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时间:2019-01-11 03:22: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层次的影响。本文就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进行了讨论与探究。我们在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美术的渠道,利用其交互性,走进信息化,实现自主发现式学习的同时,应不忘考虑其负面影响。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时也应注意学生的思维动态、生理特点、掌握好“度”的问题,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美术课程整合服务。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美术课程 整合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使得课堂效率大为提高。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美术的渠道,实现自主发现式学习。对于教师来说,结合学生的生理、思维动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当然,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掌握好“度”的问题,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一、信息技术在美术课程整合中的有效运用
      (一)创设情境,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美术的渠道。
      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进行整合,信息量大,节奏快,活化教材内容,交互性强。能使学生受到多种感官的刺激,调动眼、耳、嘴、手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参与个性化学习。
      1.通过形象化策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教学《脸谱》时,书中要求学生制作“张飞”、“关羽”、“曹操”等三国时的历史人物的脸谱面具。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上课时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导入,而是将事先制作好的《三国演义》课件给学生们看。这时,全班学生对《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兴趣高涨,纷纷说出自己对当时张飞、关羽、曹操、刘备、诸葛亮等的敬仰和佩服。我再让学生观察他们的面部特征。例如:张飞的眉毛、关羽的眼睛……这样一步步引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降低了制作的难度。最后,在让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制作能力和想象能力既全面又各有新意,整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个性化学习。
      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中,应用PowerPoint课件等多媒体方法,新课内容可随时调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能提供多角度、多通道的图文和声像,并能较好地达到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宰,学生才是一切。
      例如:《花伞的纹样设计》一课,在引导学生创作时,我先贴出画着天空、草地、小朋友的情境图,然后边讲边演示:“突然,天空飘来一片乌云(贴),不一会,天上就嘀嗒嘀嗒地下起小雨(画),下雨了,小朋友该怎么办呢?”学生说:“打伞。”我说:“可是他们今天忘记带雨伞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们班的同学真有爱心,就请同学们画出自己认为最漂亮的小花伞给他们送去,好吗?但是,注意一定要快,要不然,小朋友淋多了雨可就要感冒了!”这使学生充满了创新的动力。不一会,一把把新颖的动物伞、透明伞、双人伞,像筒裙一样的加窗伞、带小电筒供夜间行走的伞,就出现在大家面前。通过生活画面,拓展了学生创新空间。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我和学生共同分享了创作的乐趣。在该节课进入尾声时,我将教材内容中的静止画面改变制作成动画情景,让学生随着画面的变换给动画配音,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交际性练习,培养他们仔细观察事物、善于用美术思维和表达的好习惯。
      (二)利用其交互性,走进信息化,实现自主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后,可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出内容丰富,融生动性、趣味性和故事性为一体信息环境,使学生兴趣盎然,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1.巧用网络资源,拓宽美术视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知识的热情。尤其初高中美术学习离不开文化历史背景,要指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了解古代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等。教师应努力优化学习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我们的校园网、网络资源,使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比如:教师在教有关古代陶器、瓷器、青铜器、织绣、玉器、漆器课时,预先可让学生在课外上网,查阅有关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情况,了解一下古今中外工艺美术文化的差异。在课堂上学生如数家珍,积极交流,大家在集体的讨论中放眼世界,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新鲜知识,既开阔了视眼又紧跟时代节拍,也符合美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
      2.巧用网络创建单元模块,提升人文素养。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其中网络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美术文化资源,展现的古今中外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绘画、工艺、建筑、雕塑、摄影、现代艺术、名家名作……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网络资源信息特征,教师采用信息导航、任务驱动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创建网络学习单元模块信息资源库,融欣赏、认知、操作、体验、感悟于一体,使学生在浓郁的美术文化情境中获得审美的体验、艺术的熏陶。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美术学科知识特点,提出学习目标,分类设计成“美术长廊”、“走近大师”、“民间美术”等多个单元模块,引导学生充分依托电脑网络这一学习平台,链接相关的网站,进行网上浏览和搜索,收集处理相关的美术信息,获取美术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在美术课程整合中运用信息技术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其主体是美术课程,而并非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为运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甚至不惜牺牲美术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美术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为目的,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总结起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
      在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特别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中,计算机不是人脑,它无法感知学生的思维动态。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只是忙于操作,而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即使有些处理虽然精妙,但大多归老师包办,加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一旦运用不当,课件或链接内容过满,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40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常常会使学生茫然失措。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态,掌握好课堂节奏、循序渐进,以利于学生接受新知。
      (二)需关注学生的生理特点。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体现了人机交互。但由于学生对新事物普遍存在着好奇心,他们的兴趣往往跟着好奇走。如果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时,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会出现两种情况:①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使课堂无法调控,完不成教学任务;②有的学生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时,课件的形式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有意识地设计多媒体课件,以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三)需把握好“度”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中,有的教师为了整合而整合,而不去考虑这节课的内容是否确实需要。在教学中只注重课件的精美,例如动画场景过于花哨、图例的信息量大等,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难在课堂40分钟内将知识消化,而且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相反,如果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调动学生思维,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六面形体的写生》一课,我先用多媒体虚拟了一则某公司正在招聘业余书包设计师的广告,并利用计算机的十字形扩展动画功能,将设计的提示图慢慢展现,既形象又直观,让学生一目了然。整节课只有这一个环节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但它既成功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使他们在绘画中得到了快乐。
      (四)需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传统面对面的授课方式中,教师的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念。而部分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这方面的情感交流。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视觉感官,特别是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欣赏》(美术第十一册)关于故宫的欣赏,如果只是欣赏图片往往很难理解,这就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果我们过多地使用信息技术,就会失去很多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并不能及时地了解,从根本上降低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对于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探析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美术的渠道,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发现式学习。同时应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态、生理特点、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把握好“度”的问题,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美术课程整合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2.
      [2]卢元锴等主编.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06.
      [3]欧新良,方逵,戴静芳.信息技术教学原理.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6.1.
      [4]李克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2003.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整合 美术 课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