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中英文化中动物喻人的差异】 中英动物差异

    时间:2019-01-06 03:34: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比喻是文学写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也经常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对话。然而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比喻的用法在各自的文化中有着极为不同的意义,甚至截然相反,尤其是以动物喻人时。所以英语学习者不但要学习语言本身,更要学习其文化,了解与本土文化的异同,以免交流时引起误解,甚至造成矛盾。
      关键词: 中英文化 动物喻人 差异
      
      文化是语言赖以扎根的土壤,而语言是文化得以反映的一面镜子。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各种动物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使本国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魅力,因而显得愈加重要。各个国家的常见动物基本相同,如狗、猫、鸡、猪等,但其文化含义却不尽相同,甚至可能大相径庭。不同民族语言中的动物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习惯、传统,透视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心态。动物在英汉两种语言里具有不同的用途及文化价值、文化意蕴,分清其在中西文化中不同的象征意义有利于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本文对常见的文化涵义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不断促进和加强英、汉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不管在中国文化还是在英国文化中,“狗”都经常被用来比喻人,但它的含义却大不相同。在汉语中,狗多带贬义,因为它在汉民族的心目中形象不佳,所以用它来比喻人时多是表示否定、贬斥、讨厌、低下等情感。具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1)(诅咒、骂人语)令人讨厌,如:“狗地主”、“汉奸走狗”、“落水狗”、“狗头军师”、“狗胆包天”等;(2)凶残、凶恶,如:“狗急跳墙”、“狗咬狗”、“狼心狗肺”等;(3)龌龊、肮脏、污秽,如:“狗屁”、“狗屎堆”、“狗嘴吐不出象牙”等;(4)虚假、伪劣,如:“狗皮膏药”、“挂羊头卖狗肉”等;(5)势利、目光短浅,如:“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6)惹事生非,如:“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而在西方的民族传统观念中,狗是“人的挚友”。英国人有养狗的习惯,对狗一般有好感,所以,多数带“狗”的习语通常不含贬义,用其形象比喻人的行为,如work like a dog(拼命工作), as sick as a dog(病得像狗一样),lucky dog(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还有谚语: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为鸡头,勿为牛后)等。
      龙(dragon)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在中国人心中,龙仍是至高无上的,如把自己的国家称做东方巨龙,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汉语中有着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如“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生龙活虎”等,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而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是邪恶的象征,是一只巨大的蜥蜴,张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巴,能够从嘴中喷火。所以在英语中引起的联想与龙在汉语中所引起的联想完全不同,在英语中如果说某一个人像dragon并不是好的意思。例如:She is a real dragon,you’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她是凶残的母夜叉,最好离她远点。)
      在汉语中因“蝠”与“福”同音,蝙蝠变成了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被认为是吉祥的动物,在年画上常有蝙蝠出现。如有的画画五只蝙蝠飞入大门,取“五福临”门的谐音;有些图画或图案把蝙蝠和鹿画在一起,因为“蝠鹿“读起来同”“福禄”一样,象征吉祥、幸福、有钱、有势。而在英语中“bat”的形象却是一种瞎眼、丑陋、凶恶的动物,通常是指坏的、不祥的事物,如as blind as a bat(瞎得跟蝙蝠一样,有眼无珠);crazy as a bat(疯得像蝙蝠一样);He is a bit batty.(他有点儿反常);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有时提到蝙蝠,西方人还会想到丑陋、凶恶、吸血的动物的形象,这是因为在西方传说中蝙蝠吸血的缘故。许多西方人还迷信bat与巫婆有关,相信闯入bat私室是死亡的凶兆。所以西方人对蝙蝠的感情很像中国人对猫头鹰的感情,又怕它,又讨厌它。
      英语中的pig和汉语的“猪”在概念上都是指同一种动物,在内涵意义上也大致相同。在汉语中,常用“肥得像头猪”来形容人肥胖;英语中也有“as fat as a pig”这样的语句。英语pig(猪)常用来指自私、贪婪、迟钝、懒惰、固执、粗鄙或肮脏、令人讨厌的人如:pig together(像猪一样挤在一起);He is a pig(他像一头懒猪);汉语的“猪”同样喻指贪吃、迟钝、懒惰、肮脏的人,如:“他懒得像头猪”、“猪狗不如”“死猪不怕开水烫”等。由此可以看出,英汉民族在情感上对猪都是不易接受的,赋予猪的文化意义大多数是贬义。
      在以上例子中,动物形象的相互转换主要是由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民族的思维定式的差异造成的,使用的是词汇的概念含义。而动物形象与人的形象之间的转换则是根据该动物形象所处的具体的语境和由其概念含义所引发的关联含义来决定的。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动物形象的喻体转换丰富了动物成语的内涵,同时,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创造出生动、鲜明的形象,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推荐访问:中英 差异 动物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