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论普通高校如何提高国防教育质量 对改进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提出意见

    时间:2019-01-10 03:32: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要克服实践的模糊性,必须清晰教育思维,才能增强教育效果,实现既定教育目标。普通高校要增强国防教育效果就要坚持军地共促,两条线促进;要坚持融入多方参与主体,群策群力,实现参与的系统性、广泛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国防教育 军地共促 参与主体
      
      普通高校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是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后备兵员、根据国防潜力的重要举措,是党和国家的智慧性考量。因此,重视教育质量、增强教育效果,不仅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一系列战略设想的实现。普通高校要增强国防教育效果就要做到“一宗旨、两主线和多主体”。“一宗旨”即是指以高素质人才和后备兵员培养为宗旨,“两主线”和“多主体”则是效果增强的着眼点。
      一、坚持军地共促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具有多重属性,从人类活动领域来说,它既有教育性又有国防性;从教育范围来说,它既有高等性又有国民普及性。前者双重性要求坚持军队和地方共同参与,后者双重性要求高等教育单位要立足于国民性、普及性寻找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一)军地共促的主次性
      “两条线”促进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果增强,就是说要坚持军队系统和地方系统共同促进,这就涉及双方的主次关系问题。无论如何,多头指挥是任何管理的忌讳,教育活动也是,在存在多个教育促进主体的情况下,必须也必然要明确一个效能较强的指挥主体,因此,关于军地双方的主次性问题似乎成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首位问题。在实践中,存在各种分不清主次的行为,如在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活动中按照部队训练规律训练新生,在军事理论讲授中过多讲授军事专业知识,忽略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普及性,这些都是主次不分思维导致的,且多是在无意中而为之。究竟谁主谁次?先从理论上看,依据系统学观点,系统是整体性、共生性的,一个因素可以参与进一个系统,也可以参与进另一个系统,但是它必然也只能属于一个“种”,而且根据人类思维的简化原则,它也必将被归入某一个方面,而不是到处“走穴”。因此,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要么以军为主,要么以地为主,事实上,在部分国家,如韩国、波兰、以色列等国,就是以军为主,这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理论归纳。按照我们的建军思想和人民战争思维及当前国防实际,我们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归为地方和军队统筹实施,在微观领域中,实际上是以各普通高校为实施主体。因此,我们坚持的是“地方为主、军队支持”的共促路线。
      (二)军地共促的主要内容
      坚持共促路线,就是要围绕“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进行相应的共促活动,共促内容主要包括“军事课程教学、国防教育讲座和双拥共建”。军事课程教学主要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两个部分,这也是军队支持最多的方面,前者只能依靠军队提供人力、智力支持,主要提供训练官兵和训练方法、器材等,后者部分依靠军队解决,主要提供理论教学教员,特别是部队院校提供教员。国防教育讲座主要是聘请军内具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军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员来校做国防教育形势报告,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防实际。就当前搞得较好的省份来说,这两大内容已经基本形成了常态,如江苏省从2011年初到6月底完成了对本科院校的军事课程建设考评,考评结果显示该省普通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道路。双拥共建是军地共促活动中关注较少的方面,也是相对于前两者而言还不规范、未形成常态的一个国防教育内容,双拥共建具有接触面广泛性、生动性等特点,相比前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需要学生去接触军队、接触基层,更容易产生直观的感受,因而教育效果保持较好,但是它也需要占据一定的时间,需要和多方协调安排,因而操作性内容较多,各高校对之较为谨慎处理,多只在宣传工作上下工夫。
      (三)军地共促的机制建设
      军地共促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必须有个长效机制来维持和保障共促局面和活动,从而更好地协调并保证军地双方都能在一个具有发展性的平台上合作共赢。就当前来看,这种机制建设处于萌芽期。在最高环节是教育部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的共促,在中间环节是省教育部门和军事部门的共促,在具体环节是各高校和具体部队、军事院校的共促。就每一环节来看,都取得了一些共促成就,在多年的共促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共促办法,但就整体而言,无论哪一环节,均没有一套完整科学并具有自发展功效的机制产生,这种机制更多地体现在共促的现实性和灵活性而不是表面的政府行政性,特别是在具体环节中,更是需要微观、实际、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军地双方的共促活动,它不仅是一年一度的部队来校承训,军校教员的来校教学,而且是具有延续性的以主次地位为立足点,以主要内容为活动依据的不断改进前行的过程。这种机制建设需要三大环节协作处理,特别是最高环节的顶层设计安排,坚持“顶层设计、中间带动、底层探索”的办法行事,“建立起由国家、军队、社会、高校和家庭构成的‘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力量体系和军地职能部门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1],做到机制体制建设的稳妥有效,保证各方参与效力的实现,并注重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二、注重协调多方参与主体
