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中国苏北进出口贸易水平实证分析】 苏北人数学水平

    时间:2019-04-29 03:33: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苏北外贸发展面临的约束和阻力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建设、贸易条件方面的,也有贸易方式、商品结构和认识偏差等方面的。破除约束的关键在于外贸发展取向的选择与转变,要致力于系统的制度安排、立足于贸易条件的改善和发展取向的转变;在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主体思路、主要政策选择、主要产业导向、主要支撑体系等方面,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基于此,以苏北、苏南、苏中和沿海2000—2010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为基础,通过聚类、回归分析来认识中国苏北进出口贸易总体水平,综合分析多重约束下苏北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苏北;进出口贸易;聚类、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187-05
      
       一、模型选择
       (一)基于聚类模型分析
       用聚类分析法对苏北地区外贸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根据变量必须和目标密切相关、反映分类对象特征、变量之间高度相关的原则,选择对外贸易水平影响最大的7个指标,以欧式距离的最短距离法来进行测度苏北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各指标的原始数据来自《江苏统计年鉴2010》;应用距离测度方法,以欧式距离的最短距离法来测度经济开放度。运用SPSS统计软件操作得到苏北地区外贸发展水平分类。
       按照指标设计的全面系统性、可操作、可测性、可比性和相关性等原则,构建商品进出口总额(万美元)(x1)、商品出口总额(万美元)(X2)、商品进口总额(X3)、商品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X4)、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万美元)(X5)、实际利用外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X6)、境外投资中方协议额(万美元)(X7)共7个指标并对上述7个指标赋值。将上述指标数据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处理,使我们得出更为直观的结论。
       (二)基于回归模型的分析
       本研究以苏北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为例,选择3个外部间接影响因素和4个自身直接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以对外贸易为被解释变量,并为消除变量的不平稳性,对变量取对数,建立如下模型:
       LnTR=a0+a1LnWEI+a2LnEER+a3LnTOT+a4LnGDP+a5LnFDI+
      a6LnIN+a7LnHC+u;其中a0为截距,u随机扰动项。
       基于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主要考察以下问题:一是经济增长同出口还是进口抑或进出口总额有着更为显著的经验关系;二是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没有显著的经验关系。因此,本研究指定R_IMP_GDP、R_IMP_SUM、R_IMP_EX、R_IMP_IM、R_IMP_EXI、R_IMP_EXP分别代表江苏地区GDP的增长率、对外贸易总额增长率、出口总额增长率、进口总额增长率、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率、初级产品出口增长率;指定R_EX为江苏省出口贸易商品结构指数。模型以进出口总额为被解释变量Y,分别以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为解释变量X1、X2、X3、X4、X5、X6、X7。见下表:
       模型数据分析结果:回归结果的相关系数数值为R=0.999977,为高度线性相关,其中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ce F检验值为6.81E-13明显小于α=0.05显著性水平,所以推断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模型的建立是合理的。截据的t检验值为1.358546,自变量X1、X2、X3、X4、X6的t检验值为2.641427、10.06894、4.157762、3.738479、2.755531,均大于1,均满足t检验。所以最终模型表达式为:
       Y=2.089419+0.463601X1+0.803537X2+0.623124X3+
      0.335533 X4+0.217465X6
       对各解释变量的分析如下:
       (1)贸易条件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苏北地区的对外贸易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贸易条件系数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系数这2个变量都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与对外贸易贸易呈正相关关系,这与我们一般结论相符。
       (2)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力资本对苏北地区对外贸易贸易作用非常微弱。这2个变量的系数只通过了1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我们可以说苏北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力资源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全球经济指数、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与苏北地区的对外贸易贸易没有直接关系。这3个变量被剔除在模型之外,对苏北地区对外贸易没有产生影响,这与一般的理论看法有些不同。
       二、变量设定分析
       (一)EXP对GDP贡献变量分析
       本研究以进出口贸易总额exp为解释变量X,以GDP作为被解释变量Y。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更好地揭示出口贸易与GDP之间的关系,笔者对进出口贸易总额和GDP数据区对数。最终按照对数回归模型表达式:Lnyt=a+bLnxt+et
       利用Eviews3.1软件最终得到四个区域的回归结果(因篇幅所限,回归结果略去):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出口总额exp的系数b与常变量a的t检验值分别为:110.651 9,32.083 24;57.425 81,37.710 1;24.082 49,18.174 53;48.042 97,25.977 49均大于2,显然通过了检验,并且其概率检验水平Prob的数值极小,被软件忽略,这也正说明了模型通过了检验,说明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exp对GDP的影响是显著的。
       我们还可以清晰看出: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exp与GDP的回归系数R-squared分别为:0.993 245,0.995 102,0.979 248,0.989 734数值均接近了1,说明进出口贸易总额exp与GDP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对数线性关系。
       从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出口总额exp的系数b的数值:0.481 265,0.672 312,0.547 694、0.607 886可以看出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出口总额exp对GDP的贡献率为48.1%、67.2%、54.8%,60.8%,即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出口总额exp变化1个单位,对应的GDP变化0.481、0.672、0.548,0.608个单位。可以看出苏北进出口贸易总额exp对GDP的贡献率最低,苏中进出口贸易总额exp对GDP的贡献率最高,苏南和沿海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exp对GDP的贡献率居中。
       (二) XP对GDP贡献变量分析
