“学术”气氛;二是要形成特殊的“实践”氛围;三是要使“学术” 气氛与“实践” 氛围有机结合,达到相互渗透与融合、相互影响与作用,使“学术”气氛沾染“实践”意味,使“实践”氛围渗透“学术”色彩。
      基于高职院校“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营造基础上的校园文化,具有与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不同之处。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往往将校园文化建设归属于学工处和团委的职责,理解为各种具体的宣传、文化娱乐等活动上。我们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更为宽泛的理解:校园文化建设要反映高职院校总体办学目标,要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注重学校传统历史文化的发展与核心精神理念的传承。从这个角度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延续过程;同时,学校的文化尤其是核心精神理念体现在物质环境、制度安排、学科建设、宣传活动、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需要多层面、全方位的齐抓共管:如领导管理者、教师辅导员、学生群体、图书馆负责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等需要密切配合,协调共进。校园文化也能折射出学校的内涵发展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由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作如此界定:发展校园历史文化,传承学校核心精神理念,大力营造“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形成良好校风、学风进而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以凸显学校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实践过程。
      
      高职校园文化具体作用体现
      
      “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氛围”,[1]高职学校亦然。有人将校园文化氛围比喻为“空气”,有人将校园文化作用比喻为“泡菜”,这些都表明校园文化环境犹如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师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与濡染的作用。通常而言,校园文化主要有如下作用:一是导向、保证作用。校园文化为人们指明了具体的奋斗目标,让人们确立正确的思想与价值观,使师生员工充分了解学校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自身的社会责任,形成广大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尽可能地统一起来。二是约束、协调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软约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能够间接、广泛地影响、制约人们的行为。校园文化的软约束还具有协调作用,可以自发协调学校内各种利益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人们的心理状态,从而在校园内形成和谐的人文氛围。三是激励、育人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产生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风气,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激励机制和激励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能够唤起人们的成才欲望,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需求“品位”,丰富精神境界,促进人格的完善。四是熏陶、辐射作用。校园文化塑造着学校的形象,学校形象包括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两个方面。内部形象可以激发学校师生员工对本校的自豪感、责任意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自觉的高尚行为;外部形象能够深刻地反映该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内涵,展示学校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有助于教师、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与探究意识,产生自觉的学习与探究行为。就现实情况分析,高职院校教师的学识与技能水平与学校发展要求、学生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很多教师从中专学校或某些社会行业转化而来,传统的思维惯性与行为模式使教师在自我学习提升方面、技能研究方面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没有将自己定位为真正的“高职”教师。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观、人生观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落后的社会观念、家庭观念的影响,入校的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往往失去人生目标,由此导致不良的学习态度、缺乏学习动力。就学习方法而言,传统的应试教育也使得很多学生养成了被动应付考试的思维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探究意识、研究思维、创新观念,很多学生还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探究方法以科学、全面学习。高职学校如果从物质环境、制度安排、学科建设、文化活动、管理服务等方面创造各种条件与环境建设校园文化,促使形成良好的“学术”气氛,才能让每一位教师、学生受其陶冶与濡染,以至形成主动、自觉探究学习习惯,不断提升教师、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有助于教师、学生在保持自觉的学习与探究行为基础上,增强动手谋划、实际操作、模拟运作的实践工作能力。高职院校教师除了必备的理论素养外,还要具有较强的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能力。应该承认,当前,由于高职院校发展时间的短暂,很多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还需要提升,有的甚至自身能力欠缺。就学生来说,动手谋划、实际操作、模拟运作的实践工作能力几乎是从零开始,实践中的高层次的技术、规范及道德精神要求对于学生来说都需要长期的锻炼与磨砺。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既体现在一定理论水平上,更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高职院校如果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由过去的偏重基础设施、理论教学转变到偏重实验实训教学设施建设、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各种实验、实习条件与人文激励环境,就能促使院校形成良好的“实践”氛围。在长期“实践”氛围的熏染下,使每一位教师、学生克服困难、寻求方法以自觉提升实践能力。
      此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有助于学校内物质环境与精神理念、人文价值与技术理性达到相互渗透与融合、相互影响与作用。高职院校特有的“学术”气氛、“实践”氛围及其有机结合,能使教师、学生自觉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解决、深化实践课题,同时,通过实践的深化进一步检验所学理论并提出新的课题。因此校园文化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问题,使学生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很强动手、实践和创业能力。同时,在解决理论难题、突破实践困难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团队精神、进取意识等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爱因斯坦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在“实践”氛围中渗透“学术”气氛,有利于增强学生人文内涵,实现实践生产过程中的人文化,增添实践成果――技术产品的人文性;更有利于教育的根本目的实现――培养合格的人、完善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突出职业理念、职业特色,增添校园文化“实践气味”。一些学校没有认识到高职学校的特色,简单地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而没有突出职业理念、职业特色,轻视或忽视各种实践活动的安排与开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除了应注重开展操作技能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科技作品制作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践活动外,要特别注重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实验室,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当然,很多学校由于经费、技术、管理等条件的限制,没有条件独立建立技能培训机构或实训基地,这就有必要加强与校外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的合作,可以与周边优秀企业或相应组织机构联系,在企业中建立相关技能培训机构或实训、实习基地。例如常州科教城园区是常州高职院校的培训或实训基地,常州的一些高职院校与常州科教城园区紧密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园区提供的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与高水平的实践指导。
