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建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物

    时间:2019-01-12 03:33: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当前,教育领域比较流行“建构主义”倡导的教育理念。那么,什么是建构主义呢?它倡导的教育理念又有哪些呢?建构主义源于哲学,适用于社会学、人类学、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尽管建构主义来源比较驳杂,流派纷呈,观察问题的角度和使用的术语不尽相同,但是其根本观点是一致的。在教育方面集中体现为:⑴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在教学上,持有建构主义观点的人都同意: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⑵学习产生于学习者先前所建构的知识和经验。持有建构主义观点的教师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只能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但是由于个体具有独特性,每个学生均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感受来赋予新进知识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怎样保证新建构知识的正确性就成了教学上的难点和重点。⑶个体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和知识。上述三点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反对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强调知识的相对性、个人性和情景性;反对知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强调知识是通过学习者主动意义地建构而获得的。
      建构主义的这些理论为教育者提供了新的观点、新的视角: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识、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教育关注的焦点也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学习和学生知识的形成。这样一来对教学设计或者说备课的指导就有了新的突破:即教学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应以发展意义为先,而不是以行为训练为先;教学设计者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设计各种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者的科学意义理解,促进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教学目标设计既要关注基本学习目标的实现,更要为伴随学习过程而产生的游离目标留出空间;教学设计要体现在教学中真正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意在促进学习者科学素养发展的新型科学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哪些教学策略来体现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呢?首先,教师要真真切切地意识到:“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知识教育已经被异化为知识的传播。在知识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呈现的是现成的知识、标准的知识,关注的是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却很少关注学生智慧的发展。”[1]这种“由教师控制的知识操练和输入所带来的惰性知识问题是十分突出的,尤其是今天对人才培养与需求差距越发凸显。本来与生活和生产联系极为密切、生动有趣的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似乎也成了学生们凭借死记抽象的科学符号才能学好的乏味的包袱。”[2]只有真正认识到当前教学上的弊端,才有可能接受建构主义者在教学上倡导的教育理念。其次,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或方法要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相吻合,要突出体现下面四个命题:⑴凸现学生中心。一堂课是否有成效要看课堂是否由学生为中心,并主动学习而定。教师的作用是带好学生走进问题的迷宫,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当然最后的理解和结果应是学生共识的。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的阶段,并据此进行教学设计,这显然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3]。⑵强化教学过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和当前外部新信息的反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并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学习者也不是简单地对原有经验进行提取和运用,他需要根据外部信息对原有经验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同时还将这种认知学习活动看成是一种社会性文化实践,强调知识不仅是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学习者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具有不同经验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个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会大大提高知识建构的丰富性、灵活性和反思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探究并尽可能体验新的知识点;重视教学过程就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4]“教学的任务在于让学生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而培养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引导他们去探索知识的意义。而非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那些客观的课程知识。”[5]在强调强化教学过程时,教师要整体把握学生的思考,不要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要在枝枝节节的教学技巧上做文章,始终应以“学习者有没有问题?有多少问题?问题是否有新意、有创意?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应该是衡量教学成败的一条标准。”[6]⑶体验相互协商。课堂教学并非一种机械的接受过程,对于学生的许多开放着的知识结构链,要能让其中最适合追加新知识的单元链活动起来,才能确保新的知识单元被建构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一个新的开放结构。学习的发展是依靠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有着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的世界不相吻合。此时,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协商、交流、讨论或辨认,认识到自己原来的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观点的合理性,当然,并非一定要达成共识,而是扩大自己的视野,促进发展。因此,在课堂上,在对某一个问题的争论中,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通过延缓评价,鼓励冒险,产生假说,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才智,帮助他们获得新的技能。⑷注重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注重听和说的建构主义活动不仅促进建构主义思想地实施,而且创设出师生间的和谐互动关系。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提出一些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且还应探究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这对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有重要意义。当然,这种师生互动的前提是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和学术氛围。通过互动,师生可以互相接纳、赞赏、争辩,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批判。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形成对知识新的洞察能力。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是经过严密组织的,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许多选择,但是这些选择必须包含在一定的参数内;学生能够商讨主题,但必须遵从他们的课程要求;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任务,但这些任务要适应课程的能变性。
      
      参考文献:
      [1][6]宋孝忠.走向智慧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5,(2).
      [2]裴新宁.从学习理论的现代发展谈建构主义在科学教学设计中的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 2004,(7).
      [3]桑新民.建构主义的历史、哲学、文化与教育解读 [J].全球教育展望,2005,(4).
      [4][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 邹进.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5]姜美玲.课程知识观的隐喻转变:从“水桶”到“探照灯”[J].全球教育展望,2005,(3).

    推荐访问:教育理念 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