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多管齐下全面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教育质量

    时间:2019-01-13 03:18: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不断增长,在硕士层次,除普通硕士研究生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在学习方式上,专业学位研究生也一改以在职集中面授和业余时间上课的传统方式,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些学生对学习效果有更多的期待,同时除了有丰富工程经验的生源之外还有很多的应届本科生。如何既达成培养目标,又能满足不同生源的需求,同时在培养质量上有保证,这些都向培养单位提出了新的课题。
      本文围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对专业实践环节、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培养模式的调整等三个方面探讨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强调实践性与行业性,专业实践环节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
      (一)专业实践的必要性
      自1991年开始,我国开展了MBA教育以来,至今已开办38种专业硕士学位,已完成了试验阶段,到达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较快发展为目标的新阶段。招生对象始终以在职人员为主,培养方式初始阶段只有集中授课和业余授课两种非全日制教育方式,随着专业学位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学校顺势而行开办了全日班。
      从培养三环节看,理论学习和论文两环节在学术性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中有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参照,短板显然是实践。实践不能仅限于单独的实践课或实践环节,还应与教学环节和论文环节相结合。教学内容应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本专业任职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应最大可能地结合进教学计划中去,选修课应强调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让学生从进入校门到毕业离校都感觉到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的密切联系。
      在毕业论文环节,应强调选题,选题要源于本行业、应用型的课题,提倡案例分析、软件设计、调研报告、工程设计、方案改造等适应工程硕士的形式,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研究紧密结合行业实践。
      (二)以基地建设为基础
      专业实践要有好的阵地,高校的实践基地是高校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与成果转化的纽带。对高校而言,实践基地是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平台,借助该平台可完成流程改造、案例分析、调研、技术改造、软件开发、参与决策等实践性非常强的环节,了解行业的从业规范、业务流程,培养职业素质及合作交往能力。对企业而言,可以引进高智人员,他们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具备独有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为企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此外,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同时企业的理念、文化等方面得以广泛传播,间接促进企业发展。研究生实践的课题往往是企业面临的难题,在高校师生的努力下,多数可以有效解决,对企业的贡献不可低估,同时课题完成者又是企业选择人才的很好对象。
      (三)以过程管理为保证
      为防止实践环节的实施脱离监督和管控,应为每个学生建立专业实践手册,以全面检查评估专业实践环节的效果。具体内容有:首先严格区分职场实践和实验室工作,把企业实践作为硬性要求写入手册,可采取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两种方式,时间在半年以上。其次要制定实践计划,包括对口基地、时间安排,大致内容等方面。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双重考评,由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导师给出实践评价,作为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
      二.探索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能否模式化一直饱受争议,焦点主要针对僵化的模式。因而需要因地制宜建立多种适宜的模式,然后再灵活选择,因人、因专业、因培养环境来确定合适的模式。
      (一)多元调整,培养模式特色化
      对于培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能否模式化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复旦大学熊庆年教授就不太赞成模式化,但更多的专家学者还是认同模式化的。董芳泽认为模式要素主要由“培养主体、培养对象、培养观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条件和培养评价构成”;程斯辉教授认为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培养单位主导型、导师主导型、学生主导型、社会主导型。
      目前持多元化调整的专家更多一些,认为应对模式要素进行“多元化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对培养目标可以定位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等;培养方式在传统的学徒式、专业式的基础上还应当强调协作方式;课程设置应该更加灵活,做到宽口径、体现行业特色,促进研究生个性化发展;管理体制上应推行双导师制和导师组制;质量标准应区别于学术型硕士生,论文选题尽量来源于实际。这些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充分考虑教育资源及历史惯性,分步骤、渐进地做好培养模式的改革与转变。
      (二)宏观管控,结构比例科学化
      另有一个比较宏观的问题也值得深思,就是各类硕士生的结构问题,国际上专业学位硕士数量远多于学术型硕士数量,在我国虽然近20年专业硕士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数量上仍处于劣势,与国际上75%的格局仍有不小的差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将应用型硕士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做到与社会需求直接对接。
      采取对等量化的培养方法。保证总量达标的前提下,在课程、实践、论文三个主要环节建立灵活的替代关系,比如强化了实践可以不写论文或降低论文要求,比如多修课程可以替代实践环节,或者获得发明专利、发表论文可以获得量化学分等。
      如果做到比例适当、方式灵活、模式清晰,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就初步形成了,他能为后续培养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三.构建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教育改革,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没有科学的培养方案就没有合格的毕业生。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全面细致的管理制度并不断地加以完善,逐步做到规范、科学、准确,这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二)建设师资队伍,开展“双师制”
      职业背景的教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强调实践的大背景下,参与指导、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的专业人员是第二导师的最佳人选。可以由校内人员承担,也可由校外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来承担。这可以促使高校教师走进企业,了解生产实际需要,促进产学研,提高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校外专家可以承担部分教学工作,将他们的经验理论化地教给学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三)细化培养环节,向教学、实践、论文等方面要质量
      把过程管理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原来开展比较好的教学和论文环节要更进一步,实践环节要逐步走向标准化和科学化,最终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监管机制。要把“三评一查”质量控制机制落到实处。三评是对教学质量由学生和社会(吸收毕业生的企业)评价;论文质量由外审专家和校内学位委员会进行评价;社会实践由实践单位和导师共同评价。一查是日常教学检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组织实施整改。
      (四)构筑质量评估体系,科学评估,准确评估
      在培养体系外要强化评估体系的构建,国家省市相关部门,以及学校的相关部门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主要评估内容有:
      校内评估:新生质量、教学质量、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位论文水平、学生能力素质等;
      社会中介评估: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科研实力、人才质量、就业率等;
      用人单位评估:学校及专业口碑、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认可度评价等。
      如果能做到科学评估、准确评估、以评促建,一定能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质量推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除了上述加强实践环节、调整培养模式、建立质量评估体系之外,同时控制好生源选拔、师资队伍建设、学科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一定会逐步提高。

    推荐访问:多管齐下 全日制 全面提高 教育质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