      二是抓住高职学生特征,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增添校园文化“服务色彩”。如前所述,一些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后,存在悲观失望情绪。有些学生对专业发展前景、未来就业状况不甚了解,对学校的提供的多种服务如学习条件、就业信息感到不满,由此导致学习、生活中伴随着种种困惑、迷茫。因此,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服务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首先,要深入调查学生的思想、心理实际情况,把握不同学生的思想、心理脉络。重视与学生思想上的沟通、心理上的个别辅导,从多种渠道完善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机制,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如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办心理健康讲座,通过网络等多种手段、方式与学生接触交流等。其次,校园文化建设要满足学生了解职业信息的需求。学校的学工部门、环境布置、宣传橱窗等要大力宣传职业信息,如周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界的用人要求、往届毕业学生就业、学习成功的资料等信息;第三,要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学生充分就业服务。学校要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和资料,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或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如可以将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目标中,在教学过程中把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认证相结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编写相应的教材、编写实训指导书。要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多种途径和必要的考试辅导,创造条件方便学生参与学习考试,营造学生获得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竞争氛围。
      三是充分引导、满足教师需求,增添校园文化“民主氛围”。如前所述,高职院校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技能素养方面都存在欠缺之处,需要大力提升与拓展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突出和谐民主的教师文化建设,不能有效激励教师自我提升。激发教师潜能要注重在满足教师合理物质要求基础上,重视教师精神方面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是满足教师精神需求的重要方面。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注重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在教学活动中,要剔除强加给教师的固定、陈旧、呆板的教学模式要求,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鼓励教师形成自主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在教师自我素质提升方面,创设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掌握创新的教育观念。引导教师重视实践教学能力,将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广泛运用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去。总之,要从引导、满足教师需求的角度,充分运用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激发教师潜能,提高教育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水平。
      四是注重文化软件建设,增添校园文化“人文气息”。当大家突出高职学校职业特色、强调学生实践技能要求时,很多高职学校轻视了人文建设,学校文化软件发展迟缓。高职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专业水平差别往往并不十分明显,但在人文素质方面与普通院校学生差别较大。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一方面注重提升学生职业专业素养外,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因此,要重视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重视图书馆人文书目的投放。另外可以实行人文讲座和文化素质讲座制度,举办大型晚会、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辩论赛。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中感悟高雅艺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要积极推进社团建设,拓展社团活动内容,建设各种社团如文学类社团、体育类社团、艺术类社团、社会公益类、科技创新类社团。文化软件的发展还体现在学校制度文化上,强调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富有人文道德关怀的制度文化体系,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制度等。
      五是突出整体配合、系统推进的综合管理职能,增添校园文化“和谐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很多学校组织部门之间没有成为一个综合的、立体的系统,相反是工作配合松散,甚至互相推诿。作为校园文化核心的校园精神是学校的灵魂,而校园精神涵盖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治校方略、办学特色、质量观、教学观、育人观、环境观、校训、教风、学风等方面。因此校园文化内容异常丰富,其建设不能只是一两个部门负责完成,需要整体配合、系统推进、和谐运作。首先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重构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很关键的一点是对大学校长的管理,校长是大学的符号、象征,校长应该是学术权威、教育家、政治家。”[2]其次,重视研究校园文化的管理功能,要构建科学规范的制度,明确部门的职责范围,完善部门整体的运行机制,加强各个部门的有机合作。
      六是传承校园历史文化,增添校园文化“历史情感”。很多学校轻视了历史传统尤其是文化的传承,不善于挖掘并展示历史文化。校园文化表现为校园多年来积累沉积所形成的、师生自觉遵守的、比较稳定的、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等。文化是不能断裂的,不能毁弃历史而重建,校园文化也如此。每一所学校都有其创业发展的历史,都培养过历届优秀的学子,对当地的行业发展作出过一些贡献。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开设“校友论坛”,邀请校友回母校访问演讲,宣传他们的创业经历与创新精神,激励学生立志笃学。
      七是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精髓,增添校园文化“开放气息”。在构建校园文化时,很多学校没有以开放的胸襟面向社会,而是沉浸在象牙塔之中。文化必然要与社会经济、政治相联系,应当将校园文化融汇于社会潮流之中。“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项职能也要求大学必须面向社会、科技、生产。”[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职院校要主动与企业联系,敢于并善于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精髓。如利用实习、实训的机会有效地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真切、客观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企业文化内容、成果的综合展示,尤其是企业文化作用、意义的宣传。当然,校园文化中引进企业文化不是克隆企业文化。当前,一些学校已经注重了与企业文化的交流接触,但在如何借鉴、融通方面没有深入探索。如有人过分强调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过多的简单移植企业文化。这些观点与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毕竟是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性质的文化,过多的移植企业文化,会将校园变成工厂,将学生变成工人。因此,引进之后融通是关键,融通的过程实际上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精髓的过程。“两种文化形式要相互渗透,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文化活动,企业也要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在相互参与中彼此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的整体”[4]。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大学之治与大学之思[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57.
      [2][3]周武君.大学精神:校园文化缺失与重构的价值指归[J].辽宁教育研究,2004(8).
      [4] 杨泉良,于洪升.简论企业文化参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4(9).

    推荐访问:高职 校园文化建设 探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