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关于家国情怀的作文800 [梁东诗词的博大人文情怀]

    时间:2019-05-11 03:26: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久闻梁东先生的诗名,阅读《梁东诗词选》和《梁东诗词新作》之后,确信此名不虚。梁东先生乃当代诗词大家,他的诗词创作成就,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当代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梁东先生是安徽安庆人,他有散文集《家住长江边》和诗文综合艺术作品集《开窗放入大江来》,是抒写和怀念安徽、安庆的两本诗文集,梁东先生是皖江杰出诗翁,他的创作成就,是安庆的骄傲、安徽的骄傲。
      梁东先生的诗词,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在诗词中所体现的博大人文情怀,他的诗词所蕴含的是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是中华民族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是百折不挠的阳刚之气。这是极为可贵的。作为一个诗家,梁东先生关注的是世界风云、民族疾苦、社会民生,他的作品,一扫当前文艺创作中那种说不完道不尽的小做派、小情调和那种扭扭捏捏的缠绵病态之风、低俗之风。梁东先生诗词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文学精神、文化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真正传承与发扬光大,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忧患意识,是梁东先生诗词关心国家命运、民族疾苦的强烈表达。1999年庆祝建国50周年时,改革开放取得了初步成就,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国内一派稳定祥和,国人理所当然地沉浸在一片欢腾喜庆之中,梁东先生也和全国人民一样,为共和国开始走上繁荣昌盛之路感到兴奋,但他又别具另一种情怀,那就是他在欣喜的同时,更多地想到了美国在那年的5月8日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想到了日本还不断在东海制造事端,想到了我们所面对的并不是天下太平,于是在《国庆五十周年并世纪之交感赋》中他一开头便写道:“知年莫忘未知年,”紧接着又写出眼前的严峻事实:“西风却自卷硝烟,”继而告诫人们“休教南山闲放马”,必须“三尺龙泉作枕眠”。他的这些诗句,似与当时的喜庆气氛有些不相协调,但又的确是诗人经过深刻思考之后忧国忧民的由衷之言,也是当时国际风云的真实写照。2000年,在《望海潮?贺兰山——献给新世纪》中,他触景生情,又想到了“坚甲铁蹄,金瓯破损,芦沟晓月如盘”,不由得发出了“血肉长城筑起,世纪莫离鞍”的呼声。200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感赋(一)》中依然十分警醒地告诫国人,不能为胜利所迷惑,大声疾呼要“枕戈犹达旦”,并善意地质问那些有点麻木有点麻痹的乐天派:“胡为放马诗?”诗人的这种忧患意识情怀,在写给老友的诗篇中,也时时涌上心头,《赠老友原海军航空兵政委单大德》句曰:“夜夜遥天升虎帐,长城无日不心头。”单大德已不在海军航空兵政委岗位了,诗人自己也没有过戎马生涯,然而他们的心却是相通的,那就是时时关心祖国的军威军势,时时关心期盼国防的强大,之所以如此挂怀,正是诗人牢牢记住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外族入侵的血泪痛苦,他要将中华民族曾经割地赔款的耻辱和由此而导致国弱民穷的教训传之子孙,世代不忘。同时,他也劝导那些称霸尚武的超级大国不要穷兵黩武、不要动不动为自己的利益而刀兵相向,其实,战争给他们的人民同样也带来无边的痛苦,2007年他访问诺曼底所写的两首诗词,就是站在这个高度的作品,在《诺曼底美军公墓听军号声声》中,他对二战中诺曼底登陆美军阵亡将士表达了“风悲号角雁声远,血暖星河月影浮”的哀悼之后问道:“无尽低回如动问:人间征战几时休?”接着,他又写了《浪淘沙?诺曼底美军墓》,在赞美美军“不是滩头拼死士,休唱和平”之后,严厉谴责:“何处乱云生?油气蒸腾。为谁苦雨为谁晴。又是三千十字冢,大漠云横。”不就是为了石油和天然气嘛,可以通过正常的国际贸易购销渠道来获得嘛,何必发动战争去掠夺呢?不仅害苦了伊拉克的老百姓,也害苦了美国老百姓,三千多美军尸袋运往美国本土,三千多美国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难道不是当权者们称霸尚武的责任和罪过吗?