       同样,笔者选取了2000—2008年苏北、苏中、苏南和江苏沿海地区的出口贸易总额xp及GDP的截面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来验证出口贸易对GDP的确有相当的贡献,并通过比较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最终分析结果比较得出四者的区域差异对贡献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出口贸易总额xp为解释变量X,以GDP作为被解释变量Y。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更好地揭示出口贸易与GDP之间的关系,笔者对出口贸易总额xp和GDP数据取对数。最终按照对数回归模型表达式:Lnyt=a+bLnxt+e,利用Eviews3.1软件最终得到四个区域的回归结果(因篇幅所限,回归结果略去)。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出口总额xp的系数b与常变量a的t检验值分别为:132.703 3,34.638 6;109.047 3,53.868 06;44.388 76,28.010 3;94.448 55,43.956 97均大于2,显然通过了检验,并且其概率检验水平Prob的数值极小,被软件忽略,这也正说明了模型通过了检验,说明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出口贸易总额xp对GDP的影响是显著的。
       我们还可以清晰看出: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出口贸易总额xp与GDP的回归系数R-squared分别为:0.994 2,0.997 593,0.991 157,0.996 39数值均接近了1,说明出口贸易总额xp与GDP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对数线性关系。
       从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出口总额xp的系数b的数值:0.505 409,0.612 801,0.537 94,0.606 361可以看出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出口总额exp对GDP的贡献率为50.5%、61.3%、53.8%,60.6%即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出口总额exp变化1个单位,对应的GDP变化0.481、0.672、0.548,0.606个单位。可以看出苏北出口贸易总额xp对GDP的贡献率最低,苏中出口贸易总额xp对GDP的贡献率最高,苏南、沿海地区的出口贸易总额xp对GDP的贡献率居中。
       (三)IM对GDP贡献变量分析
       为了很好的研究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口贸易额IM对GDP的贡献率,笔者选取了2000-2008年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口贸易额xp及GDP的截面数据(如表2),通过回归分析来验证进口贸易对GDP的确有相当的贡献,并通过比较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最终分析结果比较得出四者的区域差异对贡献率有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以进口贸易额IM为解释变量X,以GDP作为被解释变量Y。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更好地揭示进口贸易与GDP之间的关系,笔者对进口贸易额IM和GDP数据区对数。最终按照对数回归模型表达式:Lnyt=a+bLnxt+et,利用Eviews3.1软件最终得到四个区域的回归结果(因篇幅所限,回归结果略去)。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口贸易额IM的系数b与常变量a的t检验值分别为:71.603 41,12.423 26;25.049 55,14.836 19;19.255 65,12.271 93;36.429 76,13.266 17均大于2,显然通过了检验,并且其概率检验水平Prob的数值极小,被软件忽略,这也正说明了模型通过了检验,说明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口贸易额IM对GDP的影响是显著的。我们还可以清晰看出: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口贸易额IM与GDP的回归系数R-squared分别为:0.956 613,0.969 178,0.9555 84,0.961 747数值均接近了1,说明进口贸易额IM与GDP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对数线性关系。
       从的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口贸易额IM的系数b的数值:0.423 075,0.827 012,0.556 304,0.601 365可以看出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口贸易额IM对GDP的贡献率为42.3%、82.7%、55.6%,60.1%即苏北、苏中、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口贸易额IM变化1个单位,对应的GDP变化0.423、0.827、0.556,0.601个单位。可以看出,苏北进口贸易额IM对GDP的贡献率最低,苏中进口贸易额IM对GDP的贡献率最高,苏南、沿海地区的进口贸易额IM对GDP的贡献率居中,且沿海地区略高于苏南地区。
       以进、出口贸易为解释变量和GDP总量为被解释变量,建立GDP总量对进、出口贸易的广义差分回归模型,能揭示GDP总量变动与出口贸易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以上数据总体上可以看出,从苏北等地的进口、出口和GDP关系看,对GDP都有促进作用但大小是不一样的。无论出口、进口或者进出口对GDP促进作用, 苏中、苏南、沿海地区都较大,而苏北最低。苏中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以及进出口贸易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最高,苏南、沿海地区居中,且沿海地区略高于苏南地区。
       三、变量解释的综合分析
       本研究所揭示的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的数量反映,表征了无论出口、进口或者进出口对GDP促进作用,相比较苏中、苏南等地,苏北都是最低的。然而,对苏北进出口贸易构成约束因素却是多方面的,而在进出口贸易多重制约的因素中,其中任一种因果关系都不是独立的。如果体系内部各要素是处在非均质状态并在条件和界域相对清晰情况下,各种因果关系是可以相互分离的话,那么,各种因素会以各自相对独立的方式和以不同的力度影响着整个进出口贸易发展。本研究按这一思路,结合以上数据给与的变量解释,综合分析多重约束下的苏北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一)制度建设方面的约束
       制度建设的落后、制度的缺失以及制度变革的时滞性、制度影响的根植性、制度的惯性会使苏北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计划经济体制残余约束、产权制度约束、投融资体制约束以及制度环境约束。在苏北一些领域,法律、法规体系缺乏透明度,明显存在人治的特征;市场体系发育迟缓,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发挥不出来;政府的决策方式落后、决策过程滞后且不透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行政垄断、行业垄断突出;社会经济运行成本高、效率低。这些在经济运行中则表现为产权结构体系的失衡、诺斯悖论的广泛存在、交易规则混乱、技术创新机制丧失等,其最终导致苏北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步伐缓慢。而苏南等发达区域在主体行为约束、政府政策制定和市场机制运行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保障了进出口贸易的有序发展。苏北投资环境也亟待改善。一些领域与开放战略配套的具体措施尚不完善;一些地方的政务管理欠缺公开、透明、规范的特征,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强,项目审批环节多,办事效率低、成本高,影响招商引资的形象。同时,苏北位于长三角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中间,距离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上海、苏南地区较远。这种远离经济核心区的位置,使其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外力推动。和苏南相比,苏北在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上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对外开放的区域优惠政策缺乏。在苏北周边地区,河南、安徽享受国家中西部地区税收优惠政策,这也是苏北所不能比拟的。这种政策环境的落差,不是苏北也不是江苏省所能够解决的,是国家基于宏观层面的战略考量。这种政策环境的落差,决定了苏北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不能够和别的地区拼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苏北地区能够给的政策也拼不过那些国家战略倾斜的地区。这就使得苏北地区在吸引外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等方面,起步明显地滞后于沿海其他地区。仅从徐州周边地区看,河南、安徽作为享受中西部地区税收优惠政策,而徐州的经济只相当于这两个省份的中等水平,却不能享受其优惠政策。徐州和省内外及周边地区明显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竞争。为此,许多外商投资企业不愿意继续追加投资或在发展后向国家政策扶持区域迁移。
