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遥奠 元明戏曲中的“遥祭”、“奠像”考

    时间:2020-03-26 07:46: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元明戏曲中有大量的祭祀风俗描写。它们都由一个侧面折射着古典戏曲文化蕴涵的深厚与绵远。从这个角度入手,开掘元明清三代剧作中的古俗包蕴,观察作为戏曲载体中的中国习俗文化内容,对于我们拓宽戏曲史研究视域、建构中国戏曲文化母题史,确有未可限量的意义。文章选择元明戏曲中 “遥祭”“奠像”两种祭俗,加以考索,以求教于戏曲学界与民俗学界的同仁。
      关键词:元明戏曲;祭俗;遥祭;奠像
      
      一
      
      古人认为死者的魂灵有其固定的凭依之处,像坟墓、祠庙、家山、旧住屋室、死亡之所等等。但如果奉祭时祭者远距上述地点的任何一处而又情必行之,那就只能选择�祭(望祭)了。元明戏曲有具体描绘。《荆钗记》三十五出,王十朋与母祭投江而死的玉�,老母云:“凌逼你好�存�,母子虔��祭。”范受益《寻亲记》十七出,题即为《遥奠》。此出叙周娘子因其夫死于外地、不见尸骨,故奠云:“夫配�城已�身,孤魂�主我��。可�漠漠沙�鬼,……雨漠漠。魂�障海�。”今日“望空遥奠一番,以表夫妻之情。丈夫,你被人陷害死无辜,……遥想天涯埋白骨”。陆采《怀香记》三十八出,午姐闻情郎“韩德真横死江中”,遂唤丫环“备些祭物,……对空遥奠一番。”丫环云:“�位朝向何方?”午姐云:“天高地�,鬼神�所不在。……只把桌��着他平日��的�角便了。”徐复祚《投梭记》三十一出,��误以为元缥风已亡,便在江边祭她:“今日要到江头,望空遥奠缥风一番,以尽昔日之谊。……〔生哭介〕阿呀!我那缥风嗄!渺渺长江万里遥,知伊何处狎神鳌。……左右的,祭礼随分摆下便了,我知道你死在那一块也?……则这些半夜潮,千层浪,都是你冰霜血也。”又《精忠记》第二十六出,岳氏父子尸停大理寺,岳母及岳女无能近,也只得望空浇奠。“〔老旦〕孩儿,这是你父兄骨肉,你可主祭,待我随后。〔小旦〕谨依母亲慈命。我那爹爹,哥哥呵!父兄抱屈丧天涯,母子飘零最惨凄。血泪千行心欲碎,望空浇奠最伤悲。〔绵搭絮〕望空浇奠最伤悲,谁料父子衔冤,赴黄泉没转期。”
      古之遥祭,也称“望”。最早是因要祭的山川之灵众多,且距离迢远、空间阻隔,不能随意及之,故就近摆设牲礼,遥望以祭。《日���解�》卷一释《虞�》“望于山川”云:“遥祭曰望……山川,在地之�,不能�至其地,�随其方向,遥望而祭。”胡渭《禹��指》卷十八云:“山川��,不可往祭。因四向��,�祭之,故曰:四望。”惠士�《��》卷六“春官”条云:“望是不即之名。凡遥祭者,皆名�望。”丘�《大�衍��》卷六十三“祭祀祭告祈�之�”条云:“望祀天下之山川,�索天下之�神,�以道里��不能��,望所在而遥祭之。”
      古之帝陵之祀也用到遥祭。《�五代史》�一百十三《周�・太祖�》载:“朕攻收河府�,�李家十八帝陵����物人力,……如�人去只遥祭”可也。《�府元�》卷三十一《帝王部・奉先》云:“八年二月,以寒食�帝幸南�,遥奠�陵”。《宋史・礼志二六》记:“大常寺言:‘春秋二仲,荐献诸陵,乞于行在法惠寺设位,望祭行礼。’从之。”《清史稿・高宗纪一》则记:帝“遣官望祭……辽太祖陵。”①
      古之最具民间俗情的�祭,可能还是人们伤悼于身边的亡者逝灵。或死者尸首在外无法确认,或死者坟柩在异地不可立往,或要祭的对象不在行祭者身处之地等等,均以遥祭。《旧唐书・张柬之传》记边关国�者云:“陛下之赤子,身膏野草,骸骨不归,老母幼子,哀号望祭於千里之外。”明�清《�江家藏集》�二十七《祭任母�夫人文》云:外��清,“���具�,遥祭于故任太夫人�氏之�。……薄宦所縻,奔赴�及,……言�可�,情�可�;南望吴山,不�哽塞。”《山西通志》卷八十八《名宦・太原府》记�穆有德政,后“卒於道,士民遥奠之,哭�震野。”元��《白�集》卷三《代副使�公祭扎忽[角寻]平章》云:“某司�南邦,不能匍匐以�一�,��遥奠,以�其蘩�”。明王立道《具茨文集》�七《祭�封君文》云:“各守其官,相望千里;不�一展私情,�束帛以�奠”。
      古代文人常撰写“祭文”、“祭诗”、“挽章”痛悼故人亲友,这些多为遥祭范畴。《四�全��目》卷一百七十九“不二�文�”条记,�元忭“���盛死,�文遥祭之。”李��《�麓堂集》�九十六《��祭蒙泉翁外舅文》云:五月庚子,��“����,�以瓣香斗酒之奠,�祭於我外舅蒙泉先生岳公之墓”。明林俊《�素集》�二十七《祭��成宗伯》载:巳�六月,�公一川死之。“林俊道杭,具香帛酒�,遥祭焉。”元滕安《�庵集》卷四《挽石振元》云:“���忽成�逝,自愧愚�尚未�。一束生�一�酒,���奠�潺�。”明���《文章辨���》�七百五十八收黄汝亨《祭丁右武文》云:“遽�公�,涕�旁皇。……病骨��,遥奠一�。生��管,死愧范�。公如有知,我享我�。”
      元明剧本叙写的遥祭,由于所祭对象多即剧中人生活圈子里的逝者及其“灵”,故对照古之各种遥祭的类型看,似属于后两种情形者居多,与望祀山川或望祭帝陵等宗教母题没有关系。
      
