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知人论世_知人论世话梦得

    时间:2019-02-06 03:27: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苏教版的选修教材中,有首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在教课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在他的诗中,独特的历史感伤离不开他一生的经历,也因为他不同与寻常人的人生经历,才有了人们所赞叹深思的历史情怀。
      关键词:知人;历史;感伤;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214-01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本是匈奴后裔,出生在嘉兴。刘禹锡自幼好学,熟读儒家经典,浏览诸子百家。19岁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贞元十一年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他希望在政治上能有一番作为。入仕以后,积极参加政治活动。贞元十六年,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与王叔文、王坯、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但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首诗,题为《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得罪了执政权贵,又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曾担任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
      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以后又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他在地方上政绩显著,但总认为自己的政治才能没有充分发挥。晚年他寄希望于宰相裴度,但裴度在“牛李党争”之中受到排挤,也没能实现这一愿望。
      从刘禹锡的生平可以看出其一生所经历的曲折与丰富,从而有太多太多的地方与古人和历史相似,而这些相似之处拥有了太多的感伤与感慨了。试想,当时代变迁物是人非之时是否会怀念过去?当时代前进时与历史的某个角落重合的时候,那种油然而生的感伤萦绕在心头的感觉不正是那种神秘的历史情怀在悄悄流过心田吗?
      刘禹锡怀古诗中那力透纸背的沧桑感比那些脸谱化标签式的作品所透露的历史情怀要真实优秀的多。
      例如《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首诗的触发点就是已经衰败的石头城,引发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古今对比方能看到真实,而触景则是生情的一个重要击发点,往往古代衰败的历史沧桑会带给人以沧桑的共鸣。
      而他的《西塞山怀古》:“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则是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引发对王�水军讨吴的感慨,而此时诗人却是被贬远谪,这是否是人生的一种讽刺呢?自伤与他伤就间接引出了其“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历史情怀了。
      历史对于诗人来说终究是一种情怀,而现实与历史的相同和不同终究是一种不可抗拒的事实。而刘禹锡正是通过对历史的感慨使他的作品带有独特而具有魅力的历史情结。
      只有拥有故事的人才会近距离的感伤历史车轮碾过的痕迹,刘禹锡并不是像许多所谓的历史学家一样对于历史猜疑不定,其通过诗词不仅仅是表达他对于人事代谢的感伤,而是在于对历史的一种态度,一种怀念,也许是历史的沧海桑田带给了他别样的情怀,也许他的生平就是他的历史,使得他的情怀是异样的独特。古来怀古必伤今,正因为他有不同与寻常人的人生经历,才有了人们所赞叹深思的历史情怀。

    推荐访问:知人论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