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品德与生活愿望教学活动案例

    时间:2018-12-27 03:31: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实践中进行。低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使我深切感受到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力求使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的目的。如《手拉手,交朋友》是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一篇课文,一年级的儿童是刚从幼儿园进来的,此时儿童是怀着渴望与不安的心情跨进小学大门的,他们将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其中首先要碰到的是如何熟悉环境,认识老师和同学,并和新老师、新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学校生活的愉悦。于是,我采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游戏,在“找朋友”的游戏中,让小朋友懂得班内每个小朋友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见到老师和同学应该主动打招呼,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同时,我适时表扬守纪律的小朋友,提醒违纪的小朋友,从而让小朋友养成懂规则、守纪律的好习惯。在整个游戏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地位上,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愉快。
      
      二、合理利用评价,切实提高《品德与生活》的教育实效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往往就是“一张试卷”或“教师的评语”,因而造成了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模式化且有局限性的种种弊端。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良好品格的形成必须遵循特有的规律,即通过管束、训导和陶冶,使儿童逐步从“无律”、“他律”过渡到“自律”的道德水平。切实有效的教学评价,既能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不断反思、调节和总结,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又能促使儿童把道德规范视为自身的一种自觉的义务。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要巧用评价,倡导评价主体多元、评价项目多种、评价尺度多样;既重视过程评价,又重视全程评价,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效益,切实提高教育实效,促进儿童终身可持续性发展。
      1.多元化评价,改进自我、完善自我。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应加强自评、互评、小组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从教师评价到儿童自我评价是一个质的飞跃,培养了儿童的自评能力。这不仅仅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习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也有利于发展儿童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我。
      2.多角度评价,激励持续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应创设宽松、平等、民主、和谐、友爱、合作的人际环境。要打破学生对教师权威的崇拜,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声音,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欣赏的眼光、信任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想法,形成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风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唱主角,教师乐意融入其中,与学生一起探究,同时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评价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多尺度地评价儿童,使每位儿童获得持续性发展。
      3.多维度评价,培植创新品质。
      一百个儿童就是一百个世界,一百种个性。各个个性主体都潜隐着活生生的独特的人格。如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与潜能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儿童生动活泼的个性、复杂性、丰富性,随时采取差异政策,注意尽可能腾出“个性展示”的时间和空间,随时收集儿童的各种作品,以及来自教师、同学、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为儿童五光十色的个性世界倾注真心评价。这样个性雕琢和创新培植也能呈现出可贵的人文精神,并促进儿童进一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激励自我奋发向前。
      
      三、注意联系生活,增强学生自身实践的能力
      
      儿童只有在对生活进行了敏锐的观察、认真的思考、深刻的领悟后才能在自己头脑中留下疑问,从而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交给儿童通向生活的钥匙,要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还要把他们的书本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发展他们的各种生活能力。过去,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教育教学逐步演变成以书本为主体,而忽略了生活的实践和社会的实践。生活就是教材,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尊重儿童们的天性,要尊重他们的自然生活,不要给予他们过多的束缚。所以说,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去挖掘生活的意义、生活的价值,通过这个方式,尽量将儿童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对儿童的生活、行为规范、道德观念、思想品德等方面有所启发,使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推荐访问:品德 几点思考 小学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