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探析】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时间:2019-02-11 03:31: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手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本文从和谐的师生关系意义出发来分析怎样建立新课程目标下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和谐 师生关系 教育
      
      一、引言
      
      要追求教育的成功,就要协调好教育主体和各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凭借爱和尊重,教会学生肯定自我,热爱、尊重自我和他人,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与他人建立各种和谐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成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发展相和谐的人才。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
      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它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所以,教师应真正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身心健康、活泼、有个性地成长。
      
      三、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三要素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既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而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构成主要有如下三方面要素:
      1.真诚(realness)
      教师将自己的内心思想情感真实地向学生敞开,可以帮助学生将他们的内心思想情感向教师敞开,这就达到了师生之间的有益交流和相互促进。这种观点与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形成明显的对比。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通常是作为拥有高人一等的知识、才能和道德的“传道授业者”的面目出现的,教师们受这种传统看法的深刻影响,已经深深地“内化”了这种传统的“职业角色”。实际上,这样的教师无异于“一本会说话的教科书”,没有他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者说不暴露他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学生所努力的目标就是在教师看来是“正确的”或“好的”事。而在这种相互掩盖内心真实感受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气氛中,可能比较容易造成相互瞒骗以至相互欺诈的“伪君子”品性。
      因此,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着真实的影响。学生们需要一个完全生气勃勃的人,一个能坦率交谈的人。当教师无意影响学生时,他的蓬勃的生气倾注于学生们,极其有力而彻底地影响着他们。
      2.认可(acceptance)
      教师必须对学生有根本的信任和认可,即教师对“作为具有他自身价值的一个独立个体”的学生的完整性应给予充分的尊重。认可不等于赞成与同意,而是承认某个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他自己的立场上看有存在的权利和理由,承认他的思想情感同他人、同教师的思想情感有同样获得尊重的权利。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才有可能同学生一起分享与体验他们的思想与情感。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是如此经常地觉得教师比他们自己懂得多、高明得多,以致害怕向教师暴露自己的思想情感,害怕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时处处觉得“不安全”。反过来,教师也存在着一种“不安全感”,他们可能会将学生的提问当作是对他们的知识和权威的挑战。在这种师生相互存在戒意的心理气氛中,教育的无效性可想而知。
      3.移情性理解(empathicundstanding)
      这是一种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及客观世界的态度。这种态度与常见的那种评价性态度极不相同,后者所采取的是“我理解你错在何处”这样一种表达方式。这种移情性理解的特征之一是它的“非判断性”,指的是教师不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品性等作判断,不对学生作定性评价,而只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尽管学生们的思想观点有时候是肤浅的、不成熟的,但这对于他们自己而言是足够的。比起传统教育的种种结论性的评价来,这种态度是更为有效的。
      可以看出,这三个条件基本上是围绕学校教育中的师生之间的新型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提出的,尤其是对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提出的。如果一个促进者(即教师)能造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在其中,他可以达到真诚、认可和移情,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四、营造新型师生关系的措施
      
      从这种新型的学校气氛出发,可以派生出教师在营造、形成新型师生关系中应当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
      1.要热爱和尊重学生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现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知识之一便是使人们相信‘爱’与‘被爱’如同饮食起居一样是人类的天性”。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所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2.主动倾听
      主动倾听指的是,对正在被学生表达出来的思想或情感作出积极的反馈,使学生觉得教师正在倾听、关心和理解他的感受。主动倾听并不意味着对这个人正在表达的陈述表示接受或反驳,而只是表示认可这个人的感受。当教师成功地做到了主动倾听,学生的感受就得到真诚的交流。这种主动倾听有独特的特征与优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倾听、不指导,不诱迫学生向教师认为是“好的”或“对的”方向去表达他的观点,从而避免了虚假现象的出现。这种主动倾听排除了那种常见的“讯问式”的谈话,从而避免了心理学上的那种“双重独白”(两个人相互交谈,但实质上不协作、互不接受)的现象,从而为进一步的交流、对话敞开大门;使学生和你心心相印、协调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3.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生动发展的空间,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他的学习是好是差,哪怕他考试不及格,他们也都将走向未来,都将居于新世纪发展的核心地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其次,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人们的天性,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是教师利用的资源,要充分保护它、利用它。另外,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有实力才有自信。班上学生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培养其自我进步的主动性。
      4.提供多重式的成功体验
      让学生获得成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巩固手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比比皆是的现象是教师讲授时学生抬头目视教师,教师提出问题时他们立即低下头。纠其原因,不是此类学生不想学、害怕学,而是此类学生长期处在课堂教学的失败氛围之中,他们害怕嘲笑和惩罚,不敢正视教师,更不要说主动提问。事实表明,传统的强制性方法并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只有为学生搭建多重式的成功平台,才能使每个学生对知识产生如饥似渴的追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创建一个成功导向的课堂,营造一个“持续的支持性环境”。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更新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人才,因此,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要获得成功。其次,要在大班授课制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多层面、多角度的成功及愉悦,这仅仅靠一些激励性语言和高频率互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使学困生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支持,课前预习、课内外辅导等等;再次让学生合作学习,组织优生与学困生建立帮学小组,并落到实处,使学困生及时获得支持,扫清知识障碍,容易感受进步,从而感到自信。只有如此,“持续的支持性环境”才会建立,所有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形成,班级内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局面才能逐步形成。
      
      五、结语
      
      要追求教育的成功,就要协调好教育主体和各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凭借爱和尊重,教会学生肯定自我,热爱、尊重自我和他人,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与他人建立各种和谐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成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发展相和谐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9月.
      [3]教育部人司部.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推荐访问:探析 师生关系 构建 和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