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美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魅力]语文教学美篇

    时间:2018-12-26 03:40: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美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语文教师应该因势利导,由“美”生“趣”,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培养表达能力。   关键词: 审美活动 深化感知 促进表达
      
      我曾经在不同的场合说过同样的话:“我很庆幸,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可以整天地携手我的学生在风暖日丽的溪边,在静谧湿润的林间漫步;也可以带领他们一同无拘无束地与先哲探讨人生。即使领导向我要教学质量,那也是怎样精心地把一个个鲜活灵魂尽善尽美地展示给世人。”不是吗?美的元素对于语文教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且是那样丰富、生动。美的语句,美的细节,美的形象,就像一幅幅无影的画,一首首无声的歌。美丽无限,魅力永恒。
      因此,作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发掘美的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力求使学生在欣赏到美的文章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美的人性,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进而使自己能在审美标准的指引下,遵循美的规律,表现出自己心中的美,直至达到个体生命的美化、诗化。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培养的点滴体会。
      人类的审美活动虽是以感性为主,但由于语文学科的美主要是指文学作品的美,它具有很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含蓄性和间接性,并不像音乐、美术那么直观。因此,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理性分析,来设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效率。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通常把审美教育分为三个层次:一、感知语言文字的形式美;二、感悟语段的内容美;三、运用所学,表现心中的美。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教者都有意地按照这个次序,由低到高,逐步把审美活动引向高潮。
      
      一、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式美
      
      这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活动的基础。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式美,能直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课文《阿里山纪行》时,有这样一段文字:“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洁净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整段文字,长句、短句交错,整句、散句并用,活泼而有节奏,富有音乐的美;各种修辞手法配合使用,想象丰富,韵味无穷;从不同的感官来写感受,那是反复渲染。其中用“蝉的世界”状阿里山森林之静,又是用了国画的写意的手法。所有这些辞藻美、音乐美、表现手法美,又是那样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构成了语段的形式美。带领学生反复阅读,不但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情感,还学到了许多关于“美”的表现方法。
      
      二、感悟语段的内容美
      
      在感受形式美的基础上,教者应该因势利导,带领学生去感悟语段的内容美。以上这段文字的内容是非常浅显明了的,即表现了阿里山森林的静谧之美,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之情(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语段的内容都是这么直观的,这里不再举例)。审美活动至此并非结束,而只是高潮刚刚开始。这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运用音乐去渲染,用图片去模拟,通过语言去诠释、启发,尽可能逼真地再现作者当时的实际情境,尽量使学生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与作者同呼吸,共爱憎。为了收到理想的审美效果,这时教师不妨可以提问:“在这样的情境里,你感受如何?心情又是怎样?”接着再问:“此时此境你又会选取什么方式,用什么细节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至此方到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
      这时有个学生回答说:“我用比较的手法来表现。阿里山的森林真静啊!如果不是光线的明亮,我就觉得像到月下的花园,只有花香,没有鸟语。”另一个学生说:“我会用以声衬静的手法来表现。森林里很静,静得让人激动,我就尽情地大喊一声,声音能传得很远、很远……”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参与中感受到了语段内容的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作者高明、高超的智慧和浓郁的情感令人钦佩。审美活动至此完全实现了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全面的、立体的沟通、融合,从而完成了外部知识到内部能力的转化。语文教学的目的――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才算有了着落。
      
      三、运用所学,表现心中的美
      
      学习是为了运用,阅读是为了写作,同样,教学生欣赏美,最终就是为了教会学生表现美、创造美。而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主要也就是指写作活动。这里我将写作纳入美育范畴,那是因为写作的过程不仅要遵循写作的规律,且更要遵循创造美的原则。写作过程对于美学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审美过程的逆过程。
      学生动笔之前,心中必先有“意”(想要表现的思想或情感),即所谓的“立意”。当然,这个“意”的核心也无外乎健康向上的感情或符合人类公德的美德。“立意”一旦完成,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怎样去表达,怎样才能表达得更加强烈,更加感人。这就到了写作的构思阶段。这里需要学生借鉴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即:选什么样的景来表现什么样的情,写什么样事去表达什么样的人物性格。这其中虽说是由学生的个性所定,但也绝对少不了审美活动的许多共性。是个性的成分属于学生对美的创造,是共性的成分则是审美教育对于写作的贡献。当然,学生遵循美的规律写作,反过来也会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两者有相辅相成之功。
      有了好的构思,最后就剩下怎样精心去打磨自己的语言了。短句子活泼,长句子严谨;反问句有力量,排比句有气势;比喻有生动形象之效,夸张有激发想象、令人回味之功;反复能表达深情,对偶则显得整肃……当然,选择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什么样的风格,而且要能有机地和谐地统一于一体,实非一日之功所能成就。但是,只要我们教者能让学生明白于心,并能沿着审美规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训练下去,笔下生花将不再是梦境。
      此外,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还不能停留于此,当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去表现自己心中的美。著名的国画家李可染先生曾说过:“我们学习古人,既要能进得去,也要能出得来。”所谓“进得去”,就是指能领悟、理解、学得前人的优秀技法;所谓“出得来”则是指能跳出前人的做法,变古人的经验技法为自己所用,且自己能有所创新。其中道理也适用于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
      总之,文学就是人学,而人学就是美学。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审美教学,意义重大。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审美素质的提高,指导学生在审美活动中阅读和理解,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升华情感,从而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一代具有完美个性的人。

    推荐访问:语文 魅力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