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中学生发泄途径 对农村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有效途径的探讨

    时间:2019-01-09 03:19: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没有理想会让人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本文就农村初中学生理想缺失的外部和内部成因,对正确有效地对农村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理想” 教育 有效途径
      
      托尔斯泰说:“一个人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青少年学生最富于理想,一旦理想在他们心中扎下根,就会目光远大,信心百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认真学习。理想是人的一种信念,是追求的目标,是人的精神支柱与前进动力,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升华。理想也是人的内在需求,是人在调节自身与千变万化的世界的关系中寻找的支撑点和出发点。青少年一旦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就有了追求的目标,就可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在学习上就能刻苦攻读。理想教育是德育的核心,理想教育的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当代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理想前途教育,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我是一名农村初级中学的政治课教师,长期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深深体会到理想教育是多么重要。
      一
      在农村,很多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子女的教育简单粗暴,缺乏对子女的思想教育或理想引导,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要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有个好收入,生活得舒服自在;有不少家庭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子女留守在家,根本就谈不上对子女的教育,有限的沟通也只是简单地告诫子女不好好读书将来也和他们一样外出打工;有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不会读书会赚钱就可以了”,还有的把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不正确或不恰当的理解灌输给孩子。这些教育行为的存在导致一些中学生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客观上形成了现在的农村学生缺乏远见,胸无大志。
      初中学生由于所学的知识不多,对人和事物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只注重眼前和表面的东西,很多学生还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缺乏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和为了目标的实现而奋斗的意识。而且在父母亲竭尽全力地为子女创造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前提下,许多孩子在父母亲营造的这种优越中“挥霍”,甚至有些孩子还存在这样的意识:反正父母亲会帮我们做好一切,我们只要拿着就可以,管他未来是什么样子。于是我们看到也听到很多在这样的心态下孩子“漠视”甚至“无视”父母辛苦的例子,甚至有些孩子因为父母亲没有为其创造出足够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做出伤害亲生父母的行为。
      农村学生不但生活范围小,认识事物少,而且课外知识的摄取途径相对较少,即便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城市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使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思想认识贫乏,让他们各自在成长过程中树立远大的理想比较困难。这样的孩子是让人担心的,这样的孩子的未来更是让人忧心的,这就给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极重要的场所――学校――施加了更大的压力。而现今的很多农村中学对学生的“理想”教育较为简单化、形式化,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淡化了包括理想教育在内的品德与德育工作,没有在学生心目中确立对理想目标终身追求的信念。
      二
      对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进行必要而有效的“理想”教育势在必行。那么教育者,特别是思想品德科教师和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这种教育呢?根据多年在这方面的教育实践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四条有效途径。
      1.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如家访、个别谈话、组织讨论等)及时了解和分析学生理想的现状和成因,了解各种态度和倾向,并加以梳理,掌握每个学生对理想前途的认识水平,分析哪些方面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哪些是好的苗头,哪些是坏的倾向。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客观因素对他们对理想前途的影响,如家庭成员经济生活方面的变化,周围一时流行的风气,等等,因为这些东西都会扣动学生的心弦,产生激情,形成某种愿望。老师一定要敏感地把握这些客观因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在动态中掌握学生的变化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2.要让学生们明白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的理想是和学习情况分不开的。老师绝不能脱离学习引导理想,而要把理想教育同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如通过开展有关理想前途的主题班会,用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用达・芬奇、童第周等名人的故事去启发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必须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同时,还要看到学生都是各有特长的,知道自己的特长,了解这特长的社会意义也是远大理想建立的条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或特长,对学困生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比如对只喜爱体育活动的学困生,应多与他们接触、交谈,因势利导,使他们认识到有体育专长而没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无法施展才能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特长,使其看到学校给自己开辟的广阔道路,对前途充满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
      3.初中生虽然有充沛的精力,但是缺乏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坚韧不拔的毅力,缺少沉着地、坚定地执行和控制自己的意志品质,缺乏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的动力,常常在困难面前打败仗。老师要时刻提醒学生: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有时甚至会牺牲生命,只有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艰难和险阻,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成功,往往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事实上,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一是靠胸中远大理想的指引,二是靠顽强、锲而不舍的精神。
      4.要告诉学生们有理想而不去为之奋斗,那是一种空想、幻想。而奋斗了却不能实现,则要检查理想是否切合际,符合社会现实要求,鲁迅先生要疗救国民的肉体之疾就去学医,要疗救国民的精神之疾就弃医从文,就是最好的说明。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是不应该定其为理想的,要不为什么会有空想、幻想呢?还要检查:你的努力,是否自始至终都朝着你的理想这个目标。如果朝三暮四,怎么能达到目的?
      教师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的人,那么首先应该自己成为有理想的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激情,表现出对生活的自信和乐观;要通过自己对工作的努力,表现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理想追求上,教师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好榜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理想教育才能成功,理想才能化为学生的实在行动。
      “理想”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不能希冀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的敏感、耐心和远见卓识,教师要善于抓住社会上和学校中有关的积极和消极现象,借积极因素为动力、化消极因素为养料,逐步帮助学生夯实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为中国的振兴、民族的腾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学生。
      
      参考文献:
      [1]陆炳炎,王建磐主编.素质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尹艳秋.必要的乌托邦: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与建构.福建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中学生 有效途径 探讨 理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