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胡晓:有滋有味的城市生活] 有滋有味

    时间:2020-03-30 07:47: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0月15日,星期六,天气晴好。   换上休闲装,穿上运动鞋,背起渔具包,胡晓哼着小曲出发了。   胡晓喜欢钓鱼,以前只是偶尔出去一次。自从去年12月7日后,他每周都要出去过把钓鱼瘾。
      “还不是因为‘农转城’了。”胡晓妻子周殿碧笑呵呵地说,“成了城市人,生活都变得有滋有味了。”
      对于周殿碧来说,2010年是令她最难忘的一年,“做梦都没想到,我和老公两个农民工,竟能摇身一变成为城市人”。
      
      有住房,却无家
      
      周殿碧的大姑是忠县县城人。
      小时候,周殿碧到大姑家做客,总是赖着不想走。她羡慕城里的生活,梦想当个城市人。
      十几年前,同住一个生产队的唐宗华花5000元买了城市户口。这让周殿碧羡慕不已:“我也想转进城去,不过一家四口买城市户口要花两万元。我们一家人,种点菜喂点猪,一年只能找一两千元。”周殿碧只好作罢。
      1996年,周殿碧和胡晓丢下五岁的儿子,到杭州打工,一去就是九年。
      2005年,为了让儿子能在县城念初中,夫妻俩一咬牙,回到忠县,拿出打工攒下的十多万元,在县城里买了一套二手房。
      县城有了房子,但周殿碧一家过得并不踏实。
      老家有两间木板房,还有几亩承包地。承包地可以租给周围的农户种植,但那两间木板房,却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每年雨季前夕,周殿碧都要专程赶回老家,请工匠对老屋进行修葺,要花四五百元。
      “花点钱是小事,恼火的是,如果运气不好,回去遇上工匠繁忙,就得跑两三趟。”周殿碧说。
      有人劝他们把老家的房子处理掉,免得淘神费力。婆婆方启华坚决不同意:“以后在城里生活不下去了,回去还有个落脚的地方。”
      周殿碧和胡晓也有这样的顾虑:自己毕竟不是城市户口,迟早也有回去的一天。
      “城里虽有住房,却感觉那不是自己的家。”周殿碧内心始终欠缺安稳。
      
      户籍变,腰板直
      
      2010年8月的一天,一个叫刘兴杰的亲戚为周殿碧带来了喜讯。
      刘兴杰在一家服装店打工,他听服装店同事说,从8月1日起,农村人只要具备了一定条件,就可以转为城镇户口。
      “不可能这么容易就变成城市户口哟。”周殿碧半信半疑,立马跑到县城户改办打听,“转一个户口要缴好多钱?”
      “‘农转城’不但不需要缴钱,还可以获得一定补偿。”工作人员说。
      “我立马觉得馅饼从天上掉下来了。”周殿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回家给家人一说,大家都兴奋不已。就连当初反对卖老屋的婆婆也催促:“赶快去转了,不然以后政策变了,转不了啷个办?”
      接着,更多的好消息接踵而来。
      《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从2010年8月1日开始施行,对于自愿“农转城”的农户,不但可以继续保留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这“三件衣服”,还可以穿上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五件衣服”。
      这个消息让周殿碧一家整整兴奋了好几天。
      周殿碧算了一下“农转城”补偿费:两间木板房,可获得2.58万元宅基地使用权补偿;因为在城里买了房,一家四口每人还可获得4000元购房补助。
      2010年12月7日,周殿碧拿着房产证到忠州镇第三派出所开了证明,再拿着证明到石黄镇派出所下了全家人户口,再拿着相关资料,到忠州镇第三派出所上了户口。
      很快,周殿碧就领到了一个枣红色户口簿。在“户别”一栏里,之前“农村居民家庭户口”变成了“城镇居民家庭户口”。
      “我们终于成为城里人了。”那夜,一家人举杯相庆。
      
