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如何加强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及其能力提高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0-02-27 07:39: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高校自身和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国高校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障碍,如何从高校自身的角度去落实有利于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作是当务之急,而创新教育,是社会迈进21世纪之际对教育提出的一种具有前瞻性先导性的科学理念,是知识经济社会大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一种新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需要培养的,学校为此负有特殊使命,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和影响,是学生养成创造思维的习惯。目前我国已经将自主创新提升到战略高度,高校拥有众多实验室、科研人才、研究中心,在自主创新方面是大有作为的,虽然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民族产业实力还不是很强大,企业内部研究和创新机构比较少。可见,高校无论是在自主创新,还是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创新,都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优良的师资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资源基础,管理创新是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的保证。
      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无疑对于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拥有众多的高校,特别是随着这一些年来高校的扩招发展,我国高校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我国高校发展表现为数量上的增加,而不是质量上的增加,甚至在牺牲质量的情况下盲目增加数量。高校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提高教师、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质量上的跨越发展,增强我国高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内部的研究机构偏少,而且我们民族产业和跨国公司相比较并不强大。科研院所也多有企业化趋势。由此可见,自主创新的重担应当主要由高校来挑。政府通过扶持自主创新,发展我国科技,可以将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科技优势,而科技优势可以在未来转变为持续的经济利润或者是减少劳动力消耗,用来应付未来的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时,在自主创新过程中通过科研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可以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学生参与本校的科研和创新活动,能够促进高校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提升高校在学术界的地位,保障高校的经济生存能力。再者,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关系到社会和国家未来命运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某些人对高校的根本任务产生了许多疑虑,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高素质创新人才首先要有马克思主意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基本素养,树立与祖国命运和人民意愿紧密结合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要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和人文素养。高等院校应尽快适应加入WTO和国际化教育的职业要求,参与全球和国际化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在专业培养方案上,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与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改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手段,加强工程与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高大学生适应市场化需求的工程素质。
      高校在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高校可以从如下方面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高校应当重视面向创新和研究的教学,通过评价和激励的制度来奖励教师从传授型教学转向研究型教学。在研究型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的人力和智慧改进教材和教案。 2、强化师资队伍,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证,只有具有创新知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加大引进力度,吸引创新型教师;制定科学政策,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严格教师考核,提高教师教学水平;3、增加在创新方面的投入,比如对创新的激励以及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创新,让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4、高校应当重视教学科研成果的整理、积累和沉淀。学校的发展有赖于积累,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看的更远。学校不仅要培养更多的名师,还要让名师把他们的精华加以积累和整理,并且充分共享,才能让这些名师有一劳永逸的功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提高了很好的基础,高校应当从工作量考核等方面来促进成果的积累。5、通过宣传和其他的各种形式(比如研究型教学)大力消除教条主义、唯科学主义的思想。在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只知道记忆,不知道去自己思考和质疑的学习方法促进了教条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直接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6、营造校园文化,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营造气氛,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加强师德建设,形成优良教风;丰富校园活动,培育校园文化环境;重视各类讲座,营造校园学术气氛。7、建立良好的制度,促进和激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工作,包括建立网络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各种猜想、不成熟的发明和创新等公开,充分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来合力地解决问题,并对各自的成果和功劳给予认可和奖励。8、学校应当建立各种相关的机构为自主创新服务,促进自主创新各种工作的分工,让高科技人才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做创新性工作,而其他的非技术性的工作,比如成果推广和成果产业化,乃至一些应酬则由相关服务部门来解决。这样充分高效地利用了人才,也防止了知识分子过劳。9开展综合教育,促进创新型人才全面协调发展。搭建整体框架,做好宏观设计;优化管理过程,方便学生选择。
      我国能否在21世纪实现民族腾飞,关键取决于能否不断地创造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取决于能否不断地培养造就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专门人才。高校必须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并且将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教育要贯穿和渗透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时时是创新教育的良机,事事是创新教育的载体,处处是创新教育的课堂。学校的每一个部门都应该推进创新教育尽心尽力,每位师生都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和自觉实践者。
      
      【参考文献】
      [1]胡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研究与实践”[J].
      [2]王吉芳,崔新红.科技人才及其创新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5(6).
      [3]刘希明 “WTO与高素质创新人才”.
      [4]吴波,单希林 “构建实践教育创新体系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责任编辑:王利强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实践 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及其能力提高的研究与实践 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