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网上报名与考务综合管理平台【成人高校招生网上报名及考务管理的实践、思考与展望】

    时间:2019-01-15 03:26: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简述了成人高校网上报名和网上考务管理的系统功能和实施过程。提出了网上报名是推动报名考试管理变革和流程创新的有效手段,认为要彻底实现网上报名,需要建立信息的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完善身份认证制度,建立健全电子信息安全的机构和法律、法规体系,最后展望了成人高校招生网上报名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成人高校;招生;网上报名;信息化
      收稿日期:2006―04―25
      作者简介:杨卫东(1966-),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省高校招生办公室助理研究员,学士,主要从事招生考试信息化工作。
      毛竞飞(1962-),女,汉族,浙江宁波人,浙江省高校招生办公室副研究员,学士,主要从事招生考试管理工作。
      
      2005年浙江省在成人高校招生考试中首次全面运行了网上报名和网上考务管理系统,取得了圆满成功,在高校招生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据统计,在报名期间,报名网站日均有近万个独立的IP地址访问,网页访问量超过20万页/日,完成网上预报名人数18万余人,最终确认报名人数15万余人,比2004年的报名人数有着显著增加(增加近2万人,增幅在12%以上)。录取期间,5千多名考生通过互联网成功补报志愿,顺利完成招生计划。
      
      一、成人高校招生网上报名及考务管理的实践
      
      1.调研阶段。2004年教育部进行全国成人高校网上报名的试点工作。由于当时我省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因而没有参加试点。但从2004年底至2005年初我们对全国率先实施成人高校网上报名并取得成功经验的北京、天津、广东、上海等省市的招办或考试院做了专题调研。了解各兄弟省市网上报名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统一了认识,认清了工作方向。
      2.制定实施方案阶段。在摸清各先进省市的工作思路和经验后,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在2005年在我省全面实施成人高校招生网上报名,即从高中起点专科、本科到专升本的所有科类,在所有县市的所有报名点全部实行网上报名。召开全省各地市招办工作人员会议,让各地市提出具体的需求,统一网上报名的流程,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
      3.程序编制和测试阶段。为了切实落实制定的方案,我办专门设立了网上报名课题组,具体负责报名程序的开发研制和测试。在设计系统时对选择网络架构、系统安全性、灵活性、易操作性、易维护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最后选择了技术上比较成熟、实用性和安全性都较为可靠技术方案:JSP+Tomcat+F5+Oracle+VPN,即用JSP作为主要的网上报名系统的编程语言+三台安装了Tomcat的Web应用服务器+1台F5 bigip1500负载均衡服务器+基于Oracle的数据库服务器+专用VPN加密器(用于省招办与各个地市信息确认点的数据加密交换)。
      整个网上报名和考务管理系统根据不同的使用对象和使用阶段分别编制了不同功能模块,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考生在报名时使用的基于Internet的报名子系统,实现的功能有:招生计划查询、招生政策解答、招生院校及专业的介绍(采用超链到学校网站的方法)、考生基本信息填报、考生志愿信息填报、考试地点和确认地点选择等;查询和补报子系统,主要功能是考分查询、录取情况查询及录取期间的补报填报等功能;面向市地招办的考生现场报名确认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摄像、缴费、确认、修改、数据同步等;远程考务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有:各地市招办通过VPN加密直接与省招办服务器连接,在省招办的数据库上生成准考证、编排试场、生成试卷需要数、下载数据、打印准考证和试场编排表,下载考试成绩和录取结果等。
      4.宣传和培训阶段。由于是首次实施网上报名,为了确保这次改革的顺利实施,对考生的报名宣传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情况都是第一次遇到,考生对整个报名流程都不清楚。因此,在正式报名前4个月,我办就开始统筹安排,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各种新闻媒体向考生宣传网上报名和提前公布录取期间网上补报志愿时间,让考生及时、全面地了解招生政策和招生信息,做好报名准备。同时通过各种渠道通知各招生院校及时更新本校网站的内容、组织好网上报名的生源。
      通过互联网系统发布网上报名系统的使用说明材料,使考生能够在报名网上一目了然的知道报名流程。同时,我们专门针对地市县招办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各级招办熟练运用现场确认端的程序和工作流程,做到人员到位、设备到位、技术到位、责任到位、思想到位。
      5.部署实施阶段。由于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部署实施阶段的工作也就能做到胸有成竹、按部就班地进行。实施阶段分为以下几个时间段进行8月15至8月30日为网上报名时间,9月7日至9月13为现场确认时间,9月底至10月初为考务工作网上处理时间,11月中下旬为录取期间网上补报志愿时间。我们在方案设计初期就充分考虑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了各种应急预案,如对没有及时完成网上报名或确实上网有困难的考生,允许现场补报。针对可能的停电和网络堵塞等突发问题,我们为每个县发放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无线上网卡等。整个实施过程非常顺利,只是在网报的最后一天由于考生相对较为集中上网,服务器有一定的压力,网络响应较慢,发现后,通过对设备和技术参数的调整也就解决了问题。
      6.总结评估阶段。我们这个系统经过几个月的运行,这套系统稳定、顺利、圆满地完成了预期目标。从考生和地市县招办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考生对网上报名这种报名形式还是持认可的态度,网上报名免去了排队填表之苦,给考生带来了较大的便利。而不满意的考生,主要是针对操作界面不够熟悉、网络条件不稳定等情况;市县招办反映,实施网上报名和考务管理后,考生获得的信息更加全面、准确、及时,报名更方便,减少了排队等候的时间;考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严谨,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及时性、保密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网上报名相关问题的思考
      
