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议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教师素质]高校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是什么

    时间:2019-01-09 03:18: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通用型、复合型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实施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要力量,而素质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懂得如何做人,使学生在健体的基础上,实现道德、审美、价值规范、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个性化。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的整体素质在素质教育中便具有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的结构逐步改善,教师几乎都具备硕、博士学位,应该说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已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条件。但过去的事实告诉我们,仅具备这样素质的教师只可以培养出专业能力较高的专才,培养不出整体素质较高的人才。要当好一名高校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们还需要具备更加优秀的素质。我认为高校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科研素质外,还应该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在整个教师素质中占主导地位。它包括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强烈的事业心、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生的爱心。
      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敬业爱岗精神。教师要用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楷模。无数事实证明,身教重于言教,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1],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教师的人格渗透于教师劳动的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使学生终身受益。
      2.健康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的素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健康心理教育就成为应有之义,高校教师就是这一教育过程的主导。
      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本人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没有健康心理状态的教师,就教不出有健康人格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拥有宽容的心态,克服心理偏见,能够容忍学生的无知,原谅学生的过错,很好地破译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应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也应有正确的应付挫折、迅速摆脱挫折对心理消极影响的方法,绝不将个人的不幸转嫁给学生,将自己的积怨发泄给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事实上的不公也会牵扯到教师。这样,教师更应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始终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传递给学生;教师要永远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每天都快快乐乐。比如我经常会在课间把自己感悟到具有哲理性的东西与学生一起分享,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当然我也会用一个恰当的角度把自己经历的挫折和面对的困难告诉学生,进而激励学生要珍惜光阴、好好学习,让学生明白,只有提高自己的整体能力才会很好地战胜明天的困难。从学生回馈的信息来看,这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理性思维的培养都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3.人文科学和哲学素质
      人文科学知识是理工科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方面。可能有人会觉得,对于搞理工科的,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呢?这些知识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在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上具有指导性意义,是方法论、认识论上的功底,有时还是新思想和创新的源泉。历史上众多的科学家,不仅是本学科的专家,而且是一个“大家”。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如此,他是两弹一星的总设计师,是大科学的战略家和组织家,熟知科学技术总体发展的规律,善于协调各方的关系,能合理地组织安排科学工程的各个环节。
      人文知识、哲学思想对搞大科学很重要,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很重要。在定理证明、公式推导、实验设计和数我就给学生渗透一些哲学思想,让学生知道不仅在做事情时要抓主要矛盾,在科学分析推导中也要抓住主要矛盾。为了加深这种思维理念,我又给学生引申了一个问题:如果让大家给土豆建立数学模型,应该怎么考虑土豆的成分?很多学生都知道土豆中含有多种成分,感觉到给土豆建立数学模型很难。我提示学生土豆中虽然物质成分很多,但大约70%的成分是水后,很快就有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把土豆的成分看成水,建立统一的数学模型,这其实也是一个矛盾的主要性问题在科学中的应用。这两个问题由简到深,由课内到课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哲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除了要传播专业知识外,同时也要管理好课堂秩序。科学地管理好课堂秩序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体现,面对违纪现象,既不能不管,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严厉地批评,而是应该给学生们灌输一些正确的人生理念,以理服人,让学生明白,老师维护课堂纪律是维护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让学生知道他们也是“职业运动员”,自觉学习是他们的职业。比如面对众多迟到现象,学生的理由都很充分,夏天因为太热,晚上睡不着;冬天因为太冷,早上起不来。我告诉学生,如果一个人只追求结果,那他一定会成功,如果只喜欢找原因,那他就不可能成功。从道理上说服学生,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进而养成按时上课的好习惯。
      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学术功底是根本,人文修养是灵魂,再加上适当的教学方法来铺垫,专业课程就会含有丰满的人文精神。
      4.教学艺术化素质
      高校教师必须懂得教育学理论,尤其是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应该尽力成为一名教育学专家。否则,就会出现满肚子的知识不知如何教给学生的尴尬局面。
      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很多学生都感觉理工科的课程很枯燥,都是一些定理、公式和实验。面对这个问题,我告诉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定理、公式和实验。一首流行歌曲、一件时装大家都会喜欢,因为它美,其实这只是一种简单的美,是无法与那些定理、公式和实验相比的。试想,一个定理的发现,一个公式的证明,一个实验的设计,都可能是一个科学家或几个科学家用了毕生的精力研究的成果,甚至是几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里包含了伟大的智慧、深层次的美,必须用欣赏的眼光、积极的态度来学习。学生都很认同这个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些生活中简单的例子来比拟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让问题简单化。比如在RC电路的暂态分析中,RC电路在换路前处于一种稳态,换路后电路也会趋于另一种稳态,两种稳态之间有一个过渡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换路瞬间就能完成的,因为电容是储能元件,而能量是不能跃变的,这个过渡过程的时间是与时间常数τ(τ=RC)有关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可以举一个学生很熟悉的例子。下课是一种稳态,学生可以自由活动,谈笑风生;上课是另一种稳态,学生安静地听老师讲课,上课铃声一响,教室的学生就会由下课的稳态变成上课的稳态,这两种稳态之间是有一定过渡时间的,当然希望这个时间越短越好,影响这个时间的因素很多(这里认为学生都很自觉),但最主要的是与学生的人数有关。这个例子虽然不是十分恰当,但通过它却很容易让学生明白RC电路过渡过程的问题。其实世界上很多问题从本质层面上看都有相似性,很多复杂的科学问题都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来比拟,这需要教师具备深刻的理解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要准备一些“包袱”,设计一些“陷阱”,一节课让学生开心一两次,减轻学生的听课疲劳,延长学生的兴奋时间,活跃课堂气氛。
      另外,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这样,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复杂事物就会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问题的难度,加大感官刺激,从而提高参与程度。
      5.创新素质
      创新性是知识经济的首要特征,是知识经济的灵魂。[2]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取决于该国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成果。[3]时任德国总理赫尔佐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反复强调:“创新能力将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未来市场上的位置,取决于其人才素质和如何有效地推进创新。”[4]目前,我国在整体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创新人才匮乏是一个重要原因。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必须富于创造性,敢于开拓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重复,一年又一年地上课、复习和考试。新世纪的教师,人人都应努力成为教育家型教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想“为什么”,把学习和创造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这个定理、这个公式是怎么想出来的,我能否独立想出来?这个定理或公式有什么用处,能否找到新的应用?这个定理和公式有什么缺点,应该怎样改进?引导学生猜想、思考、创新,使整个课程如行云流水,自然而出;鼓励学生发言,鼓励课堂上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答案。另外,教师也可以留下一些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分成小组来自行解决,然后将解决答案带到课堂上来进行讨论,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难点、收获和体会。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又可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的正确与错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神圣使命,所以,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要当先生,必须先当学生”。在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里,教师接受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知识,不断进取。
      
      参考文献:
      [1]梁诸英.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0-42.
      [2]周远清,季羡林等.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三卷)[C].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龚花萍,杨选辉.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J].科技广场,2006,(10):77-79.
      [4]许倩,白林,朱艳.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J].求实,2003,(6):262-26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 高校教师 素质 背景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