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喧哗与骚动艺术特色【《喧哗与骚动》艺术特色三题】

    时间:2019-01-13 03:36: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喧哗与骚动》(1929)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福克纳心血花得最多、自己最喜爱的一部作品。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克纳对生活与历史具有高度的认识、概括能力。尽管《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显得扑朔迷离,有的部分的确如痴人说梦,但实际上它通过一个南方庄园主家庭的分崩离析和趋于死亡,真实地呈现了美国南方历史变化的一个侧面。南方原有的社会体制正如康普生家族一样分崩离析,走向死亡。福克纳以此为他心爱的南方农业社会描绘了一幅色调惨淡而又凄凉无比的夕阳晚景,既体现了这种体制的必然崩溃,又表达了他本人对资本主义“新”价值标准的批判。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这部经典的意识流作品读起来较为晦涩,结构复杂,寓意较深,是对读者耐心的较大考验,但其繁复的小说结构和多变的叙述手法让人惊叹,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一、复调结构
      
      《喧哗与骚动》在叙事上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复调结构”。全书的四个部分分别由康普生家的四个人物用四种“声音”来叙述,揭示了这个庄园主家族的衰败过程。在小说的前三部分中,福克纳让康普生家三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儿子用各自的内心独白来叙述他们的经历和家庭的变迁。然而,小说的中心人物并不是他们,而是女儿凯蒂。全书中的每一部分都叙述了她的生活经历以及她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凯蒂成了联系这些人物的重要纽带。福克纳通过对人物的意识展示向读者提供了一些零碎、混沌的事件,并将不同的意识流汇聚为一体,组成了小说的基本情节。小说的四个部分展示了四个不同的世界,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相映衬,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基本框架与结构,共同勾画了美国南方社会生活的图景。
      
      二、多视角叙述
      
      福克纳十分强调视角转换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性。在《喧哗与骚动》中,人物的视角分为“班吉的部分”“昆丁的部分”“杰生的部分”和“迪尔西的部分”。小说的第一部分由康普生家的白痴班吉来叙述,其混乱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第二部分由注重道德观念的正确与完善的昆丁来叙述,昆丁是小说中最复杂也是最痛苦的人物。凯蒂因生活放荡、未婚先孕,使得昆丁万念俱灰,精神濒于崩溃,最终投河自尽。第三部分由杰生来叙述,杰生是极端利己主义者,他的世界完全建立在唯利是图的原则之上。第四部分,即“迪尔西的部分”,是对前面三个部分的平衡。康普生家的女仆迪尔西可以说是小说中唯一健康的主人公。她的忠心、忍耐与仁爱同前面康普生家的三个儿子病态的性格形成了对照。通过她,作者讴歌了纯朴的劳动人民身上的精神。
      
      三、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
      
      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在作品中描述西方人的异化感、焦虑和绝望。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通过深入探索痛苦的“自我”,来发掘人物的悲观情绪和复杂心态。小说的第一位叙述者班吉是弱智,他没有正常的思维方式,只能以嚎啕大哭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顺从,现代人的绝望感和异化感被充分地表现出来,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小说第二部分的叙述者昆丁是极其看重家族名誉、捍卫伦理道德的一个人物。他的“自我”充满了焦虑和绝望,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逃避变化的现实世界。第三个叙述者杰生虽然顺应了现实,但生存的需要使他变得唯利是图,对金钱的渴求近乎疯狂,同样沉浸在焦虑和狂躁之中。相比之下,女仆迪尔西所代表的爱与饶恕、温柔和忍耐可以说是这个“悲惨世界”中的希望。小说中多处使用了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的表现手法,显示了作者对生活和历史的高度认识和概括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2]潘小松.福克纳-美国南方文学巨匠[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5.
      [3]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推荐访问:骚动 喧哗 特色 艺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