      1.网上报名是推动报名考试管理变革和流程创新的有效手段。招生考试报名阶段工作的核心就是要把各类学校的招生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出去,并且能够准确、及时、完整地把考生的报名信息集中起来,分类处理和管理。所以,招生考试报名的改革与考生数据的信息化是密不可分的。网上报名就是把信息的生成、传播和处理的方式改革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使得整个人类社会信息的生成、传播和使用的方式改变了。这个改变从我们成人考试报名管理上去理解,就是说我们原来处理报名信息的主体是招办工作人员,现在我们发现不仅是工作人员,甚至考生也能够处理信息,考生能够从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实时信息,做出决策,甚至信息本身也能够做出辅助性的决策。我们几百万年人类的发展历史,几千年的文明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信息传递的流向、流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改革是因为外界的环境变化了,要进行调整和重构。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我们整个社会信息的传递和利用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革,显然信息化也就成为推动考试管理变革和流程创新的有效手段。
      网上报名促进了管理机制的改革。以前我省报名采用的是省、市、县三级管理。考生集中在报名现场填涂机读卡,现场OMR机器自动识别,打印信息校对单,发现错误现场修改的报名模式。由于填涂错误比较多,填涂的卡片在OMR机器上的一次通过率相当低,从而造成反复修改机读卡,在OMR阅卡处出现考生排长龙的现象,人员聚集严重,增加了报名现场的管理难度和浪费了考生大量的时间。进行网上报名后,市、县级下增加了一级报名确认点,市、县可根据各自的情况,通过管理软件自由添加或删除下属的报名确认点,并且赋予确认点不同的管理权限。由于现在考生事先在网上填报,大量信息已经通过网络发布给各个考生,使考生在网上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再填报报名信息,并且合理分配了现场确认点,使得现场的工作量大大减少,报名确认点现场秩序井然,忙而不乱。考生在报名确认点的逗留的平均时间由原先的1小时左右减少到10分钟以内,快的甚至2-3分钟就完成了报名确认工作。
      网上报名促进了报名流程的创新。有理论认为在工业社会,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一个人直接管理对象只能是少数(7人-14人),超过这个限度就只能增加层次才能有效管理,“复杂系统是层次结构的”,而信息社会不同于工业社会的本质在于与“有限理性”相反的“知本力”。知本力是生产力、文化力和社会力之和,是人的综合本性。知本力是一种无摩擦的张力。在信息社会,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可以越少,单位个体的管理成本越低。以网上报名来说,考生补报志愿的管理模式就有了较大的改变,使补报志愿的管理扁平化。过去补报志愿是通过网络将“补报计划”、“具有补报资格考生名单”等信息逐级下发,各市县招办向考生公布,考生根据补报计划补填志愿,然后再逐级汇总上报。这样多环节、多层次的补报志愿模式产生了诸多问题:(1)补报耗费时间较长,一般要1-2天;(2)数据汇总过程中容易遗漏数据,造成不完整或差错;(3)信息发布不够及时,考生必须到市县招办才能补报,补报成本较高。现在实行网上补报,考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查询补报计划和补报名单,考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补报志愿直接提交到省招办。这样的补报志愿的管理架构更加的扁平化,减少了中间层次,数据传输更迅速、直接完整。网上报名的信息化使得我们管理实现了专业化、科学化。使得我们整个的管理更加集中、规范、统一标准,促进了报名考试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报名考试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而稳步发展的。社会的进步是文化的进步,而文化的进步又是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方式的进步,而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方式的进步又是人类把握、利用、开发、创造和实现信息的方式的进步,即是人类对信息处理的方式的进化,即是人类社会本质的进化,即是人类社会的进化。
      一个社会、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信息化进程离不开该社会、该地区、该行业的计算机的拥有率、通讯技术、信息网络的覆盖率、数据资源的丰富程度的逐步提高。同时,人们使用信息的方式有一个转变过程,是随着文化知识背景不同和技术知识水平的增长而逐步完成的。据统计,浙江省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的家用电脑拥有量,由1997年底的3.1台上升到2000年底的14台,进而快速上升到2005年底的59.5台,1997年至2005年间城镇居民家庭电脑拥有量年均增长44.7%,截止2005年底,城镇居民的电脑拥有量已达全国城镇全面小康标准(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脑80台)的74.4%,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达45.5台。到2005年7月底为止,全省大约有网吧6500家左右。其中各个主要城市占有73%,另外27%的网吧分布在县镇以及农村地区。近年来,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也逐步得到普及。因此,在现在开展网上预报名工作是与目前社会的信息化普及程度相适应,与教育系统招生对象的应用水平相适应的。