      二
      
      古人以为,但凡人的“像”(影像、画像、泥塑像、木石雕像等),均能承负生魂或死灵,并可供“魂灵”来凭依。因之,对生者或死者之“像”实施祭奠,其生魂死魄必即领知。剧曲中写实了这一点。《琵琶记》二十九出,五娘离家去京寻夫,云:“几年间和公婆厮守,如何舍得一旦撇了他?奴家自幼薄晓得些丹青,何似想像画取公婆真容,背着一路去,也似相亲傍的一般。但遇小祥忌辰,展开与他烧些香纸,奠些酒饭,也是奴家一点孝心。……真容既已描就了,就在这里烧些香纸,奠些酒饭,拜别了公婆出去。”这是画出死者的影像,作为祭祀对象。
      古人祭奠死者像的较普遍。据��《永州府�先生祠�》,��出任零陵知州,以为州�中已有范忠宣、范内翰、�侍郎等像受祠,濂溪周先生也曾�于此州,而未敬奉。於是,建成周濂溪祠位,“�像�然”,以供祭奠。②元��玄《圭�文集》卷九《江陵王新�碑》记:江陵王��以为王�辽远,遂“於故第之�,作正�七�,中肖王像,……遇王之忌日,祭像前�。”《����》卷十四收《新�祠堂�》云:元之��公生于新�,原“��有祠以祀”,因兵乱而�。后�麟为����,“乃即夫子宫��隙地�房三�,作先生像于中,以�致祀。”元��道《�部集》卷一《南���酒堂祠神�章》记:彭震卿来儋耳,“�求眉山先生��,……作�酒堂,肖先生像,�田奉祀。”明王直《抑�文後集》�五《�先生祠堂�》云:��有誉于乡闾,“徽人�厚之”,于其“��故址”建祠,“以奉先生像。凡�弟子�先生子�,得以���祀焉。”明邱�《重����》�二十二《��老先生像�》云:“先生捐�者十有四年矣,�不�先生者二十有三年矣。�丙午,先生��以�像�示,�先生在翰林�所�者。�老�生也,瞻仰�容不�感�,乃命工重��褶,焚香端拜……”明李�勉《古廉文集》�三《潘氏祠堂�》云:“古者�郡�吏有功德及民者,民像而祠之,立碑以�之。今州判(潘景岳)公功德在民,不�乎古之�政者,民之欲祠而�之”。可见,奉祀影像乃古之常礼;《琵琶记》写赵五娘画公婆真容以行奠,有所本也。
      古剧曲中,又有奠奉生人之像者。明徐�《春波影》第三出,冯小青请画师为己写真。像成,喊老嬷嬷:“烦你挂在榻前,待我奠他杯酒儿。”其奠酒云:“小青,小青!此中岂有汝缘分乎?【耍孩儿】你那里秋波滴沥湘波冷,长守着孤帏只影,杯中梨酒莫辞倾,小青儿是你前身。博得个三更枝上留残照,煞强似二月街头卖早春。心如哽,卿须怜我,我也怜卿。”
      又《还魂记》二十出,陈最良吹捧杜宝“遗爱”地方、应有“生祠碑文”云云,道姑问:“怎么叫做生祠?”陈云:“大祠宇塑老爷像供养,门上写着杜公之祠。”道姑云:“这等,不如就塑小姐在傍,我普同供养。”三十三出,道姑又云:“这梅花观,为着杜小姐而建。当初杜老爷分付陈教授看管,……便是杜老爷去后,(他)谎了一府州县士民人等许多分子,起了个生祠。昨日老身打从祠前过,猪屎也有,人屎也有。陈最良,陈最良……”据此,陈最良把墓庵变成了生祠。汤显祖《邯郸记》二十五出,司户官闻知皇帝诏回卢尚书,云:“地方要起老爷生祠,千年万载。”卢尚书没好气地说:“要立生祠,立在他狗排栏之上。”
      汤显祖《南柯记》二十四出,皇家紫衣官与商人对话也言及生祠:“〔紫〕听见公主可好?〔商〕俺们正去太爷生祠进香,保祝驸马公主二人千岁,千岁。〔紫〕你又不是这境内人民,保他则甚?〔商〕淳于爷到任二十年,人间夜户不闭,狗足生毛。便是俺们商旅,也往来安乐,知恩报恩。〔紫〕前面一夥老的,一夥秀才,一夥妇女,都捧着香往那里去?唱些甚么?〔商〕你是不知,这南柯郡自这太爷到任以来,雨顺风调,民安国泰。终年则是游嬉过日,口里都是德政歌谣。各乡村多写着太爷牌位儿供养。则这是大生祠,祠宇前后九进,堂高三丈,立有一丈五尺高的几座德政碑。碑上记他行过德政,二十年中,便一日行一件,也有七千二百多条。言之不尽。”到三十四出,驸马由南柯府调还京师,众人泣云:“留不得,只早晚生祠中跪祝赞。”
      古代生祠中,一般都绘立生者像以奠奉。生祠之祭,使得对生者“像”的祀奉,成为古人祭俗中的一种特例。③宋李昴英《文溪集》卷五《�菊坡先生蒲�生祠�》载:“端平二年二月二日,�人奉菊坡先生像生祠之。先生拒之峻,不能止也。”宋李之�《姑溪居士後集》�二十《上柱�折公墓��》记乡民尊奉折公云:“�公之�,扶携出迎,不�数千里,至巷�居人。夜�望公所舍,焚香膜拜。其所履�之地,皆家�公像而生祠之,有至每食必�者。”宋王�《��集》�五十八《王懿敏公素墓��》记:“(懿敏)公在渭�蜀,尤有�于民,(民)皆�公像而生祠之。”又�五十六《�昌朝墓��》云:“(昌朝)�政,�易而不苛。前後累��魏,民皆�思,�其像��而生祠之。”明何乔新《椒邱文集》�十三《�浙都��使前建昌太守江侯生祠�》载,江侯有�政,成化五年,郡之人闻其致政,“相��地於��隅作屋三�,肖侯像其中,前�亭三楹,以�展拜之所,��必�焉,�食必祝焉,水旱疫�必�焉,事有不平者必�於庭而�焉。”明���《宗伯集》�九《�中大夫湖�布政使司右�政公墓��》记�瀛�:“公所至,美��,去而人�思之不衰,�立像生祠之者,比比然也。”由是可知,元明剧曲描写剧中人奠祭生者、或以生者像为祀奉对象,原非奇诡之行;它亦基于历史生活的原本事实。
      由上面的考索可以发现,元明剧曲写及的这几种祭俗本即长期积淀于社会风俗中。戏曲家忠实于他所摹写的客观对象,将之�进艺术叙事,反映了一种细节真实的创作倾向,此其一。其二,让剧中人置身于俗事氛围中,其形象特质与生存境况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历史化、“风尚化”了;形象的“文化品相”或时代色调,即点染出来了。其三,从我们的考证看,剧家所写之祭俗,在其它体裁文献中亦多有反映。说明这些祭俗现象作为“传统的因子”在古代文化传承中已是某种较稳定的东西。而这种“稳定的东西”正是中国戏曲母题学应该关注的内容,对它们研究的主要价值就在这里。
      