       (二)贸易条件方面的约束
       一是产业基础薄弱。苏北处在黄海之滨,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从空间距离看,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接受国际资金、技术、信息等辐射和转移的优势明显。但在发展日韩贸易、吸引日韩投资上,苏北成为华东沿海地区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苏北临近的山东吸引韩国投资占中国总量的51%,企业更是达到了近2万家。从近期日韩对华投资的趋势看,南下是一股潮流,但南下跳过了苏北地区。从总体上看,苏北地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但产业基础较薄弱,综合成本并不比其他地区更具吸引力;长期以来,苏北地区产业发展停滞,更不要说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条,企业生产配套的成本居高不下,很难与日本、韩国的资本要求相匹配。
       二是平均国民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弱,投资需求与供给低水平均衡。苏北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相对落后状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从市场里所能分享到的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利益比例低,影响到区域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和区域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三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能力弱,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造成苏北地区区域经济低水平供需均衡与低水平恶性循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能力弱,要素组合的生产力系统运行的技术层次和效率不高,资源配置优化机制不健全。
       四是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由于财政支出有限政府和民间用于教育和科学研究开发费用有限,社会成员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低,平均劳动技能不高,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比较而言,苏北地区自然资源、劳动资源与技术开发能力配置水平都较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五是相对落后的传统经济部门比例相对较高,呈现二元经济结构。一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工业部门和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比例较低,传统的初级产品加工部门比例高,产业结合不紧密,产业关联程度不高,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带动效果不明显。
       (三)商品结构和方式方面的约束
       改革开放以来,苏北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不同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方式对苏北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本研究的结果已表明:苏北的进口贸易、出口贸易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而且进口还是推动苏北出口的重要原因;苏北出口贸易总额已由1999年的3.8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82.6亿美元,但总起来看其对GDP的贡献率还较低,这再次提示我们要注重进口的作用。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净出口增加,意味着有效需求增加,会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则对GDP的增长形成负拉动。而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一理论并没有揭示进口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也难以正确反映消费、投资、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内部联系。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和科技水平的落后,苏北投入品进口和先进技术装备都是国内产品无法替代的,且由于进口的许多产品用于加工贸易,这些进口的机器设备形成了有效的生产能力,反而会增加对国内配套产品的需求。因此,进口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弥补国内资源不足,促进生产和投资,是国内生产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拉动作用。
       和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苏北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一般贸易出口增长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一般贸易进口增长则对经济增长促进不显著;而加工贸易进出口的增长,其贡献度低于一般贸易出口。苏北由于一般贸易基础薄弱,出口额绝对基数小,尽管增速较快,但到目前为止依旧赶不上全省的平均水平,且一般贸易所占份额基本表现为下降趋势。而在加工贸易方面,由于苏北劳动力成本优势,近几年加工贸易发展较快,且加工贸易出口额大幅上升,目前加工贸易已占据对外贸易的一半多。而加工增值是加工贸易的一项重要特征,加工贸易增值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内企业效益。苏北企业加工产品大多数都属于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性工业制成品,由于只是进行简单的加工,产品加工增值有限,且半成品结转较多,因此加工贸易增值率低。从国际产业分工趋势来看,加工贸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应作为苏北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但应大力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赋予加工贸易以新的内涵,尽快提高苏北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在加工贸易的发展中提升苏北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
       (四)贸易主体结构方面的约束
