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谈]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时间:2018-12-23 19:45: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针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具体从四个方面进行有益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前言   
      新课程理念像一股清新的海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数学课堂,不时带给我们新鲜与活力。面对课程改革,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思考新课程究竟新在哪里,我们将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新课程理念实施于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更具活力。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是多种多样,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例:教学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一课,教材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火车、电梯、缆车和风扇、螺旋桨、钟摆运动的实物图,让学生结合实际,观察和想象它们的运动,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教学中可用视频依次播放火车、电梯、缆车和风扇、螺旋桨、钟摆的运动画面,让学生边看边做出相应的动作,初步体会它们的运动方式是不一样的。再让学生按不同的运动方式分类,深刻体会平移和旋转不同的运动特点。这样的动态演示,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做一做、想一想的过程中建立了清晰的平移和旋转概念。
      
      2. 有效提问 激活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思维的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问题是实现思维转变和层层递进的纽带和桥梁,是新知识、新思想萌生的“光源”,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诱导学生深入思维和深度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张扬学生的个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活学生思维:
      (1)把握提问的时机
      一堂课教师不能不提问题,但也不能随意提问。最佳的提问时机,应当是在学生学习处于理解问题有疑难、思维需深入、规律探究遇困时及时提问,以此引领学生深入高效地学习。
      (2)把握问题的难易度
      准确把握问题的难度,不仅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备一定的思维强度,使学生“跳一跳,摘个桃”。因此,我们的提问一要有挑战性,预设的问题或课堂中临时捕捉的问题应能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愤”、“悱”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而推动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二要有宽泛性,一开始提问问题可适当宽泛,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再缩小问域给学生解决问题明确一点方向。
      (3)注意及时追问和反问
      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在被动接受中形成的,而是在不断的问题“刺激”中练就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离不开教师的问题引领和长期训练。所以教师要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不够时,教师要及时追问和反问。
      
      3. 引领探究 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领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们应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可以让学生各自取出书本、练习本、手帕等物体,仔细观察并用手轻抚,指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再让学生用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议一议它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讨论,互相补充,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概念。此外,还可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例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探索和交流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等过程,不仅知识、能力得到完善和提高,也培养了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4. 联系生活 加强实践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具体、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这既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大数学观”,同时也是实现数学教育基本目标的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学习新知,到练习应用,都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实践活动。
      例: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学注重三个层次的生活实践:
      (1)课前体验生活。课前要求学生到超市了解有关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绘制成价格表。通过深入生活实践学生获得了有关小数知识的感性材料,并体会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减少他们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而且增加了学习兴趣。
      (2)课中联系生活。课中把新知识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主探索数学问题,可充分利用学生平时使用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学习小数:1角可以写成0.1元;1分可以写成0.01元等,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并掌握小数的初步意义。
      (3)课后服务生活。当学生认识了一位、两位小数后,可以组织一次“今日我当家”的小组活动:让学生用平时攒下的零花钱到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几样自己喜爱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说出各种物品的价钱,用小数表示出来,再把按价钱从高到低排列起来,以此得出小数大小的概念。
      
      小结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其理论研习,唯此才能用足用活新课程理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数学课堂。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 改革 新课程理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