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_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间:2018-12-23 19:51: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笔者认为,诵读优秀古诗文有益于学生陶冶情操,增强人文涵养,健全人格,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提高审美感觉和鉴赏能力,是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就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记诵 人文素养 全面发展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古诗文的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古诗文的比重在初中课本中越来越大。但长期以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大,有的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古诗文的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学好古诗文呢?实践证明,记诵不失为教好古诗文、学好古诗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优秀古诗文内涵丰富,意存高远,蕴涵哲理。诵读优秀古诗文有益于学生陶冶情操,增强人文涵养,健全人格,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提高审美感觉和鉴赏能力,是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的众多国学大师,虽然他们的治学方法各不相同,学术成绩也各有千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博闻强识。大家所熟悉的王国维是如此,鲁迅是如此,巴金先生和钱钟书更是如此。巴金先生不是在青年的时候就会背诵《红楼梦》吗?于是才有他的《家》、《春》、《秋》等传世之作。钱钟书先生从幼年起,不仅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词,就连《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以及《七侠五义》、《说唐》等古代小说,“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在他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再加上他超人的智慧,所以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才能旁征博引,得心应手。那些著作等身,文学造诣极高,名扬国外的大学者们也都是必须经过背诵这一关的磨练的。
      那么,如何才能事半功倍地背诵好优秀古诗文呢?
      有人可能会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样才记得牢。诚然,要理解,就必须有老师的讲解。回顾一下我们的学生时代,优秀的古典诗文学了不少,我们老师的分析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透,但过了不久,对老师的分析就剩下片言只语,唯独比较熟悉的还是勤读勤背时所养成的那份语感!
      有感于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少讲多读,少讲多背。
      古人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都强调了多读、多背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年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初中生,大多正处于十四五岁这一年龄,他们有记性,但他们年纪小,阅历浅,视野窄,知识积累少,悟性相对较差,老师讲得再多,他们都不能透切领悟。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地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过:“从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得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综合应用的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炼,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透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肠刮肚。郑板桥就有这样的体验:“倘能倒背如流,则下笔思潮汹涌,不患苦涩矣。”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一次书面发言中曾回顾了自己从小学一年级起背诵古诗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七十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到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十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境界。”
      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懒于朗读,不愿朗读,甚至认为朗读是浪费时间。那么,怎样养成学生多读、多背、勤积累的好习惯呢?
      叶圣陶先生说:“习惯不是一会儿就会有的,也得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也用一些强制功夫。”这就说明,要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诵读习惯,就必须进行必要的强化手段。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要采用激励方法。
      我们可以以小组、以班级或以年级为单位,甚至在全校范围内适时进行古诗文背诵大赛,谁能在规定时间内背出数量最多的古诗文,就冠予谁“诗歌小能手”的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我们可以经常给学生朗读一些范文,告诉学生,这些范文就是恰到好处地引用了一些古诗文,所以增添了文采,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获得了教师的青睐。
      我们可以指定某一事物或情景,让学生用诗歌进行描述。例如看到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夏,可化用李白的诗句“危楼�百尺,手可摘星辰”;看到雨后彩虹,可套用毛泽东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看到兄弟或姐妹的吵架场面,可套用曹植的诗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试想想,一个语文教师,讲话拖泥带水,拉里拉杂,颠三倒四,文理不通,或者干巴枯燥,平淡乏味,学生能爱听吗?反之,如果你在课堂讲课中对于相关知识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名言警句,脱口而出;诗词歌赋,广征博引,学生能不折服你吗?学生一旦折服教师的广博知识,就可以强化学生的“向师性”,加深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建立健康正常的师生关系;同时学生还可以从教师的求知精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勤奋学习的精神。
      当然,我们强调读、背的最终目的在于用,试想想,学生在写“勤俭”为主题的作文时如果能引用李商隐的“历览前贤与国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写春天的散文时能引用刘长卿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在写青年人应树立远大理想的文章时能引用毛泽东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写人际关系的文章时能引用陶铸的“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在写积累的重要时,能引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土,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名诗名句时,读者能不“前一亮,心头一喜”吗?如此,学生写起作文来还愁没有源头活水吗?

    推荐访问:源头活水 如许 为有 问渠哪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