      有保障,很阳光
      
      “以后我们在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这五个方面都跟城里人完全一样了。”对于成为城里人后得到的实惠,周殿碧最看重的是医疗和社保。因为婆婆经常生病,而有了医疗和社保作保障,从此就没了后顾之忧。
      “农转城”后的周殿碧一家,生活越来越甜蜜。
      在镇干部的引荐下,周殿碧夫妇在儿子就读的学校――忠县忠州中学旁,开了家专为学生服务的洗衣店。
      平日里,周殿碧每天一早就起床做饭。做饭的同时,把学生的衣服放进洗衣机清洗。吃完早饭后,周殿碧便把洗衣机里的衣服取出来,放到洗衣槽手工搓洗。
      “学生的衣服穿得比较脏,特别是男生的衣服,光靠洗衣机洗不干净。”周殿碧说。
      胡晓每天的工作,就是利用中午和晚上学生休息前的时间,到男生宿舍发放洗净的衣服,并收取脏衣服。
      “一件衣服根据厚度、质地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一元两元不等,一个月下来,两个人一共可以挣3000元。”周殿碧很满意这份工作,“在家洗了几十年的衣服,没想到可以靠这个挣钱。还是城里好啊,随便做点啥子活路都可以找钱。”
      “在城里,我们有了自己的房子,还有了自己的工作,到60岁的时候还有养老保险金。你说像这样的日子,我们还有啥子不知足的?”周殿碧脸上溢满幸福。
      今年,儿子考上大学后,周殿碧夫妇更懂得享受生活了。每个周末,周殿碧就带着婆婆到滨江路散步,丈夫胡晓就去钓鱼。
      以前,学校有几个钓鱼爱好者常邀约胡晓去长江边钓鱼,胡晓即使去了,心里也不爽快。一个“农二哥”跟着一群城市人钓鱼,胡晓觉得有点“高攀”。
      有了城镇户口后,胡晓开始主动邀约钓鱼爱好者去长江边切磋钓技。
      “有了这户口簿,他感觉腰杆都直了。”周殿碧明白丈夫变化的原因。
      
      【幸福数据】
      ●截至2011年10月,重庆市累计开展一定规模的红歌传唱活动20.8万场;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10万多场,参与市民3000多万人次。《读点经典》出版33辑,发行量突破2200万册;开展一定规模的故事会近18.2万场,直接听众超过5000万人次近万人;全市手机和QQ用户转发箴言3亿多条次,参与用户达到1.8亿人次。重庆市民“唱读讲传”活动参与面达到97.3%,活动满意度达到96.5%。
      ●重庆从去年8月15日启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以来,已有280万农民转户进城,户籍城镇化率从改革之初的29.2%上升至35.4%。户籍制度改革实施一年来,重庆平均每天有6116名农民自愿转户进城,农民整户转移达到57.4万户。
      
      【幸福语录】
      记得小品里,赵丽蓉对“儿子”巩汉林说:你以为我们老年人吃饱了穿暖了就满足了?不对!我们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现在我们不仅唱上了红歌、读上了经典,还讲起了故事、传上了箴言,精神生活霸道得很,一点都不觉得寂寞。
      ――南坪康德国会山小区居民张仙
      
      我从小就喜欢跳舞,但小时候家里只有爸爸在工作,没有多余的钱让我去学跳舞。结婚以后,又忙着照顾孩子,再加上还要工作,根本没时间想跳舞的事。现在退休了,我所在的社区已经有了文化站,隔三岔五还有舞蹈老师来上课,不用我花一分钱,就圆了儿时梦想。
      ――江北区春晖社区居民王孟琴
      
      成了城里人,又有了自己的家,这下我有底气谈恋爱了!
      ――从合川进城打工的杨新军
      
      唱村歌是我们村里老百姓闲暇时最喜欢的事,大家只要聚在一起就会哼上几句。
      ――巴南区先锋村村民邹琴
      也不用多花心思去找零用钱了,没事就到村里的文化大院看书、打乒乓球、下象棋等,整天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村民刘道华
      
      我自己干不动了就回家种种地,有点吃的就行,我把我女儿转成了城市户口,她年轻,转了机会多些,将来有孩子了上学也方便。
      ――在渝中区打工的梁平县农民刘秀

    推荐访问:有滋有味 城市生活 胡晓 胡晓:有滋有味的城市生活 有滋有味的城市生活 怎能活的有滋有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