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原始图腾歌舞 [试谈民族民间歌舞的原始遗风]

    时间:2019-04-15 03:16: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当我们走近民族民间歌舞境地,你总会感觉到有一股浓郁的人类远古的艺术色香味扑面而来,并且笼罩着一种原始社会生活的朦胧。在民族民间歌舞的原始遗风中,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歌舞音乐,它贯穿于民族民间种种歌舞之中。
      【关键词】民族;民间;歌舞;音乐;原始遗风
      
      任何一种民族民间歌舞的原始遗风,都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其艺术特征与其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我们走近民族民间歌舞境地,你总会感觉到有一股浓郁的人类远古的艺术色香味扑面而来,并且笼罩着一种原始社会生活的朦胧。那些象征以竹木农具戳穴点种的劳动歌舞,再现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景象;弥漫祈丰禳灾、惩恶扬善、种族起源的风俗歌舞,具有神话般或创世色彩;种种自由写实的鸟兽歌舞,仿佛一幅人类“群居兽处,以力抗争”的远古生活写照;图腾崇拜、万物有灵、迎神颂祖的祭祀、丧葬歌舞则是荒诞不经而又具有历史的更为强烈的原始人们的思想和期望。在民族民间歌舞中,即使是发展水平最高的自娱性歌舞,同样包含一种“男女动百数,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或“一人吹笛(或笙)为首,众人牵手蹬足为乐”的原始遗风。在民族民间歌舞的原始遗风中,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歌舞音乐,它贯穿于民族民间种种歌舞之中。试探民资民间歌舞的原始遗风,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而观之。
      一、歌舞的社会内涵
      民族民间歌舞的原始遗风与其社会内涵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往往蕴藏着一些淳朴的不同内容的歌舞形式。
      1、劳动歌舞。劳动歌舞遵从生产劳动的一般规律而直接写实,并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特征。在彝族、怒族、独龙族、傈傈族等民族地区,一种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景象的歌舞不同程度地一直延续至今。反映这种原始农业生产的歌舞,一部分用的是简单的打击乐器;一部分是歌唱或旋律乐器伴奏。这些歌舞大都曲调短,风格质朴,或表现劳动情绪,或流露稚拙音调。
      2、风俗歌舞。反映民族年节活动、婚娶礼俗、喜庆吉事等等风俗的歌舞,大都寄托着人们强烈的理想和希望,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其歌唱,或充满大量扣人心弦的社会远史内容;或洋溢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或具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这些歌舞,反映了一些重要的社会现象,蕴藏着丰富的音乐民俗学和音乐社会学内容。离开洞穴,造屋而居,是人类的创举。每当新屋落成时,人们通宵达旦歌舞,为此而欢欣。房屋的出现标志着从游猎走向定居,人类逐步进入了农耕社会。在佤、傣、傈僳、景颇等民族歌舞中,迄今仍保留着这种远古的艺术形态。“木脑·总戈”是景颇族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盛大歌舞节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种盛会逐步有了缅怀祖先、赞颂智慧、祈丰禳灾、驱恶扬善、祈求或欢庆战争胜利、发扬勤劳勇武精神、传播生产知识以至爱情等复杂的内容,表现着一种远古的精神世界。如白族的《绕三灵》、傣族的《衣拉呵》等歌舞,也常用于其民族传统的盛大节日之中。
      3、鸟兽歌舞。鸟兽歌舞是一个鸟、兽、鱼、虫的欢乐世界,一个满眼生机,充满生命力而异常热闹的天地。音乐与舞蹈在这里,或表现为人的精神世界与鸟兽意识之间的游移状态;或表面为完全脱离人自身的精神世界而溶化于大自然中的鸟兽情态的描绘;或表现为拟人化之后纯粹的人的情感。一般说来,鸟兽歌舞是人类狩猎生活的反映,是人类游牧生活的写照。
