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音译的文化色彩]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

    时间:2018-12-24 03:19: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音译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色彩,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在翻译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从英汉语的音译词入手,分析音译现象,给教师教学和翻译者提供借鉴作用,以便把中国文化更多地让世界所熟知。
      关键词:音译 英语文化 中国文化
      
      作为教师、语言工作者,尤其是翻译人员,经常需要对两种语言进行转换。如何准确而形象地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进行恰当的对应,就成了翻译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问题。这其中,音译(transliteration)是词语翻译中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就英汉双语而言,它以音位为单位,在英译文中保留汉语发音或在汉译文中保留英语发音从而突出原文主要语言功能。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英语这一国际交际工具已经作为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逐步在中华的地上“本土化”(naturalization)。泱泱中华文明也在逐步成为世界文明的重心。诗人吉卜林说过“东是东,西是西,东西永古不相期。”这一说法现在看来是不足为信了。作为翻译手段之一的音译,作了东西方相遇的“红娘”,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各自的文化内涵,同时又适时地保留了东西文化的各自特色,从而留下了各自文化的烙印。音译,在新文化中沉淀了厚重的原文化因素。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汉语中的音译词与英语中的汉语音译词以及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中华文化,悠悠上下五千年,造就了无数具有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事物。这些根据中国普通话(其中相当一部分根据南方方言)发音演变而成的词汇越来越多。
      英国语言史专家M. S. Serjeantson所著的《英语中的外来词历史》(A History of Foreign Words in English)中记载了收入英语的汉译词。其中包括早期借词litchi(荔枝),ginseng(人参)等,在17―18世纪借入英语的词有sycee(银锭),kaolin(高岭土)等十二个词。19世纪又引入了kowtow(叩头),yamen(衙门),kylin(麒麟)等词。毋庸置疑,这些词汇将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反映到英语中去,极大的丰富了英语词汇。西方人开启了了解中国的大门,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文字的方式不知不觉地进入并影响着英语,英语同时汲取了中华文明的新鲜血液。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日益强大,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直接音译成为英语词汇。Jiaozi(饺子),Wu Liang Ye(五粮液),Maotai(茅台酒)等词汇尽显中华饮食文化之特色。在体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词汇也层出不穷。如Yanko(秧歌),weichi(围棋),mahjong(麻将)等。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申奥成功,特别是在中国对于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中国的kungfu(功夫)和wushu(武术)更加引起世人瞩目。神圣的中华沃土和神秘的东方文化也吸引了众多的海外人士。游览中国内地的名胜古迹与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了人们的企盼。随之而来了fengshui(风水),kang(炕),等词汇。
      时下,一些旧译法的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新译法大多直接使用汉语拼音将词汇音译并引入英语。如旧译为Chinese trumpet的“唢呐”已经新译为suona,旧译为cheongsam的“旗袍”已经新译为qipao,“武术”也由旧译martial arts新译为wushu。据统计,英语中已使用的从中文中借用的词汇短语等已居英语中借词数量的第十一位。
      
      二、汉语中的英语借词
      
      鲁迅先生的“费厄泼赖”是典型的对fair play的翻译。这是让中国人对外来音译词,人们也会脱口而出一些耳熟能详的“外来货”。纵观历史,有明末清初开始,随着中国与西方各国接触的开始以及各种宗教科技书被译为汉语,英语的一些词汇开始进入汉语。极其典型的一个词汇就是“鸦片”(opium)。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一段时期,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汉语从英语中借用了更多的词汇,涉及众多领域,包括科技、物理、医学、工业、外交、宗教、日常生活等方面。如乌托邦(Utopia),逻辑(logic),淋巴(lymph),幽默(humor),摩登(modern)等词。
      英语国家的文化现象在中国悄然兴起,潜移默化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提起饮食,三明治(sandwich),比萨饼(pizza),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等音译词迎面而来。同时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如芭蕾(ballet),高尔夫(golf),马拉松(marathon)。同样,洋食品也就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人们评价说不是在吃洋食品,而是在吃洋文化。另外,广告宣传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新鲜的视觉听觉新感受。从化妆品到洗涤用品,美丽悦耳的音译品牌名称点缀着我们的生活。Mary Kay(玫琳凯),Rejoice(海飞丝),Oil of Ulan(玉兰油)……其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受到众多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朋友的喜爱。如数家珍般,人们发现众多品牌带来了西方文化,却也融入着东方色彩。其它如金利来(Goldlion),百威(Budweiser)等服装品牌无论是英文名称还是汉语音译名同样具有美好涵义。生活在网络时代,一系列的网络用语应接不暇。从internet(因特尔),到Hacker(黑客),再加上手中的Motorola(摩托罗拉),Nokia(诺基亚)或Siemens(西门子)手机,新时代的人物应运而生。这些新鲜事物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互映衬,相互补充。这些英语词汇通过音译并结合汉语的美好含意与特征,给人带来无限美感。这些包含了西方特色的文化因素在中华沃土上的出现给了给了人们新视觉享受。中西文化的相互碰撞也给开放中的中国以多重选择。音译作为媒介的作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音译中的文化给中国人的启示
      
      面对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西方文化,中国人要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要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宽阔的胸怀包容世界,同时带着批判的眼光接受新鲜事物。透过音译,透过翻译我们可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通过音译,通过汉语拼音完完整整、原原本本地介绍给世界,而且越来越多的被西方人所接受。这是全体中国人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它既保留了中国特色,又变得国际化,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风格。这对中国人及中国文化而言是最佳契机。而与此相对的是,国内许多商家其产品主要面向国内消费者,却崇尚洋名,追求洋味,把原本地地道道的中国产品冠以洋名,并绞尽脑汁杜撰名称,其中不乏洋相百出。这种现象让人忍俊不禁。
      中国的翻译工作者和中国的语言教育者承载着东西文化交流的使命。作为翻译手段之一的音译,既要保留各自文化的原汁原味,又要吸收外国文化使之本土化。让西方人最大限度地了解中国文化,体味中国文化,让中国真正融入世界,语言工作者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兆云.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太原:山西大学出版社,2001.
      [3]思果.翻译研究.北京:中国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守芳.谈商品商标的翻译.英语自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第九期.
      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音译 色彩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