      与诗人忧患意识相应的是,他对那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作出了贡献作出了牺牲的民族英雄,尽情地歌颂,大声地礼赞,他写到了邓小平、写到了黄兴、写到了焦裕禄,写到了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写到了汶川抗震的英雄儿女,写到了开平南楼司徒七壮士,还写到了交警、电工和煤矿工人等等。对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诗人充满了崇敬、赞美和感念之情,他写了《长相思》九首,分为三章,“沉也成,浮也成,直与黎元共死生。笑谈身后名”,简练地刻画出了邓小平不顾个人荣辱,和祖国和人民大众生死与共的精神风貌;“神也惊,鬼也惊,摧枯拉朽斩棘荆。胸中百万兵”,将邓小平的胆略气概,将他那种“钢铁公司”的大无畏精神,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都写出来了;“车长鸣,船长鸣,宇内寰中共此声:声声念小平”,描述的则是邓小平逝世后,全国人民对一代伟人的深深怀念。《为〈黄兴颂〉诗词集而作》这首诗,实际上是为黄兴而作,而不是为《黄兴颂》而作,“无公谁辅千秋业,有史君书百代宗”,翻用章太炎为黄兴写的挽联“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准确地描述了黄兴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感人业绩和重要地位,“一寸丹心惟报国,三生天命为屠龙”,则对黄兴的舍生取义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美,这也是对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知识界一大批仁人志士的评价和赞美。《焦裕禄诞辰八十周年》,对焦裕禄“忧济元元摧五内,辛勤夜夜连三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原处处唤英名”则是极力推崇这位县委书记的崇高精神境界及其影响力量,希望有更多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当权执政者以焦裕禄为榜样,关注民生,造福民生,这首诗在怀念歌颂焦裕禄的同时,其针对性和现实性是不言而喻的。2003年的抗“非典”和2008年的汶川抗震,是梁东先生诗词的两大主题。如果说《战瘟神——献给医护工作者》,是写给那些奋战在第一线的白衣战士和科研人员的,是歌颂他们“死别妻儿不瞑目,誓下黄泉觅疫苗”和“须知非典缘何典,且看魔高抑道高”的忘我精神的,那么《端阳——喜见“非典”疫情“零”报告》,则充分表达了制服“非典”之后,诗人的欣喜之情,“京城又见酒旗扬”“超市通风各执筐”“厨下欣闻菰粽熟”等句,使这种欣喜之情跃然纸上,我在读这首诗时,很自然地联想到杜甫的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确堪与比美,难怪霍松林老先生在序言中特意地高度评价推荐。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引起了诗人的极大关切,他满怀深情地写了抗震组诗,在那首《寄汶川》中他写道:“拼将衰朽心头热,加压加温输汶川。”那时诗人已是年过古稀高龄,但他还要“加压加温”为抗震救灾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何等广阔博大的人文情怀!那首《帐篷绿洲》,表达的则是诗人对灾区灾民的无尽牵挂,当他从荧屏上看到灾民在连片的帐篷里起居有所安定,展现的是“一阵弦歌回故野,无边稼穑起神丘”的画面,诗人悬着的一颗心暂时放下来了。在组诗里,诗人除写旧体诗词抒发他的情感外,还奔放地写了一首新诗《下半旗——写在汶川大地震哀悼日》,在诗中,他反复吟唱:“今天,我低下头,不是为了哭泣。”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诗人高声回答道:“今天,我低下头, 明天,我重新昂起!”