      军地双方的“两条线”是需要军地双方主体去践行的,军地双方也只是个统称,各方还存在多个分主体,形成了交叉共存的主体系统,各个分主体存在利益、价值观和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区别,也就存在必然的矛盾。这些矛盾一方面是多主体参与事务所固有的特点,另一方面会导致效果难以增强,甚至削弱。
      (一)协调军队各分主体与地方各分主体之间的矛盾
      军队主体包括军委、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各部队,地方主体包括各级教育部门、高等院校等。这其中存在两种分矛盾:一是军队主体系统内部各分主体的矛盾和地方主体系统内部各分主体的矛盾;二是军队主体系统各分主体和地方主体系统各分主体的矛盾。这两种矛盾的程度又存在区别。首先,军队主体系统内部各分主体的矛盾由于军队系统强调的服从性和指令传达的相对畅通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矛盾的化解和目标的达成,而地方系统各分主体的矛盾由于地方行政管理及行政部门和高校关于权限的划分等决定了矛盾不好解决。其次,军队系统各分主体和地方系统各分主体的矛盾最难解决。如依照属地管理原则,地方人民武装部门对各高校人民武装部门具有业务指导权,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自的考虑和初衷不同导致在某些事务上难以协调。这些都是影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果的主体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解决这些矛盾一方面需要军地共促机制的及时建设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双方主体系统的主体关系结构的优化,找到矛盾的连接点,确定相关规章制度,并提高人员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协调军队各分主体与学生主体的矛盾
      相对于地方主体特别是高校主体而言,军队各分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的联系更为不紧密,因而并不十分了解学生主体的需求,主要是有关于国防教育的需求,这种矛盾不易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主体因素被地方系统其他主体因素遮盖,一言以蔽之,即没有以学生主体为本。军队各分主体与学生主体的矛盾具体表现在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关于学生军训的相关规定是否合理科学,制定的学生国防教育政策和制度能否代表学生自身关于接受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的想法,如果学生主体的想法与国防需求相顺应,那么,怎么保证这些政策和制度就达到这种顺应,或者说是能否保证维持并促进这种顺应。省军区和承训部队是否考察并在具体政策中考虑到了本地情况,特别是本地学生的情况,如边疆地区高校学生主体的需求和内陆发达地区高校学生主体的需求等情况因素。承训部队能否依据特定高校情况,如综合性大学、单科性大学、本专科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军事技能训练,军事院校教员是否考虑到了这种特定高校的实际情况因素。解决这种矛盾需要地方相关主体主动提供让军队各分主体了解学生主体的条件,减少了解的盲区和误区,甚至建立相关制度保证常态性。
      (三)协调地方各分主体与学生主体的矛盾
      地方各分主体与学生主体的矛盾和军队各分主体与学生主体的矛盾处于对应状态,解决好上一种矛盾就必然能够解决此种矛盾,正是因为遮蔽学生主体的诉求过多,导致过多地和军队各主体接触,进而先入为主地按照自身想法行事,引起学生主体的反感和不支持。各级教育部门在和军队主体协商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地域特点,又要考虑到在这种地域特点对国防教育影响过程中学生应该发挥的积极性作用。特别是高校主体与学生主体的矛盾最为突出,“国防教育的教学及管理体系不完整、不系统”[2],高校在制定军训方案、实施军训和汇报表演中,经常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甚至引起学生厌恶军训、合理避训的情况出现,训练积极性低,在理论课授课时,学生也表现出反感,访谈调查结果是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并不能增加多少专业知识,占据专业课学习时间,另一种表达则是对教师的授课水平质疑,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师资培养严重滞后于理论课教学实际,军事院校教员支持力度有限。解决这种矛盾要和上述矛盾统筹处理,特别要着重处理高校主体与学生主体在国防教育诉求方面的冲突,这需要建立诸种共商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
      事实上,“两主线”和“多主体”是从理论上加以抽象区分的,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两条主线是交叉进行的,各个主体也是处于相互影响的氛围中,且各个主体必然依照主线进行相应活动。因而,理论上的划分和实践过程要做到辩证看待,前者是为了厘清教育思维,促使教育者从纷杂的教育事务中跳出来评价和设计自身的教育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实际,增强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邝家旺,庞小曼.在和谐发展中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质量[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2]石防震,朱兴同.对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12).

    推荐访问:普通高校 国防 教育质量 提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