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山西文化旅游业转|2018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时间:2020-03-27 07:30: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文化旅游业是山西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建设文化强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雄厚的资金、成功范例以及文化旅游业多年的发展成就,为山西文化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从纵向看山西文化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从横向看,与发达省区市相比,在发展速度、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环境质量、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差距较大。为此,要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把文化旅游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落实;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项目和精品旅游区;实施配套工程战略,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改善旅游发展环境。
      〔关键词〕 山西,文化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1)06-0074-0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1 〕 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重视发展文化旅游,是因为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乃至我国的发达省区市,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较大。由于它是天然的绿色产业,近年来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发展前景广阔。尤其对于我省来说,当前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煤炭资源整合之后,面临着转型跨越发展,而文化旅游业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需要高度重视、大力开拓。
      一、山西文化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基础
      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雄厚的资金、成功范例以及文化旅游业多年发展的成就,为山西文化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取得广泛共识。在2006年1月召开的山西省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上,首次把“文化旅游业”定位为“山西的新兴支柱产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比如,2010年7月29日袁纯清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提到:要“加快壮大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物流会展、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围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等;山西“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要“充分发挥我省文化底蕴深厚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构建旅游服务体系,打造精品线路,建设一流景点景区,培育旅游龙头企业,积极开发新型旅游项目和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拓展文化旅游等新兴服务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等;在刚刚闭幕的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上,袁纯清书记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是我们的重要使命”,要“按照做大在文化、拓展在旅游的思路,做好做活山西‘地上’这篇灿烂的大文章。” 〔2 〕 当前,我省社会各界正积极行动起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精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为将其变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实现我省由人文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而努力奋斗。
      (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发展潜力。山西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山西现存地面不可移动文物约3.5万处,文物资源拥有6个全国之最,即:山西古代建筑数量冠居全国,现存各类古建筑28027处,特别是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121座,占全国同期建筑的72%;五台山的南禅寺为唐代木结构建筑,距今约1200年,是全国年代最久远的建筑;山西史前文化遗存丰富,人类化石和旧石器遗存464处,数量居全国第一,而且早中晚期自成序列,为全国仅有;山西古代戏曲舞台共有一万余座,数量居全国第一;山西境内长城有2500多公里,历经战国至清朝9个朝代,是全国保存长城朝代跨度最大的省份;山西拥有27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3 〕 此外,山西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地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国际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名村4个,各级各类博物馆88个,馆藏文物121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4785件。〔4 〕 山西文化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包括古建筑类、民俗类(剪纸、木偶、锣鼓艺术等)、革命遗迹类(有9处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边塞文化类、宗教文化类五大类型。〔5 〕 以上特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山西发展新兴支柱产业的主要资本。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省煤焦铁等传统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但文化旅游产业逆势增长,国内旅游收入突破1000亿元,文化产业增速超过GDP增速6个百分点,发展势头迅猛。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已超过了房地产业和银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三)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山西因煤而聚的资金巨大,形成特有的资本优势。近三年来,山西民营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资金总额达到425.5亿元,其中,投入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总额达326.3亿元。特别是在旅游产业领域,五年来山西总投资近400亿元,仅煤炭、焦炭、电力等企业转型投资旅游业的资金就超过了20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投资占60%以上。〔6 〕 2009年山西实施了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当年底约有1400亿元资金从煤炭领域流出。“煤老板”们在寻找新的项目时,投资文化旅游产业无疑是一条好出路。在2009年12月29日举行的省煤焦企业与文化旅游项目洽谈会上,省内12家煤焦企业与272个文化旅游项目进行了对接。目前,山西省大批民营资本注入文化旅游产业,特别是煤炭行业转入文化旅游产业的项目与资金源源不断,走出了一条煤炭资源型地区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新路子。