       随着外贸经营权改革的深入,苏北外贸主体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形成了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 “十一五”以来,苏北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以年均倍增的速度扩张,实现“两个快于、三个台阶、翻了四番”。即发展速度快于全省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水平,快于苏北地区对外贸易平均水平;民营企业对外贸易规模扩大25.8倍,出口年均增长123%,增速是苏北地区平均出口水平的4.4倍,目前已超过苏北地区出口总额的1/3,占全省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近1/10。总的来说国有企业的出口所占比重逐年减少,民营企业的出口额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苏南、苏中民营经济国际化发展。一方面,苏北整体经济实力不强,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另一方面,苏北综合环境尚待改善,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也给苏北民营经济国际化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一是环境制约压力。宏观环境趋紧,国家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并陆续出台一系列导向性财政、金融和环境政策,对刚刚起步的苏北民营企业国际化提出更高发展要求;“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限制、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范围扩大、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正处于贸易带动为主、资源加工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苏北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产生较大影响;与苏南、苏中地区相比,苏北缺乏大城市和国际性大口岸为依托,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远不如苏南、苏中地区,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综合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对外吸引力不强。二是要素制约压力。国家从严审批土地,提高用地门槛,苏北地区土地获取成本提高;苏北民营企业普遍信用等级不高、融资渠道较窄;苏北民营企业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经贸知识的国际化经营人才;要素市场不发达,苏北生产资料交换、资本融通、人才流动等要素市场发展相对落后。三是能力制约压力。目前,苏北大多数民营企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未形成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多数为家族制管理,组织结构小、散、乱,聚合资源能力弱;一些地区相关政府部门服务民营国际化的意识和能力均有待提高;行业商协会发展缓慢,在制定行业标准、提供信息和认证服务、加强国际经贸实务和人才培训等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认识偏差方面的约束
       长期以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和认可,而进口的作用却往往受人怀疑,因为现有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和贸易乘数理论容易误导人们对进口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理解,特别是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贡献。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应当适度扩大进口,优化进口结构,实施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战略。对外贸易平衡战略的意义在于通过理顺进、出口的关系、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服务于经济健康发展。尽管目前经济环境,促使我们意识到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重要性,但要保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必须要适度扩大进口,充分发挥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正的相关性效应,但是净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数与进口和出口相比相对较弱,而出口和进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很强,也就是说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应该是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对经济增长具有正而强的相关性;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待GDP的构成,可以看到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对外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表现在,进口能够补充国内不足产能,提高自身生产技术水平,优化生产结构。因而,集约型的对外贸易方式出口和进口都应该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显著推动作用。但在前述的对苏北经济增长与进出口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只有出口增长表现出了对经济增长的显著促进作用,而仅能从出口额和总额增长对GDP增长的经验关系比较中,隐约发现进口增长对GDP增长的正向作用。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level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northern Jiangsu in China
      
      JIANG Zhao-xia 1,BieziluguowaТ.Л2,JIANG Sui2
      (1.Xuzho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009,China;2.Woluonieri forest university, Woluonieri 394087)
      Abstract:Constrain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 northern Jiangsu and resistance are multifaceted, system development, terms of trade, terms of trade, commodity structure and deficiency. Is the key to breaking the constraints of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changes in foreign trade, to be committed to the system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in trading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al direction of change; in the steady growth of exports of the main idea, the main policy options, the main industry guide, the primary support system,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odel. Based on this, in northern Jiangsu and southern and Central Jiangsu coastal 2000-2010 and based on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data, using cluster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northern Jiangsu,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mport/export trade development in North Jiangsu under multiple constraints.
      Key words:northern Jiangsu;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regression analysis
       [责任编辑 海 川]

    推荐访问:苏北 实证 中国 进出口贸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