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0-03-26 07:45: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被视为关系到建设有我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本文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以及探讨了当前搞好工学结合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工学结合 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教职成[2006]4号说: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是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工学结合模式是值得非常研究的。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理论指导实践,职业院校要试行好工学结合工作,先搞好其理论研究
      
      1、工学结合的基本内涵
      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技能的职业人才。该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是我国职业教育与历史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行动主体,强调学中做、做中学,使人的协调发展;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使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使学生走向实际的岗位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体现了党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观。
      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制度。它作为教育制度是有章可寻的,我国近代的实业教育和新式学校的工学并举。建国初,我国教改中出现的半工半读学校,轮流上课和下厂的学生有四百多万,刘少奇因此提出“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极大地促进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将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
      工学结合是一种育人模式。它是学习者的劳动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强调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和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工学结合是一种管理结构。它使教学过程包含了“工程”和“学程”两个有机结合,必然形成对“工程”的管理和对“学程”的管理之“共同治理”的组织系统。在学校和企业、学生和个人签定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职业院校和实习企业就共同担当起“顶岗实践”中的内容、形式、场地、纪律、权益、考核、评价等管理职能。
      工学结合是一种助学举措。它是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一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家庭收入低,通过到企业顶岗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来补充学费,实现家庭零负担或少负担,也是勤工俭学的极好形式,应该鼓励和倡导。一些职业院校开展了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正说明了这一点。
      工学结合是一种工作探索。它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政府部门力推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进行试点的一项任务。要求探索建立适应工学结合的招生、学籍、教学等学校管理制度,探索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实行弹性学制;要求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 。
      2、工学结合的基本模式
      工学结合在实践中有三种基本模式 。
      (1)引企入校模式。“教室里种庄稼,黑板上跑机器”是当前职业教育的“软肋”,也是教育与市场、学校与企业“两张皮”的体现。但在一些职业学校“车间”里,却可以看到一排排数控机床、一套套激光焊机、一台台型号不同的汽车,这是引企入校的结果。具体内容是:职业学校与企业集团联合成立培训基地,企业提供各类设备和材料,学校出师资,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共同对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在这样的学校里,每年都向企业集团输出大量技术工人,他们很快成为企业骨干,真正打造出了“金蓝领”。学校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培养出了适应性强、企业急需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2)办校入企模式。把班级建在企业,“车间即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即教师”的培养模式,也被称为办校入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校出学生,企业盖厂房,共建生产实习基地。基地可同时容纳成百上千名学生上岗,可以承揽企业部分或全部的加工业务。通过合作,学校提高了办学效益,对企业而言,相比从社会上招收的工人,学生素质高、接受能力强、管理难度小,也缩短了培训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来说,以工助学获得的工资不仅解决了学费、生活费,还能补贴家用。
      (3)生产教学一体化模式。经费短缺是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面临的难题。如果能够结合专业办企业,探索产教结合的新路子,是值得提倡的。在这种模式中,可以在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创办各类企业,形成五个合一模式:①是车间、教室合一;②是学生、学徒合一;③教师、师傅合一;④是作品产品合一;⑤是育人、创收合一。这样不但能解决职业学校经费短缺问题,也许能创出自己的产业品牌,形成当地的产业支柱。实践证明,该模式是非常值得推广的 。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以青岛为例 ,考察工学结合模式在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1、引企入校模式实践
      青岛胶南电子学校与韩国一企业合作,由学校出场地,企业投资2660万元建设可容纳1000多学生上岗实习、具有50多条生产线的现代化厂房,形成“车间即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即教师”培养模式。学生实行“半天理论、半天实践”的学习制度,实现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统一。该模式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学生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毕业后到企业可以直接顶岗生产,受到企业普遍欢迎;二以工助学,为农村家庭困难子女铺就了一条成才之路。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平均每月得到600元左右的收入,不但解决了学费、生活费,还能补贴家庭,帮助家庭脱贫,社会效益显著;三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由于工学结合适应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求学需求,周边农村孩子纷纷到该校就读,在短短几年内,使该校发展成为在校生达3600多人的国家级重点学校。
