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试论网络对中国古典诗词传播的作用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答案

    时间:2019-05-01 03:27: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以往在传播中国古典诗词时所凭借的媒介在时空方面有一定局限性,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有所限制。网络媒介的出现,给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播带来了一缕春风,网络使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播更为迅速,使古典诗词的教学更加直观,有利于古典诗词的接受与理解。
      关键词: 网络 中国古典诗词 传播
      一、引言
      文学作品价值的实现不是以其完成为标志的,而是以读者的接受为标志的。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则依赖于文学传媒。“古代的文学媒体远没有今天多,只有口头传说、书写传抄、印刷出版、说唱演出等”。①在古代,读者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接受也可作如是观。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指出了词初期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绣幌佳人”“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而实现,听众在欣赏词时可以全方位地进行(声色俱进)。同样,诗的传播也离不开“绣幌佳人”。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一日,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昌龄则又引手画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因大谐笑。
      这就是著名的“旗亭赌唱”。当时,这种现象蔚然成风。诗词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倚赖于人们的吟诵、传唱,人们口耳相传,诗词流传不已。但这种传播受到时空的限制,当时不可能将歌女们演唱词的场景录下来,人们可以随时欣赏,歌女们只能“巡回演出”,其中耗费的时间是很长的。
      除了这种传播方式外,诗词也可倚赖于印刷业的发展。但一本诗集(词集)印刷发行的周期相当长,而且成本相当高。这给诗词的传播带来了很大障碍。
      古典诗词也可以以词话、诗话的形式进行传播。但词话、诗话若是以纸质文本出现,人们在检索起来受到限制,譬如,想知道对某一作家的评价,得浏览全书,这无疑是大海捞针。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媒介日趋先进,这给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播带来了一缕春风,中国古典诗词将凭借网络进行超越时空的传播,从而使更多的人加入吟诵古典诗词的行列。
      在搜索引擎google中以“古典诗词网”为关键词,搜索的结果不胜枚举。由此可见,网络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播媒体之一,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网络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笔者对此作简要评述。
      二、如虎添翼——网络使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播更为便捷
      以往不管是凭借“绣幌佳人”还是凭借印刷,其传播的速度都有一定局限性。而凭借网络进行传播,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播如虎添翼,其快捷度令人瞠目结舌。因为“网络传播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信息上网的瞬间便可同步发送到所有用户的手中”。②这样,诗词爱好者便可以很快在网上检索到自己喜欢的诗词,等待的时间大大缩短。
      诗词文本可以制作成电子书(如PDF)在网络上传播,不但节省成本,而且节省时间,并且检索起来非常方便,按照自己需要输入作者或诗名或诗词中的一句,即可立刻检索出来。而如果是纸质文本,只知道诗词中的一句,要检索出对应的整首诗词,则无疑是大海捞针。
      如,http://poem.省略/p/soft/list.php设置了六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鉴赏知识”,包括鉴赏理论、基础知识、典故与意象、诗词杂谈等;第二个层次为“诗词鉴赏”,包括先秦至明清以来经典诗词的赏析性文章及多媒体鉴赏等;第三个层次为“诗人介绍”,按时代顺序和姓氏顺序排列;第四个层次为“诗词集汇”,包括跨代总集、断代诗集及主题诗集;第五个层次是诗词软件;第六个层次是站长作品。另外还提供了全文检索。这样,研究及阅读中国古典诗词极为方便。
      再如,http://poetic.省略/gdsc/2qh/000.htm提供了秦汉至明清以来的诗集,按作者编排。人们如果想了解某个作家的作品,点击作者,即可打开包含该作家所有作品的网页;若想了解某位作家的某首诗,可以在“编辑”中找到“查找(在当前页)”,然后输入诗名,即可找到欲找之诗;如果不知道诗的全名只知道其中一句话,只需在“查找(在当前页)”输入此句诗就可很快达到目的。
      三、身临其境——网络使古典诗词的传播更加直观
      网络可以将图片、声音、画面同时传播,这样,接受者可以更直观地感知诗词。比如,某一研究诗词的专家发表了演讲,可以在网络上将其视频材料上传,这样,诗词爱好者可以下载下来,反复欣赏。
      为了使古典诗词的传播更形象,可以针对其内容制作成Flash,然后,将Flash发布到网络上,这样,中小学生们可以看“画”学诗,这种接受方法便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普及。
      再如,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室在网络上发布了古代文学的教学资料(包括讲义、课件、相关图片及音像资料),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全方位感知所学知识。
      四、如切如磋——网络有利于古典诗词的接受与理解
      在许多大型网站,如搜狐、新浪、一搜中中国古典诗词也是一个重要的类别。人们只需输入作者或诗名即可检索到自己喜欢的诗词。因为网络传播具有传统传播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凡是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网民只要动动手指,便可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根据自己的需求作随意查询”。③
