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小议怎样才能做好英汉习语翻译

    时间:2020-02-27 07:38: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它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文化底蕴。如何翻译好习语,是对翻译工作者的一大挑战。本文试从几个方面阐述做好英汉习语翻译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习语;文化;翻译
      
      如果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 那么习语便是这个瑰宝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习语的出现汇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情、国情,地理风貌, 历史背景, 文学作品, 风俗习惯, 凝聚着无数语言使用者数代的智慧和心血, 它承载着无数难以言表的超乎语言之外的信息与哲理。习语的翻译可谓语言翻译者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英汉习语的翻译呢, 我想, 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一) 翻译者要对英汉两国的文化有个全面的了解
      文化是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漫漫历史长河产生了无数精神物质成果, 翻译者必须对此有所了解才能对汉语习语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 意象联想和实际意义有正确的把握。如守株待兔是出自《韩非子》中一个寓言, 讲的是一个人偶然拾得一只撞昏在树下的兔子, 便从此不务正业专等兔子再次撞倒在树下。如果对这个故事不了解, 则虽知字面意义,却难知其实际涵义。翻译时可直译watch the stump and wait for a hare,然后另加注:From the story of a peasant who seeing a hare run head long against a tree - stump and break its neck, abandoned his plough and waited by the stump in the hope that another hare would do the same thing.这个注释为国外读者介绍了中国著名的小故事,使内容更充实,理解更顺畅,更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如果翻译者本身就对习语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了解甚少, 则更谈不上传播文化了。英语语言文化也极其丰富。英语可能是全世界借用外来语最多的语言,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语言不是独立的, 学习语言不只是单纯的学习语言技巧或技能, 这个冰山一角之后所隐藏的是巨大的民族文化基奠, 习语更是如此, 所以说要准确的翻译英汉习语, 对中英历史文化的广泛涉猎非常必要。
      (二)翻译者必须建立自己的习语语料库
      学习英语必须有一定的单词量, 翻译习语必须有中英文的习语库。在翻译时若能够使用本国语中相对应的习语, 则不仅语言的基本含义能够体现出来, 语言的幽默精练与魅力也能够表达的淋漓尽致。要达到这一点,翻译者必须专门进行相关积累建立自己的语料库, 从而在真正翻译时能够胸有成竹。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分别从属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大背景, 翻译者要建立其相应背景下的习语库, 才能有效的进行英汉习语的对译。而在英汉习语的对译中又会有相应的文化交流与转换,同时又会给双方文化带来新的元素, 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的融入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中。例如汉语习语中的“酸葡萄”和“武装到牙齿”就是从英语习语中sour grape和armed to the teeth直译后融入汉语的,而英语习语中的lose face和paper tiger则是汉语的经典之作。因此英汉习语库也会随着翻译交流的进行而不断丰富与扩大。
      另外,母语系统和本族文化系统中与汉语和汉文化相异或貌似实异的因素必然干扰和阻碍英语翻译,我们应根据所给词语的汉语对应词或释义所蕴含的语义信息从自己的心理词汇或语料库中去检索和提取与之相对应的汉语词语, 并建立起英汉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当英汉词语的语义不完全对应时, 则可能妨碍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词语。如dragon(龙)在英美文化中是凶恶可怕的象征。但在中国是吉祥高贵之义。如“龙风呈祥”、“望子成龙”等。如把“望子成龙”译成to expect one" s son to become a dragon, 则会让西方人误解。因此“龙”的形象在英译时不能保留, 可意译为to expect one" 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所以词语英译汉时, 如果先在研究母语和本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英语语义解释和英汉词语语义的对比分析, 然后再动笔翻译, 将有助于防止和克服母语和本族文化的干扰, 对于不同语域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化心理,译者要从宏观上了解文化的蕴含、翻译的基本理论及技巧, 且加以对比和分析。只有在考虑异域文化的前提下把“信、达、雅”融为一体, 使译文神形并茂, 这样才能确保文化“传真”的实现,才能真正地做好文化翻译。
      最后, 在习语的翻译技巧与手段上, 虽然说法各异, 但总结起来不过是直译、意译、增译与注释这几种。笔者认为, 翻译习语最重要的并不在于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 而在于其一, 文化背景知识和习语知识的积累与广泛了解; 其二, 对翻译之根本理念的认识, 即翻译的本质与目的是什么。可以说, 不同的翻译方法体现着不同的理念, 不同的理念会造就不同的翻译风格。很难说孰对孰错, 但针对不同的读者群, 对应不同的时代, 可以也应该在翻译手法上有所偏重。时代在前进, 人们的思想和知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与变化, 翻译理论不应也不会停滞不行, 或是有一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法则, 我们必须不断摸索,不停推敲, 善于观察, 才能找出最适合最可行的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 Betty Wallace. Some Reflections on Proverbs, 1988.
      [2] 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4] 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 朱光潜.谈翻译[A]. 翻译研究文集[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责任编辑:丁晓清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