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幽默教学法在思政课堂 大学思政课践行教学法探微

    时间:2019-05-20 03:32: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从反思大学思政课教学的问题意识出发,对大学思政课践行教学法做了基本探讨,指出实行践行教学法的必要性,并从还原论视角阐明实行践行教学法的基本前提和实现路径,从而完成思政课教学之初衷。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践行;还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69-02
      0 引言
      在信息立体化、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日益增加,使得大学生可以采取任何一种理念对现实社会进行反思,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爆炸的知识理念刺激着大学生的头脑,使得追求时尚的大学生在一个主流的社会之中,总是对世界寻找非主流的解读甚至是误读。大学生的这些思想冲击着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在功利主义的推动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被大学生看成是一门为考试和毕业做准备的具有短期效应的工具课。如何提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抑或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重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改变传统的主客对立的解读教材之教学法,转向对该课程采用践行教学法。
      1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的弊端
      传统教学法实质上是纯“解读”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将教师和教材彻底分离,教师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解读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教材的过程。在这里,教师成了教材的局外人,而不是教材中的一个部分。这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以教师为主导,也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材为主体的。学生和教师都在围绕教材运转。当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学生总是慌忙失措地在教材上寻找答案,而未能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认识。这时学生的知识依然是外在的,其根源于教师认知的外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就在于最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纯粹记忆的工具课,成为应对考试争取毕业的应即课,从而无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功能。
      2 实行践行教学法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采取践行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质上是以道德为中心的课程。道德需要践行,它虽然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但仅停留在认知阶段是远远不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就在于使学生能够意会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性进而在实践中自觉践行这种理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这种理念的认知上。当学生获得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未能在意识领域形成信仰并进而践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失效的。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失效的原因很多。我们没有必要总在寻找造成其失效的外在原因,比如社会浮躁和工具性思维等大环境,进而认为教育是社会和学校教师双方的事情,将学校教育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社会。而是应该深刻研究并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有实现作为主体的教师和作为客体的教材相统一,使教师成为教材的一部分,才能使教学内容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使教师用有感情甚至是有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蕴含的“使学生形成信仰并进而践行”的历史使命。
      3 实行践行教学法的前提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存在前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践行教学的前提是在还原教师理论意识自信力的基础上进而还原教师意识形态自信力。
      3.1 还原教师理论意识自信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课的一种,理应突出其理论性。而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却成为大量史实堆积、大量案例证明教材观点的课程。许多老师以此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固然重要,但是当大量案例出现时却无法突出理论性,忽视了理论论证的过程。其弊端是当教师对所讲理论能够举例说明时,学生便认为理论得到了经验式的证明,而当教师无法举例来说明理论或举例不当或不符合自己对世界看法时,学生便认为理论是无意义的。注重案例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但是不能因为突出案例就使课程的理论性降低,使学生对知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应当相信理论的魅力。感染学生的途径除案例教学外,理论论证是大学教学的最佳途径,逻辑本身就是一种美,大学文化本身就是理性文化。
      3.2 还原教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信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课程,其践行性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必须相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对这种理论的信任不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刻理解的理性认识上。教师应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刻拷问,考究其正确性。这样才能使教师自己真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有经得住一个教师的拷问,才能经得住学生的拷问。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任不是通过“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经过和其他理论对比,经过和现实的对比,经过理性思考确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践行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还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信力。
      4 实行践行教学法的路径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践行的路径上,必须做到“五个还原”和“两个摒弃”。
      4.1 五个还原
      4.1.1 一是还原学生的现实语境。教学的过程是在一定时空中进行的立体实践过程。而不同的学生有其教学的不同语境。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应该能够还原学生的现实语境,能够设想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处的语境。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整体现状,比如学习方法、认知能力、学习兴趣点等。大学生因为其教育背景、学科性质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现实语境。教师只有抓住这种语境,才能真正实现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进而达到教学效果。
      4.1.2 二是还原教师的现实语境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还原现实教学的真实场景,预想教学中自己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教学情绪、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方面。只有还原教师现实语境,才能使得教师备课成为立体式的现实教学的理论表征。   4.1.3 三是还原教材的真实语境 不同的教师因其自身的教育背景不同对教材有不同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必须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鉴定其真实性。其一是采取经验主义的归纳法,立足于现实进行考察,用现实来进行验证;其二是采取逻辑论证的方法。这里的逻辑应该是两种逻辑: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是对辩证逻辑的反映。所以更应该注重对理论进行辩证逻辑的考察。只有教材上的理论说服了教师本人,才能使得教师和教材成为一体,才能使教师成为活教材,并最终实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现实践行。
      4.1.4 四是还原师生之间的交流语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交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不过这种交流有有声交流和无声交流之分。一般情况,当教学形式多样时往往注重的是有声交流。对于政治理论课而言,有声交流是一种显性交流,它只能产生外在形式上的互动,却无法实现内在内心间的共鸣。所以,大学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更多注重的是无声交流。而无声交流如何实现?这就需要教师把教学过程立体化,既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严密性,又要注重教学形式的科学性;既要注重语言和语调的感染,又要注重理论逻辑的运演。教师和学生只有在某一个契合点上实现共鸣时才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4.1.5 五是还原实践教学的历史语境 实践教学以其感性直观的优点颇受高校和学生欢迎。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实践教学重在还原其历史语境,使学生能够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了解当时的情况,进而能够对其进行历史性考察。只有进入当时的历史语境,实践教学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
      4.2 两个摒弃 一是摒弃“实证主义”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运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将政治理论课量化进行教学。其缺点在于使政治理论课成为“目中无人”的纯粹知识演进的课程,从而使其失去了感染学生之功能,不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摒弃“情趣”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使学生感觉有情趣是好的,然而却不能将其泛化为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实质是为提高学生兴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变为一种纯粹的幽默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一个教学兴奋点就不放,最后换取的仅仅是学生“哈哈一笑”这样的短期效应,最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一场临时的表演秀,其最大弊端就是将大学教学方法降低为中学的层次。大学文化是理性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最凸显理性的课程,如果要提高学生兴趣的话,我们应该选择激发学生的“理趣”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而意会知识并在现实中践行。
      5 小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归根到底反映的是理论与现实的矛盾问题。正是学生看到了二者的矛盾,深知理论无法解释世界(理论的作用首先在解释世界)的时候,理论就变为纯记忆的以考试为目的的工具理论,从而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也正是无法科学理解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时,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为无效教学。在当今多元化思想的今天,给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是正确的,而问题是怎么灌输?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信仰。然而,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对比的话,学生就很难承认这一点。“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理论论证出来的,是和别的理论对比出来的,也是实践证明的。只有回到教学的原初语境,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理论性。为此,我们必须在还原教师理论意识自信力、还原教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信力基础上,进而还原教师教学的现实语境,还原学生的现实语境,还原教材的真实语境,还原实践教学的历史语境,还原师生之间的交流语境。唯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有效的教学模式,最终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初衷。
      参考文献:
      [1]李益.大学生人文价值自省培养及其对思政工作的促进——以宁波地区高校为视阙[J].价值工程,2011,(36).
      [2]张双宁,李辉,闫献伟.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34).
      [3]刘冬芳,李辉,闫献伟.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践与改革策略[J].价值工程,2011,(33).

    推荐访问:教学法 践行 思政 探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