      4、祭祀、丧葬歌舞。祭祀、丧葬歌舞表达的是原始宗教思想。神主宰万物的幻想,笼罩着整个原始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古代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在原始社会里,音乐、舞蹈、诗、歌词原始宗教自发结合,共存互荣,驰骋于各种神灵崇拜和丧葬礼仪的祭坛。它们是被视为具有神力魔法的灵物,其中充溢着先民们炽热的情感、信仰和希望,有着强烈的功利目的和迷人的社会功能。直到现在,云南许多民族地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极其原始的种种神祗和灵魂崇拜活动,歌舞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佤族信仰万物有灵,每遇自然灾害或人死,要剽牛祭鬼。有的地区在播种前和收获季节,还要猎活人头祭祀神,仪式庄严,歌舞隆重。这些活动中的传统唱词,包含着复杂的原始宗教意识形态。怒族祭猎神唱《猎神歌》时,不伴随任何带规范性的舞蹈,但当唱到至高无上的女神回家并为她举行隆重而贫穷的宴会仪式时,主祭的老猎手竟会激动得放声歌唱的同时,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团团打转,进而热泪满面。这正是一种极其狂热而原始巫歌巫舞。怒江傈僳族那浑厚而富于感情的丧葬歌舞中的歌唱,反映了傈僳族先民灵魂崇拜的心理和感情。纳西族死人时跳悲歌《哦热热》,歌声低沉如诉,寄托毒害人们对死者深切的祝祷与怀念。红河彝族逢丧时人们载歌载舞祝福死者升天愉快,安慰生者不要难过。景颇族人死时即鸣枪报丧,亲友近邻闻声齐到丧家帮助,祝贺死者回到祖先那里去了,并为之举行盛大的歌舞集会数日。总之,丧葬、祭祀歌舞一般都是在愉悦或热烈的气氛中表达了先民们种种渴望或对生前死后种种幸福的祈求。
      5、战争歌舞。战争舞较多地反映着民族形成过程中民族间或部落间的械斗。属于此类舞蹈的音乐,多以鼓、锣等打击乐器演奏,尤以鼓为不可缺。这不仅因为鼓声常是战争的信息,而且还常是部落或原始民族间战争助阵的重器。所以鼓声就是力量、勇敢和一往无前的象征。古代战争舞及其音乐的内涵是英雄崇拜或英雄教育。如云南怒族、傈僳族的民间歌舞(战争歌舞)中那些头插鸟羽,或手执刀、叉、棍、棒,或手执长刀、木盾,或以弩箭射杀、躲闪的表演者,无不表现出这种威猛的古代美德,而在烘托这种歌舞的气氛上,打击乐能起到旋律乐器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6、自娱性歌舞。这是一种活动最广泛的歌舞,时间越远古,其活动越带有全民性或全群体性。至今人们仍常常男女聚会,通宵达旦,甚至数日不散,这正是一种原始遗风的反映。自娱性歌舞以其内容和形式的自由与宽泛,给音乐开拓了一个广阔飞腾的空间。从总范畴看,音乐在这里,无论在其构成的何种要素上,都显示出它在各种民间舞蹈音乐发展中的最高形式,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中看到一些只具原始形态的喊叫似的歌声,和仅由一拍或两拍而构成的任意重复的一种全部节奏方法以及一引起萌芽状态的调式等等。   二、歌舞的音乐形态
      民族民间歌舞的原始遗风与其音乐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往往蕴藏着一些古朴的音乐形态。
      1、节奏。在初民社会,人们还没有依词唱曲、为舞配歌或依曲跳舞的即兴创作意识。把诗、歌、舞结合在一起,是原始人情不自禁的产物。特别是那些最早的自娱性歌舞,诗、歌、舞乃至节奏,它们往往可能是同时产生的。一种歌舞的雏形一旦形成,在节奏上诗、歌、舞三者便有力地互相制约着。其节奏本身所反映的,只是原始人类现实生活中或生产中的外在动律形式,它几乎同原始人类的生产发展一样缓慢。如彝族《打歌》(有的地方叫《打跳》,其节奏以XXX为主的节奏贯穿曲调始终。这种节奏,它可能比原始人的某些响器信息节奏还简单。因此,民族民间歌舞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其最活跃的因素是旋律,最顽固的是节奏。
      2、旋律。节奏孕育了旋律,旋律却具有超节奏的内涵和艺术魅力。从那些最简单的,只有某种情绪,没有任何词意的呼喊,到只有简单衬字的反复歌唱;从狩猎和放牧似的吆喝、呼唤,到对自然音响的原型模拟,直到基于语言和思想感情或原始信仰的具有更为深层社会内涵的狂热歌唱,原始歌舞无不反照出它的社会氛围和质朴、天真、活泼而富于生命活力的人类童年气质的艺术风貌。如丽江纳西族民间歌舞《哦热热》,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至今仍保留着一种男女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情绪狂热,可通宵达旦的原始遗风。其旋律多次再现重复,结构简单,其趁衬词象一种狩猎或放牧的吆喝声。男声粗犷有力,女声接在男声句末上的歌声,是一种用颤音唱出来酷似羊叫的衬词,全部只有三拍或四拍,任意重复。还有傈粟族的《丧歌》、佤族的《舞蹈歌》等等。
      这里所举歌舞的音乐形态仅仅是极少数民族民间歌舞曲,如果将视野扩大到整个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范畴,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列为简单的旋律形态、它们都明显地显示出一种原始的调式、节奏等现象。
      任何一种民族民间歌舞,记不清原始社会人类最初的歌舞起源,直到现在,都一直处在一种极度缓慢的变化发展之中。或者说,我们在分辨、探索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民族民间歌舞的原始遗风时,正是这样来认识其历史形态的存在。这些具有原始遗风的歌舞艺术,直至解放前夕,仍保留着丰富的原始社会形态的痕迹,被称之为“活的社会发展史”,这一客观现实不仅仅是我们研究民族文化、经济、历史的宝贵财富,而且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推荐访问:遗风 歌舞 原始 民族民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