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心里充满阳光唯美句子 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

    时间:2019-04-26 03:32: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整个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和载体。思品课是育人的重要渠道。思品教材,很多章节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思品课是一门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素质培养和心理素质培养双重任务的综合性必修课。本文就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思品课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学生初步形成了人生观、价值观及情感态度等一些心理特征。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关心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学习成绩等问题上,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因此,思品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更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所以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渗透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那么,如何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挖掘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思品教材,不但思想内容丰富,而且不少课文中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注意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加以梳理,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例如,七年级《生命只有一次》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生命的精彩,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我是中学生》一课,让学生们认识到怎么才能使我们新建立的班集体更加有凝聚力,同学之间怎么相处等等;《自强不息》一课,同学们能领略到自信者的风采和自卑给人带来哪些影响,从而在生活中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走向自信。
      又如,《待人要宽容》一课中的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廉颇因不服蔺相如职位高于自己,几次三番为难他,蔺相如一概容忍,最后终于赢得了廉颇的敬重,负荆请罪。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蔺相如容忍行为进行质疑、解疑,如“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容忍廉颇的一再为难”,从中培养学生宽容待人的品质,然后通过读第二则小故事,从故事中感受少年英雄赖宁待人宽容的好品质。最后通过习题的辨析,让学生真正形成宽容的健康心理。
      二、营造氛围,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还应该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上下级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障碍,这显然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因此,思品课教师必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形成师生之间的心理相融。这是在思品课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因此,要想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最主要的就是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建立合作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师生心理相融,教师必须得首先接纳学生。接纳是师生心理相融的切入点。即使学生说出不佳的观点,做出不良的行为,教师都应当使他们感受到没有被排斥和拒绝。教师仍然将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仍然尊重他们的人格,承认和尊重他们的权利,以最大的热忱帮助他们解决其心理问题。能有效地将师生置于平等地位,使学生容易接受来自教师的各种帮助。特别是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时,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尤其要重视那些品德、智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转变教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例如,《学会交往》的教学设计,就完全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自觉发现友谊的重要,获得友谊的方法,自觉懂得待人接物要平等、尊重、真诚,要理解,要宽容。学生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必将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更注重自己的言行,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行动中实践了教学内容。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掌握了交友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还使学生实践了交友的过程,协调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这无疑对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正视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各种方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
      四、开展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喜欢在活动中学习,而不喜欢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而且,通过活动,学生的情感过程有了体现,并且有了行为训练过程,使学生实现了认知—情感—行为的心理素质培养过程。因此,采取丰富的课堂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成长,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 “故事大比拼”、“播放乐曲”、“角色扮演、情景再现”、“你说我说”、“小小辩论会”等活动,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控制自己,完善性格,学会团结协作,与人和谐相处,从而形成健康心理品质,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有用之才。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活动形式。在《学会交往》这节课上,教师设计以下题目:学会打招呼,学会微笑,学会称赞,学会拒绝,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助人等。题目设计得新颖有趣,学生就会感到有话说。如果题目较难,可以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材料,作好发言的准备。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充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他们才会感到是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主宰者,他们的自主性、选择性和主体意识才能得到增强。
      总之,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是思品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实施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层次性,各阶段有所侧重,又应根据思品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推荐访问:充满 阳光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