      2、办校入企模式实践
      青岛胶南高职校把学校办进企业,2005年,学校与韩国现代汽车三承有限公司合作,建设2000平方米、拥有9条装配线的生产教学一型实训基地,基地的教学和生产实践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学校负责招生、教学和生产管理,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实行“一天学习、一天工作”的工学交替制度,学生的学习、生活、生产实践都在企业进行,实现了学习和实习一体化。学校办进工厂发挥了企业优势,学生在实习中受到了现代企业文化、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熏陶,养成了产业工人的优良品质,实现了招生和招工的合一,学生顶岗实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问题,同时也为企业储备了高素质的员工。
      3、生产教学一体化模式实践
      青岛市引导学校面向生产、依靠企业,实行“学校与企业,生产与教学相结合”的运作方式,推行了工学结合的发展。胶南职业中专引进青岛双星机械公司、泰发集团与学校共同管理和经营制造专业实训基地,把实训基地办为一个经营性实体。基地既是学校的实训课堂,又是企业的生产车间,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实现了实训生产化和产业化。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得到了收入,企业经济效益也有提高,学校、企业和学生实现了“三赢”。青岛卫生学校投资300万元,在校内建立了股份制教学医院,医院对外经营,对内面向学生实训,形成了校长即院长、教师即医生、学生即医护人员的“校院合一”的办学模式。建院3年来,医院不仅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还获得了1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工学结合模式得到许多职业院校的认可,但搞好工学结合还面临许多问题。
      1、 教育界面临的问题
      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学工交替完成学业,这种半工半读学习制度既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又有利于人才培养,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的积极响应,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保障培养效果和学生的权益,是教育界面临的问题。
      山东一位职校校长说,因学生年龄小,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常要教师跟班,这涉及较多人力物力,一些学校很为难。另外,为了防止学制“缩水”,开展工学结合的学校通常要利用周末和节日来补课,学生压力大,而部分家长认为学校把孩子管好就行,没有必要去企业锻炼,这说明有家长不理解学校的做法,为使社会认可,还需要沟通。
      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能否跟得上也是现实问题,重庆有教育人士反映,一些农村的职业学校是由普通学校转过来的,设备不配套,教师也没有必备的实践技能,开展工学结合难度大。而且,有个别学校打着工学结合的幌子,把学生送到企业做工搞骗钱活动,影响恶劣。如此的等等问题,需要教育界去研究思考。
      2、 企业界面临的问题
      有过校企合作成功经验的企业,都感到经过工学结合的学生符合产业需要,很支持该做法;但也有部分企业担心影响到企业效益,缺乏接收学生实习实践的积极性。
      不同行业的生产特性对开展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也有一定影响。如一位电力行业的人士说,该行业最重要的是保障区域的稳定供电,如果招收实习生,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到当地整个电网的运行,造成很大损失,而且从该行业的安全性考虑也不太适合学生,因此该行业与职业学校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现有职工的培训领域。
      还有人士坦承,企业毕竟是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愿意搞工学结合主要是一些有一定技术性要求、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和企业,这样既能保障用工质量,还能提高生产效益,而技术性强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一般兴趣不大。呼吁政府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对校企的责、权、利加以明确。
      3、 政府面临的问题
      工学结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育界和企业界都认为,需要政府从中协调和引导,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使工学结合工作能有序地进行。山东等省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重点在于强化省、市、县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效果很好。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如何开展工学结合,如东部地区因经济较发达,就业岗位多,职业学校比较容易与企业开展合作;但对西部许多职校而言,往往面临企业资源短缺的困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帮助。
      学校搞好工学结合需要行业和政府部门鼎力配合。教育部早已出台了关于开展试点通知,要求学校和企业签订书面协议,共同组建工学结合的领导或协调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对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等“利好”政策,让工学结合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运行。
      
      参考文献:
      ①刑晖:多角度解析“工学结合、半工半读”[N].中国教育报,2006-11―15.
      ②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6[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③向才毅: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6/9.
      ④青岛市人民政府: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提升职业教育 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N],http:www.省略/academy/shoulist.asp? id=99.

    推荐访问:工学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