      网上报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样需要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应该有赖于以下三方面内容的提高:(1)硬件环境的提高,包括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2)软件环境的提高,包括各种应用软件使用的易操作性、安全性、稳定性的增强,各种网上支付手段的通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的改善,声像等多媒体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输出等等一系列技术的完善。(3)社会大众对信息化社会的认识、理解和应用的意识的提高。目前,人们对网上支付、网上身份认证、网络的安全性还存有疑虑。同时这些技术的应用相对复杂,标准还不统一,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才能使用。相关数据显示,网上报名的考生中有71%对网上付费表示不满,主要是担心资金安全和手续繁琐等方面的因素。
      3.建立信息的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有规划、有目标地稳步推进教育考试管理的信息化进程。目前,成人网上报名工作不能真正实现全流程的网上报名,还要考生到现场确认等流程。我认为主要还受到两个客观条件的限制:(1)考生的资格审查还不能在网上实现;(2)考生的肖像照片还没有在网上传输。对于这两个问题我认为完全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实现。
      作为信息化启动比较早的教育部门,长期以来,缺少统一的组织和部门规划教育系统内信息化建设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导致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困难,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进展缓慢。在权力和利益问题作祟下,很难实现公开和共享,缺乏对信息共享负责的责任主体。缺乏必要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规和制度。缺少实现共享的工具。教育部需要建立一个组织,负责协调各部门信息提供、交换、共享,确定按什么条件提供共享,共享的范围如何,负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全面实现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在当前网上报名过程中,如何解决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问题已经成为全面实行真正网上报名关键问题。招生考试部门的职能是服务于广大考生,而网络与生俱来的广播性和人人平等的特性正好迎合了教育考试部门服务性的需求。这就决定了教育考试的信息化建设注定要和网络技术联系在一起,并且必须要共享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源。
      从报名考生的资格审查来说,需要审查考生的学历,而招生对象并不局限于一个省的毕业生,省市招办的数据显然不全,教育部的毕业生数据库相对较为完整。如果通过一定管理体制和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实现省市招办的考生与教育部的毕业生数据库对接,实现大部分考生的资格审查任务;考生的照片资料在各地的公安部门的户籍资料中也已经信息化了,通过部门间的协调,理论上也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即使不能从公安部门获得照片信息,也可通过网上摄像和数码相片的传输获得。有人担心,网上传输照片有可能增加考生替考的危险程度,其实只要我们制定严格的信息管理流程完全可以避免替考现象的发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规定考生的毕业证书上的照片只能用考生报名时的照片,而这些照片信息都是经过招生考试部门的内部系统传输,再经过考试时的身份证核对,入学时的核对,毕业时的核对等多重核对,考生如何能作弊?同时学校直接使用招生时的照片数据,也不用再给考生毕业时再重新拍照,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避免了重复劳动。
      信息化的发展已经不再只是技术问题,通过观念转变,建立必要的信息组织和管理机制,简单的技术应用就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信息化建设的背后,是我们工作职能转变和工作流程再造。信息化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历时已经很长了。发达国家正在主动地全面地部署向信息社会的转型。中国正处于一个从信息化推进初期的局部信息化成功向整体信息化效果转变,并为我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更大贡献的关键时刻,只要我们有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去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网上报名等各项招生考试的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就会被克服。
      4.完善身份认证制度,建立健全电子信息安全的机构和法律、法规体系。现在网上报名不能完全在网上完成,而必须到现场确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身份认证问题。也就是信息化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不光给我们工作,不光给我们生活、给我们整个社会带便利,同时也带来了隐患,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只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到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制订方案时才可能考虑周全。在网上报名、网上补报志愿过程中,电子信息的身份认证就成为一个问题。如何确认通过网络传输过来的信息就是考生本人提交的?如何认定提交的信息已经被接受而且是有效的?现在从技术上来说有CA认证系统来解决,从法律来说,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呢?都是一些什么机构在发布和执行这些认证系统?有多少认证系统得到国家司法机构认可的和行政管理部门有效管理?是不是每个人每办一件事都要弄一个数字证书?个人的数字证书如何有效、便捷的管理?这些问题可能一时还无法全部回答。这就反映了数字身份证书的建设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响应的具体配套的措施才能走向成熟。
      
