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试论期望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

    时间:2019-01-12 03:35: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期望是一种等待,是人们对事物所抱有的希望。期望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佛隆首先提出来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永远对学生寄予美好的期望,学生也时刻关注着教师所给予自己的期望。教师期望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不断向学生提出恰当的期望,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和调节好期望值高低的“变量”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交流思想的交际工具。英语也不例外。
      英语教学实践证明,差生往往首先由于在听、说、读、写某一两个关键的学习环节上遇到了困难和阻力,然后才向这门学科整体逐渐扩散、延深。教师在这个时候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结构,向学生提出恰当的期望。并据此调整师生间的教与学。期望值太高,难以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得不到学生的认同;期望值太低,则容易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动力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事实上也正是这样,不少差生在教师正确的期望目标定向引导、激励下,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潜能,在学习中做出各种尝试和努力,终于取得了成效。英语再也不是一门“拐子”学科。也有不少差生正是在教师不恰当的期望目标的导向下,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外语的料,在经历过一次次沮丧的情绪体验之后,终于自暴自弃,成了人们所说的“差生”中的一员。
      
      二、注意方式和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向学生提出期望
      
      外语学习的共性和特殊性、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各学年段教学目标的差异、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期望应因课制宜,因人制宜,因班制宜,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期望具有共性时,教师要利用从众心理,向学生群体提出期望,发挥期望的整体效应。所提出的期望带有特殊性时,则宜向个别学生提出期望。由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不尽相同,对有些学生来说,通过某种方式与渠道,含蓄地把教师的期望传递给他们,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微妙效果。
      
      三、因势利导,把握好向学生传递期望的时机
      
      时机,这里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期望最有利的时候。一些教师,常常不能很好地把握这种时机,在时机面前茫然、被动。英语教学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语言实践训练,时机就在我们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把握好。下面介绍一位特级教师把握时机,成功地向学生传递期望的具体事例。
      高一英语《项链》一课,构思新颖,布局巧妙,结尾余韵无穷。这位特级教师在教学完这一课书之后,立即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体裁为莫泊桑的名作续写ending,鼓励学生要不避画蛇添足之嫌,要各自展开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一回莫泊桑大师,用自己所熟悉的词汇和语法,写出一篇100字左右的ending,写得好的将在班上朗读并在学习园地中贴出。要求明显地暗示着期望,期望含蓄地体现在要求中,这种期望获得了学生的一致认同。外部动机通过期望这个中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机,这激发了学生书面表达写作的热情和欲望。教师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期望效果和教学效果。
      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过程包括教师形成期望、教师传递期望、学生内化教师期望以及教师维持或调整期望等环节,各个环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最终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环状结构,从而不断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都自觉地按照教师所期望的去努力、去发展。当学生取得的实际结果小于教师给予的期望值时,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重视期望信息的反馈。要有应变能力,掌握主动权,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尽量减少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由此带来的消极行为。
      总之,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期望的时候,要控制“变量”,注意方法,把握时机,投入相应的情感,唤起学生的认同感,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采取措施,强化学生的认同感,使之得以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成为学生努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

    推荐访问:英语 试论 期望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