      (四)脱颖而出了一批成功范例。一批先行先试的成功范例必将有力地激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文化旅游产业。1995年,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出资4亿多元开发介休市绵山景区,逐渐配套完善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形成14大游览区、15条游览线路和350余个景点,目前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收入近2亿元,光门票收入就有几千万元 〔6 〕。此外,皇城相府也是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的典型例子。皇城相府位于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该村原是以挖煤为生的小山村,近年来通过组建集团公司,依托名相陈廷敬府邸,先后投入5亿元建设皇城相府文化生态旅游景区,使皇城村一跃成为“中国十大魅力乡村”。2010年该村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亿元。〔6 〕 在这些成功范例的带动下,山西民营企业和煤炭行业投资发展文化旅游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据省旅游部门统计,2007年以来在山西新成立的34家4A级景区中,以煤焦企业为投资主体的景区数量就占据半壁江山。
      (五)文化旅游业产值和增加值逐年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在提升。随着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山西文化产业总量快速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超过同期GDP的增长速度,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1%,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83.3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35亿元,年均增长26.09%,其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2.33%增长至2010年的3.72%。〔5 〕 另外,从产值来看,以旅游业为例,近3年的发展概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近3年山西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逐年增长,发展较快。这就为今后几年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山西文化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差距
      山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从纵向看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从横向看、与发达省区市相比,差距较大。
      (一)文化旅游业发展缓慢,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小,其产值在全国排名靠后。2010年我省第三产业的同比增长率为9.1%,而GDP增长率为13.9%;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2%、56.8%和37.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70.3%和26.7%。可见,包括文化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对我省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较小。多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较慢,占GDP的比重均不足4%;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基本停留在“门票”经济的水平。单从旅游业来说,2010年我省旅游总收入为1083.5亿元,排名全国第15位。这与全国排名前三的江苏、广东和浙江相比,差距较大(见表2)。由表2可测算出,江苏旅游总收入是山西的4.25倍,广东是山西的3.49倍,浙江是山西的3.06倍。
      
      (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短缺。2009年以来,山西的交通基础设施大为改观,截至2010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3.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发展最快,达到3002.5公里,同比增加了1037.3公里。目前,全省的干线公路网络已经形成,打通了与外省联系的快速通道,但是重点旅游景区、景点至干线公路的连接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除了进出五台山、晋中大院、平遥古城等地的交通线路基本完善外,其他一些已开发或正开发的重点景区可进入性较差,如壶口瀑布、恒山、管涔山、王莽岭、蟒河、历山、黄崖洞、禹王洞等地的交通急需改善。尤其是晋煤外运造成的煤旅矛盾,使出入省际间的交通不畅。其次,山西的铁路运输能力较低。以铁路客运周转量为例,山西与发达省份相差甚远。如表3所示,广东的旅客运输周转量是山西的8.96倍,江苏是4.33倍,浙江是3.37倍。山西铁路运力不足还体现在旅游专列数量及高等级列车较少,客运与货运比例失调,一些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往返列车档次较低,至全国一些主要城市如大连等地至今没有直达列车往返等方面。再次,山西航空口岸数量较少、等级较低、航线航班不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更愿意选择便捷、安全、舒适的民航作为旅行方式。但是目前山西只有太原、大同、长治、运城四个机场,太原一个国际口岸,国内外航线四十多条,远远不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我省与主要客源国几乎没有直飞航线,直到今年5月16日才开通了首条定期国际客运航线――太原至韩国首尔,太原机场与国内主要客源地省会城市的航线航班也较少,严重制约了我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三)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影响了我省的旅游形象。众所周知,煤炭、焦炭、钢铁、化工等是山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山西在发展这些产业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十一五”以来,山西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节能减排任务全部完成,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据《2010年山西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山西2010年环保工作迈上新台阶。与2009年相比,山西11市整体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太原空气质量最差(仅达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有所好转,但仍有近半数处于重度污染。山西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山西仍是全国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的省份,生态环境脆弱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5 〕 据山西省环保厅最新环境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1至9月份,山西省辖11市建成区的环境空气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上升5.1%,达到1.65,最高达到了2.04。环境污染问题使山西的旅游形象大打折扣,不少旅游者对山西旅游望而却步。随着“十二五”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的环境形势将愈加严峻。
