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大一心理课论文3000字【高职院校体育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时间:2019-04-15 03:22: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教育的心理特点,以及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 体育健康 高职院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体育健康教育是全民教育的基础,是高职院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进行了研究,体育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一、高职院校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体育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对素质教育也有着积极的作用。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
      2002年12月,国家教育部在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作为体育与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已经充分体现在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中。大量研究也证实: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影响并能起到促进作用。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教育的心理特点
      高职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岁到20岁之间,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品格形成的关键期,由于这一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他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由于参与者的不同个性心理,因而在体育课堂上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方面。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好静少动,不善于交际,在体育课堂中,这些同学经常躲在角落里独自“苦练”,既不善于表现自已,也不愿意与同学协作,缺乏竞赛意识和团队精神。而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沟通和人际交往,他们在体育课堂上往往力求表现,与教师互动较多,这也容易影响体育教师对学生整体的全面了解,不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2、思想认识方面。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生分化,其中有一些学生养成了自觉坚持锻炼的习惯,但也有一些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持消极态度,不愿意锻炼。有的学生认为,将来也不从事体育工作,体育活动参加不参加都不会影响到将来的求职和工作,他们缺乏终身体育锻炼的认识;还有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就是球类、田径、体操等项目的身体练习,没有兴趣就没必要参加。
      3、情绪、情感方面。在体育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学习新的技术时,不敢参与尝试,表现出优柔寡断、思维紊乱、肌肉紧张,他们害怕学习,害怕尝试,怕做不好被别人讥笑,怕丢面子;有的学生有怕苦、怕累、怕难的思想,表现为懒散、对各项体育活动毫无兴趣。
      4、意志方面。有的学生顾虑重重,对老师要求的运动动作,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遇到点小困难就马上退缩;还有的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外因干扰,偶尔刮风下雨,就放弃学习,一旦有个别学生动作失误或偶尔小伤,都会引起他们反应过度或者惊慌动摇。
      5、合作方面。在体育课堂上,部分学生不听从安排,与同学合作交流差,不愿参与小组学习,只看不练;有的学生在老师的监督、催促下才勉强参与、一旦没有监督,就几个人聚在一起偷懒聊天,个别学生甚至逃避上体育课。
      尽管如此,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可塑性大,只要体育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和游戏的兴趣,这一部分学生也会受到良好氛围的感染而积极参加活动,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体育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是大学生发展体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大学生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从国内外的文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常参加有组织的体育项目锻炼,不仅起到增强体质的效果,而且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好的影响,在包括智力、情绪、健全人格、提高自我效能感等等很多方面对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有益于大学生智力的发展。
      智力水平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之一,也是人们完成学习、工作任务的基本条件。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供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体育运动时,由于体育活动和脑力活动合理交替,导致运动中枢神经兴奋,使大学生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这样有助于大学生消除脑力劳动所产生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长期的体育运动还能促进大学生感觉、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直觉判断能力。
      (二)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情绪。
      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既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缓解学习中的紧张情绪。不良情绪是导致生理、心理异常和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体育锻炼能消除人的紧张情绪,发泄内心冲动潜意识,化解烦闷和单调,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满足人与人之间交往和友谊的需要,磨练性格和锻炼意志,改善心理健康。伯格(Berger.1993)的研究认为,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最大心率
      的60%-75%)活动的锻炼者,每次活动20-30分钟,有利于情绪的改善。在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坚持体育锻炼,可以使大学生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三)体育锻炼能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应该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师生互动行为更为外显。体育教学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彼此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他们的人际关系融洽发展,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人格更健全的人。
      (四)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经常参与健美操训练,能够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经常参与体育锻炼还可减轻体弱者对身体健康的担忧,提高对自身身体活力认识的功能;体育锻炼虽不能改变女生及体弱者对自身身体吸引力的认识,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身体自我价值感,并显著提高对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积极评价,体育锻炼能够对参与者整体自尊、生活满意感产生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产生良好的心理功效,研究表明,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要好于不经常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大学生。
      四、结语
      面对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当前高校的扩招,高职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对高职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身心健康的高职大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参与体育锻炼,在发展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对心理素质的完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独到而显著的功能。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倡导、推广运动的理念,向学生讲清道理,阐明价值,提供选择,也就是说,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的运动中来。□
      (作者单位: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雷城如,李秋萍,雷红如.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6)
      [2]邱新宇,王麟.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3]张力为等.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12)
      [4]周玉峰,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长春教育学院学报,Ju1.2011,Vo1.27No.7
      [5]朱卫平,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讨,体育世界,2010年3期

    推荐访问: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 影响 高职院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