      三、信息化在考试报名中的应用展望
      
      当前,全国各省市进行的教育考试、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等等各类考试的网上报名工作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上报名,只能称作“网上预报名”。报名工作模式一般都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网上预报名――现场确认(摄像、缴费、验证等)――准考证的生成和发放。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报名应该是所有报名工作全部在互联网上进行。我们不妨从报名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来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目前不能完全实现彻底的网上报名的原因。在报名阶段,考试机构需要做的工作不外乎是获得考生的基本信息、志愿信息、考生本人身份的确认、考生履历的确认和考试费用的缴纳等。而这一切功能从技术原理方面考虑,实现上已完全可能,只不过是现有的社会公认程度、制度建设水平还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以及公民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完备程度还有所欠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信息共享有待提高。可以预见用不了几年时间,考试报名将会是这样一幅场景,考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招生院校的招生信息,考生的身份通过网络确认(CA认证),通过网络填写基本信息和志愿信息、传输照片(已无技术障碍)、了解考试地点、获取准考证、查询考试成绩、查询录取信息等等。除了参加考试,其他一切工作都可以在网上进行。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统计局. 我省城镇居民的电脑拥有量已达全面小康标准的74.4% http://www.zj.stats.省略/content/nr.asp?keyvalue0=539651 2006-3-1.
      〔2〕姚春满.浙江省网吧市场现状详细调研报告. http://zj.shop.省略/2005.08.30/36024.html.
      〔3〕从信息尺度看人类社会的本质与进化.〔J〕社会科学研究,2005,(2)51-55.
      〔4〕吕森林.在线报考调查与观察.〔J〕中国远程教育,2004,(11)60-61.
      〔5〕姜奇平. 信息社会的动力学分析――王俊秀.知本力.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网上报名 展望 考务 成人高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