      (四)配套服务设施档次低,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人均花费水平低。旅游人均花费是衡量旅游接待水平、反映旅游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2007年我国国内旅游人均花费482.65元,而山西刚刚超过400元,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居中部六省末位,与中部最高的河南相差300元。旅游人均花费水平低与配套服务设施档次低,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密切相关。目前山西的旅游饭店、住宿设施整体来看还不具备一定的接待规模,档次较低,不能完全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此外,由于我省旅游景区中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比较落后,旅游商品档次低、品种少、购物环境差,以及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挖掘不够,开发不足,旅游产品单一等,也让我省的旅游花费难有起色。〔8 〕
      三、山西文化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路径
      实现山西文化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战略布局,必须选择科学的路径。袁纯清书记在“7.29”讲话中提出加快山西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五大”战略:一是大片大作大戏表现,二是大集团运作,三是大景点支撑,四是大服务引领,五是大会展集聚。这是指导我省今后几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指针,具体到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把文化旅游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落实。与自然风光景点相比,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求更严格,开发工作量更大,资金投入也多,回报期却较长。因此,需要政府主导战略。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和重点考核指标,书记挂帅,省长、市长、县长坐镇亲自抓文化旅游,协调各个部门和有关方面拧成一股劲、齐心协力办好文化旅游,形成一个建设文化旅游大省、强省的浓厚氛围。面对煤改过后煤老板如何转型的问题,为了把煤老板手中的巨资留在当地,汾阳市市委书记王志强号召他们做一个有名气的富人,他说:“汾阳历史上富人很多,但留下名声的,唯有修文峰塔的朱之俊。”在这一号召之下,当地十几名煤老板纷纷将钱投进了文化、旅游、教育、食品加工等诸多产业和公益事业中,目前已经确定投资15亿元。在这一过程中,汾阳市政府也做出巨大努力,组织24位煤老板成立了山西煤改后首个集体亮相的转型组织――“汾阳市煤炭企业转型发展联合协会”,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大力扶持。正是有了“一把手”的挂帅,政府各部门的大力协调配合,才有了汾阳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发展。这一点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
      (二)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项目和精品旅游区。没有重点就难有印象,有了龙头才能带动全身,因此我省确立了大景点支撑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全省各地都要全力打造好那些承载着独特文化内涵、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景点,以支撑和带动我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具体来说,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壶口瀑布、太行大峡谷、运城死海应是当前我省着力打造的六大核心旅游区。不仅要将其打造为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齐备的精品旅游线路,更要注重开发一批类似于“印象大红袍”、“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大唐芙蓉园及张家界景区的歌舞表演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项目,将文化创意融入旅游之中,深度开发旅游,彻底改变以往质量效益差、开发程度不深、结构单一的局面。目前,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综改试验优化提升方案已报省政府,相关规划正在编制,计划3年内投入60亿元用于五台山的跨越发展,真正把五台山建成旅游产业的“龙头”、文化产业的大户、综改试验的标杆。〔9 〕
      (三)实施配套工程战略,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当前山西要突出抓好民航、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和善完重点旅游景区以及旅游线路的宾馆饭店、休憩所、星级厕所、旅游标志、通信等服务设施;大力推进重点旅游景区环线公路、高等级公路、旅游支线机场等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提高我省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支持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市、县积极争创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面改善城市面貌,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制定支持景区开发建设、鼓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设计生产的相关政策措施,出台促进旅游产品开发、营销的若干意见建议;紧紧抓住中部崛起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战略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千方百计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在这方面,要学习和借鉴深圳华侨城等服务新模式,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准,引进文化旅游产业领军人才,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业服务层次。
      总之,我省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有众多的全国第一,但在旅游收入方面却落在全国中游水平,可见我省文化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相信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推动我省文化旅游业的转型跨越发展,为我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为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造一个新山西做出应有的贡献。(下转第81页)
      (上接第77页)
      
       注 释:
       ①2005年9月文化部对文化产业的最新界定是: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九大门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山西日报,2011-10-26.
      〔2〕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N〕.山西日报,2011-10-28.
      〔3〕赵 亮.山西文物资源创六项全国之最〔N〕.太原晚报,2011-09-16.
      〔4〕刘 欢.山西文物资源拥有8个全国之最 数量再居第一〔EB/OL〕.新华网,2007-07-12.
      〔5〕孙玉梅,秦俊丽.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J〕.地理研究,2011,(5).
      〔6〕 李晓芳,岳晋峰.煤炭转文化 山西“煤老板”投资文化旅游产业热情高涨〔EB/OL〕.天津网,2011-05-08.
      〔7〕2010年山西省环境状况公报〔EB/OL〕.中国发展门户网,2011-06-15.
      〔8〕郭永伟.山西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研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5).
      〔9〕高建华.把五台山建成文化旅游产业“龙头”〔N〕.山西日报,2011-10-30.
      
      责任编辑 王瑞娟

    推荐访问:山西 旅游业 文化 山西文化旅游业转 山西旅游业论文 山西旅游业发展前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