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英汉思维、语篇模式差异与英语写作教学】 英汉思维差异

    时间:2018-12-27 03:36: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对其语篇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然后比较了由此所产生的语篇模式的不同,最后就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英汉思维 语篇模式 英语写作教学
      
      1.引言
      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支配语言,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如果没有思维,语言就不会丰富多彩。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英语思维与诞生于华夏文明的汉语思维方式有同有异,东西方民族有其特定的思维方法和修辞模式,因此,英语和汉语在遣词造句、语篇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英语写作作为一种语言活动,同时也是思维活动,思维模式影响谋篇布局的基本规律。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失误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汉语思维的影响。本文从分析英汉思维差异入手,进一步探讨英汉思维差异对语篇模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差异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2.英汉思维模式比较
      (1)线性思维与螺旋型思维
      思维模式是指一种语言固有的表达思想的次序。英语和汉语反映出各自民族的思维特征和风格,体现了本民族社会、文化和心理倾向。英语思维模式为线性思维。这种思维模式最初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古希腊的演说历史文化。劝导性演说要求直截了当、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这对修辞形式的影响表现在英语作者惯用主题句段落模式。他们喜欢开门见山,表明观点,然后详细叙述,最后总结,通常采用一般到具体型的思维模式。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属于螺旋型。中国人写作时,往往采用从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模式,阐述时通常不从主题直接入手,而是从各方面进行描述给以暗示或明示。他们往往习惯于按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由先到后,由细节到整体,由原因到结果,由具体到一般进行陈述、渲染和铺垫。
      (2)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西方人注重抽象思维,他们擅长运用抽象的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抽象表达方式在英语中相当普遍。中国人习惯用形象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对他们似乎并不重要。英语常用大量涵义概括的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如:drive a bargain(讨价还价),给人以“虚”、“泛”、“暗”、“曲”之感;而汉语却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汇来表达虚的概念,如:“画饼充饥(feed on illusions)”,给人以“实”、“明”、“直”、“显”的感觉(李德煜、张会欣,2002)。
      (3)“一分为二”与“天人合一”
      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创立将事物一分为二的分析型思维方式以来,西方人一直继承着这一传统。古代的西方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对立的,是一分为二的。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都是一分为二的。所以英美人不会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天”――自然,而是归结为自身的努力。诸如“怨天尤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样的表达中国人宿命自然观的俗语,在英美人看来是不可接受的。母语为英语的民族的思维模式深受西方传统哲学“神凡二分、主客二分”的影响,不仅强调个体、逻辑分析,还讲究形式,因而具有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的特征。中国人深受“天人合一”价值观的影响,习惯用整体的、统观全局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天人合一”是指人们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崇拜。汉代大儒董仲舒有“天人感应”的思想观念。在对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上,中国人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存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古代道家认为,人的一切生理状况和心理情态,如生老病死、成功失败都与自然相互印证。这种“天人感应”的思维传统,又进一步产生了中国人直觉、整合、求笼统、求综合的思维方式。
      3.英汉语篇模式比较
      (1)主题句的运用
      贾玉新(1997:60)认为天人相分决定了美国人一切二分、对待事物习惯分析的思想方式和重逻辑的思维模式,以及求精确的言语观,充分肯定了思维对语言的影响。受直线型思维模式的影响,英语篇章大多使用主题句,概括主题思想,然后再引出具体事例或细节。英民族非常注重主题句的明确设定,并且通常把它置于句首,这是由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思维方式所决定的。英语段落往往在语篇的开始就直接点题,态度明确,观点清晰,主题突出,辅助句紧扣中心思想,层层深入。段落直线发展围绕主题展开,先陈述中心思想,后分点论证说明,最后总结观点。
