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体育教学中武德教育的研究:武德

    时间:2019-02-03 03:35: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武德教育进行研究。武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武德教育。本文通过武礼、武技、武理和武师表率等渠道将武德教育渗透于武术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对学生高尚武德的灌输和培养,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关键词: 武术 武德 体育教学
      
      1.前言
      武德,是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哺乳与规范下,在武术民期的实践和发展中,所形成的武林之人应当共同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今天,探析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不仅有利于加强武术教学与武德教育的相互关联,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对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2.1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心态环境的时代体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影响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心态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个中心:以自我成材为中心,但将其成材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的不多。两个矛盾:学生自我期望值高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矛盾;学生日益增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娱乐设施的矛盾。三个压力:学习、经济、就业压力。学习压力来自市场的竞争,它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完善;经济压力来自招生并轨;就业压力来自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才招录和使用某些不公平竞争。四个转变:由关心西方思潮转变到关心中国的国情;由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转变到比较求真务实;由关心国家、关心社会逐渐转变到关心个人发展机遇;由一味地追求出国留学转变到国内寻求用才之地。五个标准:更多地采用生产力的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成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标准;更多地采用批判的标准,而不是建设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而不是“中国特色”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
      2.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新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它反映了整个社会价值取向演变的趋势。其价值取向的下降呈健康向下的趋势,自立、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但是由于社会发展造成的利益为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使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中消极因素呈增上升趋势,如不加强教育引导,则势必走偏方向,酿成严重后果。目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变化有以下特点:兼容性,进取务实,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主体性,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群体取向的多样性;时代性,即公平、效率、竞争、自主的时代特征;不稳定性和矛盾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
      2.3武德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3.1武德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讲究道德。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了巨大提高,与此同时对精神文明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建设之中,怎样建设精神文明以保障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就显得更加重要。武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精神文明既包括教育、科学和文化,又包括道德、理想和社会风气等内容,特别是道德和道德风气,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由于武术的特殊功能,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更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
      2.3.2武德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3.2.1通过武德教育能激发民族精神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更有修身养性的功效,武德教育中寓予了深刻的民族精神,这无疑将激发习武者的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历史上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习武者举不胜举,戚继光、岳飞、霍元甲都是武德高尚的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事迹,可歌可泣。近百年来,我国饱受帝国主义欺凌,许多爱国的武术家以高尚的武德情操和精湛的武技,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他们为国争光,大振了中华的武威。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人类文化中灿烂的一颗明珠,武德教育就是要教育人们认识到这一点,从而珍视它、弘扬它。
      2.3.2.2武德教育能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武德约束习武者的行为规范,它一方面要求习武者热爱祖国,热爱武术事业,守规矩,另一方面要求习武者见义勇为,敢于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据有关调查表明,练武术的少年儿童的组织纪律性明显好于一般少年儿童。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习武者不仅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更能够见义勇为,遇到坏人、坏事,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像武警战士,每次围捕持枪歹徒总是冲在最前面,表现出了舍身求义的高尚品德。通过武德教育,能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从而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3.如何在武术教学中渗透武德教育
      3.1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语言的表达、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武术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武术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传统武术的时候,安排学生观看及学习有一定现实意义及教育意义的武打影视片,比如引荐《黄飞鸿》、《少林寺》等优秀电影给学生,让学生在电影中学习主人公的优秀道德情操,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就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素材。
      3.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常言道:有技而无德,则有违伦理之道,为世人唾弃;有德而无技,则无以立身。强调德技相互依存,兼容并使。所以,在武术技术的传授中,必须将两者融会贯通,让学生在掌握技术、技法的同时,亦得到道德品质的修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在每堂课中教师规定师生问好要行武礼,同学之间问候要行武礼,让学生形成以礼待人的思想品德。其次,武术中有许多动作练习是一般新学者独立所不能完成的,必须在其他人的保护帮助下进行。教师可以利用武术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指导,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互助的思想品质。
      3.4利用武术交流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长期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组织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武术文化知识、武德知识竞赛,进一步提高、巩固学生对武术文化、武德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组织有关武德方面的讨论会、辩论会,促使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并对同学中出现的一些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分析,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聘请武术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传讲习武心得与传授武德精神;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义务参与一些社区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可辅导社区中老年人、小学生学习武术运动,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而且锻炼了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能力,养成了尊老爱幼、不为名利、乐于助人的美德。
      总之,在武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4.结语
      武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应加以继承和发扬。千百年来,武术与武德相伴而行,习武者依其修养身心、规范举止、品评善恶。武术教学与武德教育历来就有着水乳交融的关联,两者互为依存,互为促进,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武术教育。当今,我们既要把武德教育置于主导地位,又要善于通过武礼、武技、武理和武师表率等渠道将武德教育渗透于武术教学的全过程,使之为培养“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艺精湛”的新时代武术人才发挥作用;为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史学东.创新教育与体育实践[J].中国学校体育,2002,(2).
      [2]周建琴.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2005,(6).
      [3]徐才.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4]朱瑞琪.浅谈武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1).
      [5]周伟良.析中华武术的传统武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3).
      [6]姜国才,栾敏.教书育人方法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5.
      [7]秦建明,苏晓晴.对中国传统武德的不良因素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8]翟玉生,高增栓.论武德的重要作用和修养方法[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3.
      [9]刘鹏.析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重建[J].体育学刊,2002,(5).
      [10]徐武.民族传统竞技运动的社会兼职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0,(6).

    推荐访问:武德 研究 体育 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