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俗世地仙 读写俗世的温暖

    时间:2018-12-26 03:40: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构成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重要支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实现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还应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实现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与培养,最终实现文本对于人的影响与教育。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选入了杨绛作品《老王》。许多老师在教学此文时,多以老王的“苦”和“善”为重点,讲普通百姓的善良,讲作家对普通百姓的同情。然而,透过文字的平静叙述,在字里行间,我们更要感受的是那个时代一位普通百姓的不幸,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不幸,而由此作家在与老王的交往中,共同感受到人性的温暖。这种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温暖,对于那个时代,就像星星之火般稀少和珍贵;对于作家,对于老王,更是留下了人生中不可磨灭的温暖记忆。
      《老王》实际上是讲两个善良人的故事。老王是善良的。课文中这样叙述说:“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他送钱先生看病,却坚决不肯拿钱。文中写道:“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这就是普通老百姓最质朴的表现,最真实的感激。
      有谁会愿意平等地亲切地和老王拉家常呢?有谁会关心老王的生存状态呢?在文章叙述老王的善良中,更时时跳动着作家的善良: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陪老王说闲话;问老王的家在哪里;不要老王减半收费;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担心老王靠一个老主顾,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对老王的死充满了愧怍……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闪烁着作家的善良。
      但善良的人是不幸的。
      老王是不幸的。他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住在荒僻的小胡同中塌败的小屋里,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又老,眼睛又不好,瞎了一只眼。唯有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可是“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文革”期间靠以活命的载客三轮车又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无依,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作家是不幸的。文化大革命中,作家一家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苦痛。作家的人身自由失去了,被批斗,被诬陷,被改造。夫妻同在干校改造却无法相见,看书写书是不可能的,作家的主要任务就是清扫厕所。在一次被批斗中还被剃成了“阴阳头”,这对于一位女性知识分子来说,是多么大的人格伤害和侮辱。文中这样写道:“‘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如此深爱的两个人,怎会不知道他的一条腿走不得路的原因,这只能是杨先生对苦难和不幸的隐忍。淡淡的一句话,是作家的包容和平和,又何尝不是对那个痛苦时代的忘却和高尚人格的显现。因了别人的苦难,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辛酸!这是知识分子高尚人格的最佳注脚。
      苦难可以改变人的生活,但改变不了人格的高贵。别人都不愿乘坐老王的车,而作家不仅坐老王的车,而且还会一路上和他亲切地说着闲话。在老王那段孤苦的人生路上,作家给予了老王朋友间甚至是亲人间的关怀与温暖。当载客三轮都被取缔的时候,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但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又是“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就是这唯一的主顾,使得老王的日子还可以凑合着过下去。正是这温暖,让“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正是这温暖,让老王在临死之前,给作家送来了香油和鸡蛋。一个将死的人还有何求呢?老王用他最朴实的行动来表达他对作家的感恩,感恩作家长时间对他的亲切友好和扶助。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香油和那一枚一枚的大鸡蛋,是老王最质朴的尊重作家人格的最高形式的表达。这对于作家,又何尝不是一种人性的温暖呢!在那人人动荡自危的年代,在那黑白不分的年代,很多人因为惧怕政治而远离了作家夫妇,甚至一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作家成了牛鬼蛇神。可是,老王还是如文革前一样,一如既往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这样被尊重的温暖又何尝不是作家精神的需要?这种温暖,在作家描述老王送香油和鸡蛋场景的肖像描写中定格并升华,令读者感动。
      作者在文中写道:“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老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心底却还惦记着对作家的感激,这种感激的力量,这种温暖的力量,让一个垂死的人,甚至两眼都看不见路的人,一手提着一瓶香油,一手提着鸡蛋直直地僵僵地来到作家的住处,简单的动作简单的话语却愈加觉得这种温暖的珍贵,珍贵到作家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越在人性稀缺的时代,越是苦难中的微薄的温暖,越看到人性的美好和珍贵。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可贵的本色。很多经历文革磨难的人,一旦从沧桑中走出来,他们控诉,标榜,愤怒……而作家却把这一切都轻轻抹去,她用朴实的文字向世人描述人性的温暖。在她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平常,那样天经地义。但就是这些平和淡定的付出,更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信任和帮助的温暖。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同是写人力车夫,在鲁迅的笔下,作家进行了无情的自我剖析。鲁迅说,人力车夫的“高大”压榨出“我”皮袍下的“小”来。在杨绛的笔下,作家也对自己进行了精神和道德上的追问。文章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是不幸的,如果真要挖出杨绛的亏欠来,她的亏欠也是来自她的善良,来自她的慈悲,来自她的睿智无法解决命运的不公。老王又何尝不是幸运的?在他生命的最后年头,他得到了作为人的平等和尊重,得到了他从没有料想的来自于知识分子给予的人性的温暖。作家又何尝是幸运的?可是胸怀宽广的她却把自己作为幸运的人,用自己的善良包容一切,用自己的善良播撒爱的光辉,给那些最底层的老百姓以最朴实的平等与关怀。
      作家曾说:“不管遇到怎样的困境,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行为准则,而是要坚守高尚的道德,做人的本分。”她的善良,她的睿智,她于乌云蔽天中发现人世的美好和人性的辉煌,不仅体现在《老王》中。在她的作品中,还有乐于助人的“送煤的老田”;有“公然护着我”的“大娘”;有与作者“颠倒过来”的管理员小刘;有“到厕所来的”善良者;有发还译稿的“学习组长”;有“难而又难的难友”;有“披着狼皮的羊”……作家曾在回忆中写道:“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她对“乌云的金边”的从容绘写,正是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与升华。作家用自己的文字续写俗世的温暖,让浮躁的世人和社会看到人性的善良与可贵。
      于乌云蔽天中发现人世的美好和人性的辉煌,续写俗世的温暖,这是在教学《老王》时,不可缺少的情感教育。

    推荐访问:读写 俗世 温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