这不是诗人一个人的声音,是整个汶川地震灾区人民的声音,是四面八方援建地震灾区的声音,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声音,几年之后,诗人的吟唱、诗人的期待、诗人的向往,都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全国各地援建汶川地震灾区的项目都已圆满地完成,灾区人民在一片废墟之上,重建了自己的美好家园。诗人是多么的欣慰呀,他为他的诗篇写到了亿万人民的心里而欣慰!《冰雪五章》是诗人对普通劳动者的颂歌,“传令三军三万里,接通十亿上元灯。”诗人笔下电工“战坚冰”的形象何等豪迈,《等待》抓住的是抗冰雪的一个瞬间,“迎风人去食还温,年夜无从辨晓昏”,一有需要,哪怕是正在吃年夜饭,也立即丢下饭碗奔赴第一线,诗人并未写明他笔下这位工人兄弟从事的是哪一个行业,他所写的是包括所有行业、各条战线,水工、邮电工、养路工、铁路工等等,一声号令,全都奔赴自己的岗位,正是这个大写的劳动者推动着祖国各项事业不断前进,在我们的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诗人对劳动、对劳动者的尊敬发自内心、溢于笔端。还有“南国千秋尊七子,江声日夜唤司徒”,读着这样的诗句,读者也会和诗人一起,对开平南楼司徒七子坚贞不屈、抗击倭奴的英雄壮举油然而生敬意并激发出一腔爱国热情。   以上所述,简略讲的是梁东先生诗词的大题材大主题,出于他的政治敏感和关心社稷民生,他极善于抓住大题材,极善于表达大主题。读他的诗词,也可以看到,他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他的情感十分细腻,他的亲情诗词也写得非常好,他写了《课二孙读诗》(二首)、《鹧鸪天?二孙》、十首《十六字令?悠》《男儿当自强》等,都是写给他的一个叫旦旦、一个叫悠悠的两个孙子的,诗词中充满着“新词唱罢乐颠颠,架起心灵热线”“且共含饴秉烛游”的无限乐趣,“悠。性起管它风马牛。十八扯,我有意识流”“悠。‘大雪飘飘’林教头。跟着哄,重唱会偷油”,对他二孙儿聪明天真又有点儿顽皮的描述,真是惟妙惟肖、令人捧腹,在梁先生的这几首诗词中,对于两个孙子他无限宠爱,十分平等、十分随和,但他对孙子终归有由衷的期待、严肃的要求,那便是“身在瀛海外,心系我炎黄。洋名是‘奥古’,旦旦本姓梁”“说千并道万,男儿当自强”,他不是从小我出发,而是期待他们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炎黄子孙。他在诗词中不但充分表达了他和自家孙儿的绕膝之欢,还写了他的诗友俞乃蕴先生“老帅原来溜号”的乐趣,那首《西江月?赠俞乃蕴》,对俞老兄“老谋深算对儿曹”、对俞老兄祖孙“老小双重春色”也是一个美好幽默的刻画。梁东先生的亲情诗,还体现在他对故乡的亲情上,他笔下关于安庆的诗词写得多,也写得好,《长相思?归来曲》八首、《长相思?回乡》五首,还有《读〈皖江文化丛书——老安庆〉》《致重庆乡表姊马自持老人》等,将梁东先生的乡情真挚、亲切、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作者的诗词里,写了大龙山、二龙山、集贤关、南水关、盛唐湾、石牌湾等地名,诗人巧妙地将这些地名与当地的风物历史联系在一起,生动而鲜活,毫无单调枯燥之感,集贤关、南水关之后紧接着一句是“古道雄风剑气寒”,立即使人想到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刀光剑影如在眼前,如今这里已是一片升平快乐,使人顿生世道沧桑,今昔巨变之叹;“青竹床,紫竹床,小罗轻扇伴月凉,人依秋海棠”的景象,是那样引人入胜,诗人描述的是普通市民,也可能是他自己和家人月夜纳凉的情景,十分生动,月光之下,有了年头的竹床由青变成紫红色的了,这小竹床就置放于小院里的海棠树下,人躺在竹床之上,轻摇小扇,看着花的影子、叶的影子照映在墙上,心里默诵着牛郎织女的故事,那情调略带小户人家的伤感,却又充满着甜蜜的情趣,非常逼真,体现出作者对普通市民生活的熟悉和对他们命运的同情。“燕子呢喃几度春,无从问旧邻”,翻新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诗意,充满着对“旧邻”怀念不已的深重感情,“草有根,树有根”“儿时梦最真”等句,则准确细腻地描述了诗人思乡情切的内心活动。“江风穿雨巷,石板踏儿歌。膏润余良记,茶融梁饮和”,又引起了多少老安庆的无尽怀念。“梁饮和”是梁东先生祖父经营的茶庄,我没有喝过梁饮和茶庄的茶叶,但用过余良卿的膏药,安庆农村和别的地方许多人都用过,对疖、疮特别有效,一贴就好,又很便宜,我和许多农村人至今记忆犹新。遗憾的是,在梁东先生的亲情诗里,没有读到他写的爱情诗,梁先生感情如此丰富,爱情诗也一定引人入胜,只是我们还没有读到罢了。
