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百度阅读 [“比”出来的阅读]

    时间:2019-04-06 03:20: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比较阅读是一种很智慧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运用智慧引导点拨。首先善于把握比较的“度”,其次注意选择好比较阅读的类型,同时还应运用教育机智,在比较中为学生寻找学习机会。
      【关键词】比出来; 阅读; 美丽; 语文; 风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44-01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比较是人类重要的思维过程和活动。“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确定事物异同。因此,乌申斯基也说:“比较是思维的基础。”语文是思维的文学表现形式,只有在比较鉴赏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文本之间的矛盾,分辨出各自的特点,体会出文章的个性,促进对作品的深入分析。因此,比较阅读无疑是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让比较阅读占有一席之地。
      一、善于把握比较的“度”
      比较阅读,旨在通过比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也就是要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事物共性,弘扬阅读个性。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和文本搭建比较对话的桥梁,帮助完成比较阅读过程中阅读内容与学习主体的时空对接。学生的情感和记忆才会被真正激活,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真正的快乐。 尽管很多文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多或少的找到一定的联系,但作为比较阅读教学而言,我们的目的是想通过对文本的比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研讨文本内在规律;是想通过对文本的比较作为范例,教给学生比较探究的方法。因此,比较阅读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可比性原则:
      第一,材料之间一定要有可比性。 实施比较的前提是比较材料之间一定要有可比性,没有可比性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选择的文章之间在内容或形式上一定要有某种联系,或相似,或相异,或相关,不能随意将互不相干的两篇文章生硬的拉在一起让学生比较。总之要选择真正具有可比性的作品进行类比分析,比较鉴别。比如杨万里的《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都写荷花,这是内容上的相似性,只是所写季节不同,手法也有别。前者是写初夏池中之荷花,运用清泉、柔风、蜻蜓等景物烘托;后者写盛夏荷花,正面泼墨,着重点染色彩,兼以夸张修辞。这就形成了可比性。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比较是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只有对文本进行比较,才能发现它的特点和规律。比较阅读常在有共性的文本间进行,了解文本的共性的同时,以了解其鲜明的个性,如匠心独运的构思,优美生动的语言等等。
      第二,要体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本身就是有目的的活动,比较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一定的教学目的。如果比较的文章没有可比性,比较阅读就无法进行;如果材料的选择不体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就显得无的放矢。比较文内主人公心情或感情的变化,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理解作品内容与主题。比如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杞人的心情变化,由忧变为喜。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支点,我由此出发提出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生而言,比较材料选择的难度应该遵循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学生的能力层次,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选择比较阅读的类型
      1.写法相同语言表达不同的文本比较。 此比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魅力。语言是丰富多彩而又变化无穷的,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词语组合,不同的语言风格等都有不同的语言内涵。
      《春》和《济南的冬天》是文情并茂的传统写景名篇,通过比较阅读除了让学生认识到两篇文章都具有意境优美、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美的陶冶,美的洗礼外,还应重点品味揣摩它们的语言。
      2.文体相同写法不同的文本比较。 此比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手法的多元化。写作手法多种多样,不同手法,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泰戈尔的《金色花》与冰心的《纸船》文体相同——现代诗,主旨相同——表达对母亲的深情倾诉。如果说冰心的《纸船》要学生重点揣摩其中的“泪”与“悲哀”的话,那么《金色花》就应该琢磨它的“笑”与“童趣”。
      3.主旨相同文体不同的文本比较。此比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体裁选择的灵活性。相同的主旨,不同的体裁表现,其角度、情感、感染力、表现力也各不相同。
      如:如何正确对待得与失,周国平先生写了两篇文章《白兔和月亮》与《习惯与失去》。《白兔和月亮》采用寓言形式,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习惯与失去》是一篇议论文,作者从丢失自行车谈起,从人生、爱情、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方面全方位阐述得与失的关系。告诉人们有得必有失,失去是人生的正常现象,要习惯于失去。
      比较中寻找学习机会
      比较也可以运用于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教育机智,这不仅为教师“解围”,更为学生赢得学习机会。
      教学《在山的那边》这首诗时,朗读当然是重点。一学生在朗读时,将“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的“伏”读成“爬”;将“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中的“漫”读成“浸”。听到此朗读错误时,我没有用“××字读错了”来评价完事。而是设计一问题:“爬”与“伏”,“浸”与“漫”能互换吗?为什么?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朗读,同时就有思考参与了,他们在对比着效果的不同。有说“伏”这个动作更充分表达痴想的心理特点;有的说“漫”这个动词与“海潮”搭配恰当,效果好。我听到孩子们的收获,心中充实的是欣慰,也为自己的策略运用而庆幸。
      其实学生的这一“错误”更促成了一种学习方法,即用“比读法”体味词语表达效果。
      还有一次教学《看云识天气》时,我要求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一学生把“姿态万千”误背成了“千姿百态”。其他学生早按捺不住了,抢着说出他的错误。我示意学生不要“指责”,然后设计一问题:“姿态万千”与“千姿百态”有什么区别?学生开始思考探讨,七嘴八舌开始交流,有说“姿态万千”比“千姿百态”内容更丰富,有说“姿态万千”比“千姿百态”表达的姿态更多等。
      教育教学机智并非既得的,而是在一份用心中萌发出来的,在一种细心中呵护成长的,教学也因此更动人。
      综上所述,比较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充实知识,成长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发现各民族、各地区文学的风格和特点,以便取长补短,促进融合,有助于学生“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营养”学生能够学会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来审视不同的国家、民族,学会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不断丰富人文情怀、感悟人文精神。比较阅读,阅语文风景,悟成长风景。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推荐访问:阅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