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诚信教育活动有哪些

    时间:2019-01-12 03:35: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极其宝贵的人才资源,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约有2000万,他们的总体素质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近年来,面对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多样化的形势,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强和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1.诚实守信自古便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人类文明精华的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分量,长期的社会实践,使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不少“千金一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无忠信,不能立于世”之类的美谈佳话。社会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的种种交往,不论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文化的生活的,统统是人与人的交往,只有讲诚守信,才能保持社会的正常秩序。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讲诚守信才能维护团结和统一,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必须首先是一个合格的诚实守信的公民。
      
      2.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规则和灵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建立和完善相应信用管理体系和信用制度,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诚实守信也已成为经济交往、社会生活的稳定基础和安全保障。信用行为的养成与否,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国家信用体系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乃至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失信不仅同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即使在现代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是行不通的。为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融入诚信教育的内容,强化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引导他们珍惜自己信用和名誉,成为具有良好诚信道德的公民,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3.诚实守信是发展先进文化和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需要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而诚信又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如果一个人缺乏诚信,他就无任何道德可言。我们大学生完成学业之后总是要走向社会,是否成才需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道德素质是首要的、基本的素质。
      
      4.诚实守信也是高校德育工作与时俱进时代性的体现
      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学校、家庭对品德教育的弱化,以及法制不健全、竞争无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们大学生中间还存在许多不讲诚信的现象。因此,以诚实守信为切入点,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对于深化素质教育,净化校园风气,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归因
      
      社会转型必然导致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当旧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模式已经消退,新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模式尚未完全确立,人们往往因为规则的冲突和目标的无序而导致种种紊乱、失范和病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生活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中,难免不受其影响。从大学生的实际现状来看,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社会转型时期的大环境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失信
      人是社会的人,大学生亦是社会中的群体,同样受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在经济领域中,虚假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还有企业之间的三角债、经营者之间的拖欠赖账、经营者与国家之间的偷税漏税,走私骗汇。在法制领域中,没有信用评估体系,没有立法规范实施,许多失信行为无法可依,还有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很弱。在政治领域中,诚信的缺失既表现在领导的决策及实施过程,也体现在党政机关及公务员思想和作风上。在工作中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欺骗和弄虚作假,诸如“政绩工程”“升迁工程”屡见不鲜。社会不诚信现象如此泛滥,这些都极大地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使得正处于十字路口的大学生有无所适从之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其诚信滑坡。
      
      2.高校道德教育知行脱节、方法滞后
      中国的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强调的是智育,而忽视学生的德育,认为此类东西对于我们培养的人才来讲可以缓行。
      首先,道德教育的内容扭曲。即仅限于道德知识的教育,存在把德育智育化的倾向,把书面考试作为德育主要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对道德行为的培养。这种重智育、轻德育,重言传、轻身教的教育模式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其次,道德教育的方法、方式滞后。简单说教、单纯灌输,没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高校德育教育课时也不少,德育工作者也煞费苦心,但缺乏足够的影响力、感染力,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引起共鸣,学生觉得单调、空洞。
      
      3.社会没有健全必要的诚信机制
      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有一系列完备的制度和机制。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而来的,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信用的管理和制约机制还相当落后。特别是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对于个人、企业的诚信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惩戒机制。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诚信的普遍缺失一是因为不讲诚信的成本过低,二是因为追求诚信的利润过低。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诚信是需要高成本的,也应该是高利润的,但是目前中国的高校,这个成本较低,谁都不愿意把诚信当作自己的资本,谁也不敢奢望靠诚信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由于对诚信的缺失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讲诚信的“低成本”使大学生不关心诚信。同时,由于失信成本太低,又诱使许多大学生产生失信行为。于是“许多青年学生在大学教育的阶段,学会的不是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追求,而是如何增加用青春赌明天的投机法码。”
      
      三、开展诚信教育的对策
      
      开展诚信教育的对策是一项长期的巨大的工程,是一个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过程,其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既要求个人自我修养和觉悟的提高,又要求高校的德育工作者抓住和利用各种契机,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宣传教育,营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基于自己需要而创造的,是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在文化上的真实反映,它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最具感召力。同时,作为文化形态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能对大学生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具有思想引导、素质培养、人心凝聚等重要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大力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弘扬“诚信育人”的精神。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有着耳濡目染的作用,高校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和文化修养,身体力行,忠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做一名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应该是对自己的要求,而且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带动受教育者。
      第二,学校应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一要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和“信任危机”的危险性,同时还要广开诚信渠道,加强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尽早形成守信受尊重,不守信受鄙视的学校环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演讲、辩论、歌咏等各种活动为载体,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明礼诚信”这一基本准则落实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学习、生活,能引导他们自觉地确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在校园内形成自我教育氛围,达到‘空气养人’‘空气育人’‘空气指引人’的效果。”
      第三,要拓宽诚信教育的渠道,更新诚信教育的方法。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意识到,在诚信教育中,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仅仅从正面引导是不够的。“道德意识如果不辅之以情感加以催化和强化是没有持久力和感染力的。”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作弊、讲假话、偷自行车等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现象在很多学生眼里根本算不上耻辱。对此,要加大“耻辱”教育的力度,从新生刚入学时,就对其进行“耻辱”的认知培养,渐渐当他们面对诚信尴尬时,就会马上意识到:失信者耻辱!从而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氛围。所以我们说,“耻辱”是道德情感的重要方面。“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会懂得什么是光荣,什么是可耻,就会自觉提高自我认识,从而自觉控制或克服自己的出格行为。”
      
      2.积极营造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能否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社会诚信环境,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离不开社会舆论的引导、评价、监督作用。尤其是政府,对于优化社会舆论环境更是肩负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舆论氛围;要广泛开展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倡导言行一致、有信无欺的道德情操,使人们增强按照合同办事的信用意识;通过媒体曝光、文艺宣传、行业示范等多种生动鲜活的形式,使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守信者光荣并受尊重,失信用者可耻并受惩罚的良好舆论环境,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确立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第二,建立、健全诚信社会管理体系,适时开展警示教育。诚信教育既需要培养,也需要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可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诚信社会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建立权威的诚信评价机构,确立相应的评估标准,对社会各个机构和个人开展信用评价,将信用档案、信用评价结果在相关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使信用档案成为社会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真正让诚实守信的机构与个人能够得到奖励与实惠,让不讲诚信的机构与个人受到应有的约束、惩罚和制裁,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良好风气。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人们最重视自己的身份,从一定意义上讲,身份是一种社会资源的象征,诚信是身份的内在构成部分。如果大学生失去诚信,就等于失去了身份资源,丢掉大学生的人格“名片”,并受到社会普遍的鄙视和唾弃。因此,适时开展警示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加快促使立法。健全的法制体系既是诚信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又为诚信规范的确立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由于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法律,从而使信用的管理难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难以全面展开。当前迫切需要的是抓紧研究、率先出台与信用行业直接相关的基本法,为信用行业管理确立基本的制度框架,明确规定人们在什么条件、什么情况下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违反它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真正使信用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促使信用行业的健康发展。另外,司法机关要紧密结合我国的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实际,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对于失信行为的惩罚作出相应的规定,加大对于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健全、规范的法律体系促使诚信社会的形成。

    推荐访问:几点思考 大学生 诚信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