      在梁东先生的诗词中,唱酬诗词数量不少,写得也极好,和他互相唱酬的都是文学界、科技界、书法界的耆宿,如霍松林、启功、钟家佐、杨叔子、沈鹏等,这些老先生们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成就卓著,诗词造诣也很高,梁先生和他们唱酬,高雅、健朗、别具一格。“透视人间真有鬼,翻知天上本无神”,是《和钟家佐〈八十初度〉》中的两句,真是掷地有声、尖锐深刻,“真有鬼”三字,将现实社会中那些见不得阳光的丑恶、腐败概括得十分精准简练,给人以广阔的思考空间,这也便超出了一般唱酬诗的审美范畴。另一首《途中赠老友家佐兄》,“闲来草帽斜遮面,半是诗情半是歌”两句,将钟家佐老先生在某个场合唱《草帽歌》的那种烂漫可爱的老顽童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钟家佐老先生是广西政协原副主席、书法家、诗词家,梁东先生和他的人文情怀是相通的,友谊特别深厚。霍松林老先生是文学界的泰斗,也是梁先生所敬重的诗人,在《敬和霍松林老〈九十自寿〉两首》中,他写道:“红枫又灼重阳日,大寿何妨鬓有华。”何等飘逸潇洒,何等旷达乐观,既是写给霍老先生的,也可看成是诗人的自勉自励。此外,写给启功、杨叔子、沈鹏、刘征等的诗词,也十分耐读。
      梁东先生的诗词,不掉书袋、不用奥典,他反对“套话泱泱”,追求的是“陈言务去,掷地有声”“三秋树约,二月异花香”(《满庭芳?韩文公墓前》),诗词语言大都明白如话,“鸡头米”“一犁雨”等等皆入诗中,又音韵优美,所以好读好记,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他所取得的成就虽然十分丰硕,但他非常低调,“‘才偏缺贝’华光浅,‘秀却添金’底气微”是他《八十自白》里的两句诗,非常自谦,又幽默风趣,也是梁先生内心世界苦涩无奈的写照,同时亦道出了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辛酸。尽管如此,梁东先生还是要“艺苑躬亲防水货,德怀顶礼拜真人”,还是要“何当翦尽南山竹,摹写三苏到白头”(《三苏祠》),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壮心不已的精神,非常值得敬佩。
      在欣赏领略梁东先生诗词优美意境优美音律的同时,也有两点疑问,就此提出请教。一是《阿克苏之咏》第三首《胡杨行》,其中有两句曰:“沧海一粟左公柳,焉比万世胡杨林。”赞扬胡杨树的“生当千年中天立,死亦千年干不曲。卧逾千年骨不朽,生死沙场三十纪”,并引为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是非常精当的,但如果以此贬低左公柳,似觉欠妥,清人杨昌濬诗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是赞扬左宗棠当年率部守边时于军务之余植树造林的,“新栽杨柳三千里”何等气派,而且也极具现代精神,左公柳是“新栽杨柳三千里”的代表,现在仍郁郁葱葱,我觉得同样值得赞扬;二是《达拉特组诗》的第八首《咏遗鸥》,诗人自注:“借用杜工部《客至》诗意用之。”杜甫诗《客至》中有“春水”“群鸥”等词语,但杜诗的诗意诗眼我觉得似在最后两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表达了杜甫在看清世态炎凉之后的那种归于平静归于淡泊的平民情怀。这首诗说借杜工部诗意用,似不准确。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祝梁东先生福寿康宁,诗词书法作品老更成,“万顷烟波腕下生”,“青史共李杜流芳”。
      作者档案
      唐先田:男,1944年生,安徽省宿松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学学会会长,编审,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作有《寻找生活主旋律》《红豆集》《文论长短录》《追求和谐》《随意集》《中国散文小说简论》等。

    推荐访问:博大 诗词 情怀 人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