      喜欢中国古典诗词的人不可胜数,他们分布在不同地区,甚至世界各地。有了网络,他们可以超越时空,在网上欣赏同一首诗词,互相交流阅读的感受并互相探讨。许多灵感都源自讨论,在讨论中人们的精神高度集中,对方的片言只语都可能成为自己灵感的刺激物。中国古典诗词凭借传统传播方式进行传播,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要想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则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在网络中,“无论是信息发布者还是受众,他们都是网络媒介的共同使用者,有条件的受众,即可以在网上接受信息,也可以发布信息”④,它向大家提供了种种畅所欲言的平台,如BBS、聊天室、论坛、个人网站、电子邮箱等,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对某一诗词的看法,或者对别人的看法提出质疑或认同,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的特点。“网络传播中的‘交互式’讨论具有匿名性,在这种环境下,人的心理状态会更接近他的‘本我’。”⑤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无需面对面交流,不用担心对别人的质疑遭到别人迎头棒喝。如叶嘉莹先生这位诗词研究的专家有个人网站,我们可以通过它来获取叶先生在诗词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和她探讨某一方面的问题,非常快捷。通过聊天室探讨某一诗词则具有实时交流的优势,而且针对同一问题,参与者之众是传统意义上的讨论不可比拟的。   “网络改变了信息组合方式,它的魅力在于将分布于全世界的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以超链接的方式组织到一起,用户只要连接到一个网页,在连接字上用鼠标一点就可以访问相关的其他网页”。⑥我们可以运用网络超链接的优势,进行古典诗词的阅读与研究,这样,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适宜于专题研究。
      五、争奇斗艳——网络有利于古典诗词的创作
      “网络时代之前,所有的公众媒体都是自上而下的,都缺乏真正意义的民间基础。网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建成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平台,使得公众能以平等身份参与和分享信息”。“网络的普遍性、公众性和互动性,都比传统媒体给诗词带来更好更多的机会。在前网络时代,诗词爱好者若不加入诗词协会,大抵难有交流机会。网络彻底改变了这一状态”。⑦
      当前已有网站,如铁血社区,专门开设了古典诗词创作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网友们发布自己创作的古典诗词,这样自然而然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大家可以较量技艺,找出差距,为了能迎头赶上,重新研读中国古典诗词。这样无疑促进了古典诗词的传播。
      长沙举办了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大赛以网络投稿为主,占来稿总量的85%。此次大赛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大陆的诗词爱好者投稿踊跃,港、澳、台地区,以及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也积极参与。此次大赛投稿方式实行网站软件、电子邮件、邮局信函、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等所有现代通讯方式收稿。⑧
      凡是有文学BBS的地方就能找到古典诗词栏目,聊天室也成为网络诗人每天即兴吟咏交流的场所。其中以天涯诗词比兴、榕树下的诗词曲赋、中华诗词网、国学网、中华国粹网、九天文化网最为鼎盛,此外还有数十家有名的诗词论坛,联都网就是一个专业的楹联论坛。⑨
      更有用网络工具、填词软件等古典诗词创作的手段。《填词专家组6》(软著登字第047382号)是一个古典诗词教学及辅助创作软件,它在《填词专家组》(2.07版,2002年发布)的基础上,重新改写创作引擎和创作界面,在自然化的填词过程中,自动完成格律、音韵采集分析和智能提示,使诗词爱好者远离死记硬背诗词格律的枯燥,轻松享有填词作诗的乐趣。该软件附有“在线格律查询系统”。
      对此种手段,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使古典诗词创作成为技术活,丧失了诗的本质;有人认为这种方式事半功倍。大家为此展开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恰恰反映了人们以网络为平台探讨古典诗词的创作。
      六、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古典诗词的爱好者及研究者可以极快地获取所需资料,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古典诗词的传播在广度、深度上均得以开拓,从而,古典诗词可以走向世界,人们资源共享,从不同角度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古典诗词从此成为“宠儿”,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焕发出奇异的光彩。网络给予了中国古典诗词一方开阔的天地,在这方天地里,中国古典诗词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因其年代久远而失去魅力。它如同陈年佳酿,经久弥香。
      注释:
      ①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4.
      ②③④⑤⑥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33,35,50,53,36.
      ⑦古典诗词网上开花 年轻一代成为诗词创作主力.中华读书报.
      ⑧网络让古典诗词走向复兴.长沙晚报,2011-04-15.
      ⑨网络让古典诗词走向复兴.长沙晚报,2011-04-15.
      本文得到“基金项目: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1JSJG163);金陵科技学院2010年校级教改研究课题(2010JGXM-8)。”资助

    推荐访问:试论 中国古典 诗词 作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