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散文阅读鉴赏浅议]席慕蓉《无悔的青春》

    时间:2018-12-26 03:26: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目前对散文的阅读鉴赏是一个难点,笔者认为有必要先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在充分而全面地掌握散文的类型及特点后,采取正确的方法,饱含感情地诵读或同题材相比较来阅读鉴赏。
      关键词: 散文的概念 散文的基本特征 散文的其他特点 “涵泳法” “比较法”
      
      散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散文包括诗歌、骈文之外的一切文体;我们所说的散文概念应当是狭义的概念,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按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写意、议论随笔等四大类别。写人叙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叙事以抒情写意的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抒情写意类散文是以抒情为主要表现手段,辅之以描写、记叙和议论,重在作者主观情感抒发的散文;议论随笔类散文是指用来表现作者思维成果、显示理性哲思的。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内容散、章法散、笔法散;而“神不散”,则是说题旨鲜明,意蕴通达。不论内容怎样“散”,总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不管结构笔法如何散,总有内在韵味、情趣笼罩着全篇,或清新、或隽永、或华美、或古朴。虽情趣各异,但主旨仍高度统一。
      除此之外,散文还有些特点,艺术取材上注重耳闻目睹,以小见大。无论浩劫巨变、琐事遗闻、作家多身临其境大处着眼,小处落墨。鲁迅写“三・一八”惨案,却从记忆中的刘和珍的笑容起笔,冰心写黑暗时代终结,却在一盏小橘灯上留意。“一滴水里见阳光”、“半花瓣上说人情”这正是很多散文把握思路和展现主题的手法。
      再如,表现上注重情真意切,意在境中。散文往往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及整体意境的形成,而这一切又都无不蕴含着某种真挚的情思和意绪,命笔即含情。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白杨树不是在一般的环境中,不是在温室中,也不是在江南水乡,而是在西北黄土高原特定的干旱中,但它“倔强挺立”、“苍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大自然”,这种极强的生命力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得到彰显。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具备这种特点的树,谁人不爱,谁又能不产生尊敬之情。就这样景和情严密统一,意在景中,景中生意。
      又如思路和结构上注重“自由”、“随便”,不拘一格。鲁迅认为“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到什么程度呢?有时“小题大做”,从心所欲,“从一粒砂来看一个世界”,有时“大题小做”,纳须弥于芥子。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行文就如流水,文思“随便”如信手拈来,笔路“自由”如脱缰纵去。
      至于语言,以本色为重。无论是刘半农所主张的“以手写口”、“心手相应”,还是朱自清提到过的“所谓‘闲话’”,大约都是作家的思想、感情、气质、文化素养和美学情味的自然表现。即使是叙事之作,其间的人、物、事态和景象,也都是经作家观察、感受、选择和评价,并且用自己的言语表现的。那些名篇佳作,往往正是语言富个性,最能体现作家风格的本色之作。
      散文的鉴赏通常采用“涵泳法”,这是一种重主观感受的方法。通过诵读,充分领会作品思想感情,又如身临其境般,真实而深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一篇可以用此方法鉴赏的佳作。开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奠定了整篇文章的朗诵基调,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其朗诵时可采用低沉抑郁的声调,一边诵读一边穿过幽僻的小煤屑路,来到荷塘边。“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明珠和星星,谁不爱呢?心情一下转为喜悦。这时候的月儿也格外柔美。“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虽然“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名曲当然怡人性情,诵读者到此处已经完全浸入景中,脱离苦闷的现实。到后来沿着荷塘返回,联想到江南采莲之景,心情一下抖落,“淡淡的哀愁”又袭上心头。暂时的郊游只换来暂时的解脱,愁绪依旧。到此与“心里颇不宁静”呼应结束全篇,情感起伏跌宕,诵读时时扬时抑,声音和感情有效地结合起来,鉴赏自然完成,水到渠成。
      也可采用“比较法”。比如前面提到的《荷塘月色》在鉴赏时,也可与季羡林的《清塘荷韵》和颜元叔的《荷塘风起》作比较。季先生开篇“楼前有清塘数亩,可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表明想种莲的想法。“后来投入池塘中几颗莲子”,为何要投莲子?因为那几颗莲子似乎是有感情的生命,就这样了;莲子于淤泥中孕育新生,由纤弱转成茁壮。作者看到的是顽强的生命力,由此引出主题:歌颂“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颜先生开篇“每次经过荷塘,来去匆匆,无暇走离工作的道路,斜刺里往荷花深处走去。但闻得那满池的荷叶荷花,微风吹来,不是清香,却是浓烈的馨香,是以更觉神往”表明自己对人化的“荷境”的向往之情。在后来的描写中更将荷池、荷香与“我”三者浑成一体,形成一个令人振奋、意兴飞扬的荷塘世界。作者兴致勃勃的“逼近池水”“弯曲膝盖”,积极地与“出淤泥而不染”的“荷”为伍,含蓄而凝练地表露了自己高洁无暇的内心世界和“在众浊之中见清澈”的风貌。再展现“荷塘风起”的主题画面,以传神的彩笔描摹荷叶,既曲尽荷塘风起的殷实之美,又宣泄出一种“碧黛深沉”的空灵之美。作者把有形的荷叶与无形的风融为一体在同一空间里展现,使“荷塘风起”这一美景,透出一种深旷、清丽而又跃动的韵味,构成一种超然独立的艺术境界,品读它会获得一种冰清剔透、空旷坦荡的艺术的享受。三篇文章同为写“荷”,主题思想却大相径庭,颇值回味。
      对于散文的阅读鉴赏本是一难点,本人只略作探索,欢迎大家来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2]茅盾.白杨礼赞.
      [3]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4]朱自清.荷塘月色.
      [5]季羡林.清塘荷韵.
      [6]颜元叔.《荷塘风起》等.

    推荐访问:鉴赏 散文 阅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