      汉语的写作模式往往不是从主题句入手,而是先围绕主题外围阐述评论,然后再以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型形式对某一思想加以展开。受汉语整合思维的影响,汉语的一篇文章内,中心思想及论点的提出通常是居于文章的中间或末尾。蔡基刚(2001:35)在英汉写作对比中形象地称汉语的段落写作为“层层剥笋”式,而称英语段落的写作模式为“开门见山”。“层层剥笋”表现为段落开头蜻蜒点水似地兜圈子,说一些与段落中心思想联系似乎不太紧密或毫不相关的话,“迟迟不肯进入文章的主题”。
      蔡基刚(2007:1-2)在对英汉文章使用中心思想句的调查中发现,英语的11篇文章中,每篇都有文章中心思想,其中除1篇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句外,其他10篇都有中心思想句,占90.9%,而且都出现在文章开始。汉语的8篇文章虽然都有中心思想,但是只有1篇有明显的中心思想句,只占12.5%,而且还是出现在文章的最后。
      (2)篇章的衔接与连贯
      汉语和英语都讲究篇章的衔接和连贯。但是英汉篇章在衔接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母语为英语的民族的思维模式不仅强调个体、逻辑分析,而且讲究形式,因而具有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的特征。因此,在语言结构上,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注重语言的“形合”。在衔接手段方面,偏重语法和连接词等外显的衔接手段。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往往通过外在的过渡词体现出来。因此,在英语中,各种连接词语作为一种形态标志而得以广泛应用。英语文章中的过渡词一般为连接性副词或副词短语,它们是连接句子和段落的纽带。过渡词能使文章的起、承、转、合融会贯通,连成一体。例如:今天可能下雨,我拿了把伞。译成英语应为:It is likely to rain today,so I take an umbrella with me.
      讲汉语者以整体性为基点对事物进行笼统的直觉综合,因而具有重整体、重悟性、重辩证的特征。汉语讲究意合,强调上下文内在的联系,各句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逻辑纽带或语序间接地表现出来。尽管汉语也有一定数量的连接词语,但在表达时,如果段落内部逻辑关系清楚,人们常常表现出一种少用或不用连接词语的自然倾向。汉语的造句谋篇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和模糊关系,注重语言的“意合”,以意统形。最具代表性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段古词中,语言的组织貌似松散脱落,只是一些名词堆砌在一起,没有一个严谨的语言框架,但各名词之间线形流动的韵律、节奏生动活泼,言简意丰。
      (3)篇章结尾
      一般来说,中文写作比较个人化,作者置身其中,努力告诉读者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希望对方有同样的感受,因而显得比较主观。在篇章的结尾往往是作者给出结论或发出呼吁,这是汉语篇章常用的结尾方式。相比之下,英语写作较为客观,作者的身份是观察者,他们总是摆出大量的事实数据,使读者确信作者写作的客观性,让读者得出自己的结论,其文章往往呈现无结论化的倾向。
      4.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英语文化思维能力。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语法或句法正误、篇章结构的形式,而应该把文化教学引入其中。通过对比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的谋篇布局特色,让学生了解英汉写作的不同特点。同时还应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英汉两种思维对语言的影响,提高跨文化意识,培养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英语文化思维的特点。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目的语输入,积累语言素材。学生可通过大量地阅读和背诵英文佳作,掌握和积累一些词组、固定用法和基本句型,领悟英语思维和写作模式,从而形成一种英语思维习惯。
      最后,训练学生写作。在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同时,教师还要指导他们并做大量的实际写作练习,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由于不同的语言文化所形成的谋篇格局的不同,以提高学生的谋篇技能。受汉语思维逻辑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觉得难以准确运用过渡词,或者常常忽视连接词语的使用,写出来的作文连贯性不够。因此这方面需要加强练习。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改,给出反馈意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修改,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5.结语
      英语和汉语来自不同的文化体系,不同的文化渊源孕育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语言形态特征。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语法和词汇层面上对学生进行训练,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英汉思维方式差异所产生的不同的英汉语篇结构特征,使其在写作时排除母语思维的影响,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蔡基刚.英汉文章中心思想表达位置差异及其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影响[J].国外外语教学,2007,(1):1-2.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李德煜,张会欣.从思维差异看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失误[J].山东外语教学,2002,(4):43.

    推荐访问:英汉 英语写作 差异 思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