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如何提高安全意识_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摭谈

    时间:2019-01-26 03:28: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启动器,是创新精神的摇篮,无论古代中国还是古代西方都十分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尤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人类的文明史就是问题的演变史。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新的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问题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启动器,是从未知通向已知的桥梁,一切科学发明和伟大创造都从问题开始。张衡对灿烂星空的思索使他成为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他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还使他成为数学家、地质学家、气象学家、哲学家、水利专家、文学家、大画家,他通五经、贯六艺,是我国古代的通才。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创立了万有引力学说。
      中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谓源远流长。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并要求学生“每事问”。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也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宋代教育家张载更明确地强调“学则须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
      古代西方,也十分重视问题教学。西方哲学史上有这样一段佳话。在英国剑桥大学,维根斯坦是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一次,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由此可见,问题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的重要!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磨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那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第一,可以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开发学生智力。哲学家帕斯卡说过,人是一颗芦苇,但是,他是一个会思想的芦苇。恩格斯说:人的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人的高贵在于思想。语文教师当用问题之甘霖浇艳学生思想的美丽之花。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 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首先,班级要有融恰的人际关系氛围。一株幼苗,只有当阳光、水分、空气、温度都适宜的时候,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同样,和谐融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土壤。师生间和谐、平等、民主,学生在课堂上或面对老师才不会产生焦虑感、紧张感,学生才会有思考问题的宽松氛围,才会有披露灵性之光的条件,才会充分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有问题才敢问。同学间团结友爱,相互间才会提出和讨论问题,第二,要尊重和鼓励学生提问。要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欢迎学生争论问题,允许学生出错及纠正问题,表扬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有问必思,有疑必问,培养其问题性心理品质。
      
      2 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和主体意识。马斯洛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积极的心态决定着人生的命运。
      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2.1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成功?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说,成功不仅是指答问成功,学生能够质疑问难,他就走向了成功,就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成功。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未知世界的钥匙。为此,教师设置的问题应难易适度,过难或是过于简单的问题都无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而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无论学生提出的是简单的问题还是复杂的问题,解决了简单的问题还是复杂的问题,都应当予以鼓励,使他们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2.2 尊重学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的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学生受到了别人的重视,有了自我炫耀的机会,自尊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或得到了基本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因此,教师要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多给学生发言机会,尊重学生人格,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呵护他们的自信心。
      2.3 赞赏学生,激励自信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斯。雷尔说:“赞美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马克,吐温说:“可以说人的不是,不可伤人的自尊;可以公开赞美,不要私下里责备。”老师的赞美是学生渴望的奖赏,它能激励、鞭策学生,震动学生的情感,唤起自尊之心,扬起理想的风帆。老师赞赏的阳光雨露定会使学生的自信之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3 培养学生的问题欲望。教师可精心设置问题的梯度,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喜欢提问。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对未知问题或事物不仅弄清楚它“是什么”,还要弄清“为什么”和“怎么样”,让学生灵活变换思考和提问的角度。当学生养成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他们的问题欲望就产生了,这种欲望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驱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4 创设问题情境。
      4.1 设置类比情境。例如,在教学《我若为王》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假如我们都回到了古代,你做了皇帝,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学生讨论答问时作出了种种设想,有的学生的设想与课文情境基本吻合。这样设置问题启迪了学生思维,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真可谓一箭双雕。
      4.2 设置矛盾情境,如教学课文《拿来主义》一文时,可问学生“课文的题目是‘拿来主义’,可是课文的开头部分却先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否偏题了呢?”师生讨论互动发现,由于闭关主义导致了落后挨打,只得奉行送去主义,而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媚外投降,将使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故只能实行和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这也就从反面论证了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4.3 设置生活情境,如有这样一道语言运用题:根据情景把下面的词语连成一段话,(词序可以调动,每段在50字左右。)
      ①用“风、雨、树”表达自己获得荣誉、受到表扬时的心情,
      ②用“风、雨、树”表达自己遭受挫折、受到批评时的心情。
      指导学生完成此题时,可先让学生根据给定的词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构想一幅画面,再启发学生人的心情不同时,景物也带上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即移情于景。学生组织好答题语言,此题就完成了。
      此外,应将问题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巩固练习、教学检测中都应充分考虑问题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虽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非朝夕之功,但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语文素养之花必将愈开愈艳!

    推荐访问:语文 意识 培养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