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校本课程开发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案例

    时间:2019-01-29 03:29: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使学校和教师从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学校和地方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这对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推动。但在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有些学校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当作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事,忽视了学生在课程开发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使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确立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验中的主体作用,是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协同阐述知识的方式所进行的不断重组和建构。在新的课程体制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课程实施的场所,也是构建新的课程体制的实验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无疑也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之一。在新的学习方式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究和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自主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学生有选择和开发课程的权力和需要。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地)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含义有三层:一是就课程开发者而言,是以学校为单位,应该包括学校中的教师及学生,或者是学校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二是就涉及的课程范围而言,校本课程既可涉及部分课程(即学校中的部分课程遵照中央指定的,另一部分自行设计),也可涉及学校的全部课程;三是从开发的程度而言,学校或教师选择、改编的课程,也属校本课程之列。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是学校共同体,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主要有活动课程,研究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属于非学科课程。
      学生作为教学和学习的主体,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发展的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出发点,这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性、标志性的特征。是用以判断一项课程开发活动是否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标志。校本课程的实质是为了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资源,“个性化的教育”要有“个性化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从学校的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尤其强调尊重特殊倾向、志向、需要和才能的个性,为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舞台。“校本课程”变成了“校长课程”或“教师课程”,忽视了“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关注学生需要的独特需求”的基本原则。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是隐性的,而不是直接的。学生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作用往往要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去实现,但并不是说教师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决定因素。从根本上看,校本课程的生命力不在教师设计的水平高低,而在于学生的选择和认同。正因为学生对校本课程有需要和热情,才有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可能。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要求和想法往往不能直接体现出来,我们不能以此来否定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因为学生的需要和热情,才使校本课程有了开发和实施的必要,才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动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对校本课程的需要,才从根本上推动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发展。
      二、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力军
      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参与者和主持者。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校本课程是以校为本,其本质是以生为本。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能由学校领导和教师去“点单”,教师只是“菜单”的设计者,而不是“菜单”的需要者。“菜单”应由学生去点,学生才是课程的需要者和受益者。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去设计课程,在实施中根据学生的热情和意见去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校本课程。学生应该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任,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哪些校本课程,应由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去选择,特别是选修课程的开设必须由学生去取舍,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去为学生设计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校本课程。
      为学生设计课程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为学生去实施课程就是为学生提供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注重学生差异的“适应性教育”。但并不是说教师和学校的领导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是促进学生那种能够发展的才能倾向,是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基本指向。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出发点。学生既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课程是教学的内容和计划,广义的课程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教学进程、教学规划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是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既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学习者,也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
      校本课程的形式很多,由于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师资水平和结构的制约,这并不是表明校本课程开发只靠学校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而这个实际既包括学校的历史、地域文化和师资结构状况,也包括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学生素质的发展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和发展学生个性,教师只能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去制定“菜单”,而“菜单”能否被学生接受和认同只能由学生去决定。教师应在调查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及学习需求去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只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帮助者和支持者,而不是直接需要者和受益者。学校开发校本教材的根据是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认可程度,只能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校本课程,如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性课程、综合性课程等,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能随心所欲。
      三、学生是校本课程的推动和改进者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由学生去“点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去开发。校本课程能否得到完善和改进,是否有生命力,最终也只能由学生的选择和需要去决定。校本课程大多属于选修性课程,选不选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决定的。不能像学科课程那样去强行要求学生。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就不会有生命力,也得不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前一段时期,开发了一些校本课程,由于当时只考虑师资结构和特长,并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果有许多校本课程并不受到学生的欢迎,慢慢地从校本课程“菜单”上消失。这就充分说明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不仅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而且决定着校本课程的存在和发展。
      学生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和受益者,也是校本课程的实验者和改进者。学生有权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做再一次的选择,并在实施中去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只有那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学生才会感兴趣去接受,并在实施中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去实践。如在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开发中,有的学校开始老师设计了100多个课题,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有60多个课题学生感兴趣并努力去实践。经过三年的实践,最后有50多个课题成为比较固定的课题被每一届学生所选择,并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完善。学校根据学生实践的材料汇编成《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南》,一些由于不适合学生认识特点和兴趣的课题慢慢就被淘汰了。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再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核心理念教育发展研究,2004(3).
      [2]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角色的转换当代教育论坛,2002(1).
      [3]孙窍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9).
      
      作者单位: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

    推荐访问:确立 主体 校本课程 地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