      注释:
      ①上两种情形的遥祭,有时乃由于气候条件不便使然。宋李�《��治通���》�七十五“真宗”条云:“初至永昌陵,遇雨。有司�徙板位,遥奠於���,上不�”。明�耀文《天中�》�八“恒山安王石”条载:舜“巡狩北岳,�大茂山谷,值大雪不能�,而�祭之。”
      ②见《四�全�》“集部・别集类”宋周沈珂�《周元公集》�六。
      ③此俗起之较早。《汉书・于定国传》记:“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庾信《哀江南�》云:“新野有生祠之�,河南有胡�之碣。”唐颜真卿《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元君表墓碑铭》:“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清赵翼《陔馀丛考・生祠》云:“《庄子》庚桑子所居,人皆尸祝之。盖已开其端。《史记》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斌《�子��》�九《禁止建碑立祠告�》曾驳斥生祠之俗:“�松�府士民,��具呈,妄�本院�政,�立碑建�院作生祠。本院不���。�松�重役繁,民生困苦,上下掣肘,�事��。本院夙夜拮据,�心自揣,有��功;��任官�自立碑,律有明禁。至於建�院造生祠尤�末俗��之�,本院素所深�。��生祠如林,�必�有功�?甚至�者。指斥其姓名,��其劣状,未�以其有生祠而��之也。若周文襄、王端毅、海忠介三公忠直��之名,表表天壤,史��之,�童知之;今��半�之享。……可�,生祠之不足��重。”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元明清戏曲母题史》(项目编号:07JA760012)研究成果之一。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