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高校毕业生诚信问题研究】高校毕业生求职应聘策略研究

    时间:2019-01-12 03:35: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据2006年1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和智联招聘网站联合推出了2006毕业生就业状况大型调查。调查样本覆盖了12个大中城市的12463名大学毕业生和刚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人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120家大中小型企业。调查中关于“在个人素养方面,您最不喜欢的是哪一方面?”83.6%的雇主选择了“不诚实”。2005年12月27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根据这项调查报告告诉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雇主最看重实践和诚信。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校园中已经存在着诚信问题,尤其是体现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因此,找准原因,选择对策,对高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他们守信用、重良知的基本素质,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
      不诚信现象及原因分析
      
      1.不诚信现象
      其一,材料作假。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随意更改成绩单,编造证书,假冒干部;在自荐材料里夸大其词。为了达到个人的利益目标,不顾诚信。大学生“造假”行为会造成一种不公正的就业环境,可能会使凭借造假的毕业生蒙混过关,而真正优秀的毕业生却不能脱颖而出。这样给优秀的毕业生带来损害的同时也不利于用人单位。如果一旦查出还将面临着被解雇或辞退,甚至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势必造成就业资源的浪费。
      其二,违约随意。一部分大学生本着“骑驴找马”的心态,遇到适合的单位马上签约,但还找寻更好的单位,如果被后一单位录用,便与前一单位有了违约之举。在这里,先撇开用人单位的虚假承诺不谈,大学生主观的违约也带来恶劣的影响。既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又有损于学校和个人的声誉。而且,从毕业生自身的角度看,因为要承担交纳违约金违约责任,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其三,不满现状。大学生最急需的就是实践和锻炼,安下心在基层补上这一课意义重大,但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总是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满足,随时伺机跳槽走人。这种追求更优的观念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是不可取的。诚信为本,至少应该对工作负起责任。
      
      2.产生不诚信问题的原因
      第一,社会环境欠缺。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群体,同样受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现实生活中遵循诚信法则行事的人往往得不到太多的实惠,相反那些处处行事与诚信相悖的人却常常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求职当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主动地去造假和欺骗,很可能是部分人造假,导致大家都得这么做。正是因为有人通过造假欺骗的手段获得了成功,在这种“扬恶抑善”的信用氛围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不在竞争中落败,不得不通过作假维护自己的利益。
      第二,家庭教育乏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严重,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
      第三,学校教育滞后。一是重视不足。不少学校忽视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二是学风不正。当前,不少学生都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来的,很难静心进行学习研究。三是管理不到位。大学任课教师不管事,班主任名存实亡,不少大学生一进校便完全放松;逃课、上网、睡懒觉、谈恋爱、打工赚钱等等,学习不用功,就业压力又大,于是弄虚作假在所难免了。此外,高校连年扩招,人数大增,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也给高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第四,就业压力大。教育部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年增长:2004年是69万人,2005年达到79万。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到413万,就业率是多少,待业人数又是多少,令人关注。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的造假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第五,就业制度不完善。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在不断的增长,而相关的就业岗位却基本保持不变,并且就业工资普遍偏低,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后的几年内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去偿还助学贷款。在大学生毕业离校的时候,许多校园中竟然流行起了“毕业即失业”的话语,因此从制度上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大学生就业工资,从而促进还贷能力才是保证诚信的根本。
      第六,用人机制偏差,诱发学生以假信息投其所好。用人单位在接收毕业生时往往要求太高,片面追求人才的高消费,为了谋得一个好职位,好工作,一些学生和家长便开始造假制假,既欺骗用人单位也欺骗学校。
      第七,自律能力较差。一方面大学生涉世不深,社会经历比较简单,道德心理不成熟,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特别是生活中的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反面事例,很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多数大学生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忘记了诚信的基本道德,使知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自律能力的问题。
      
      二、提高大学生诚信就业水平的对策思考
      
      提高大学生诚信就业水平,树立诚信理念,首先需要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都具备诚信,大家都严格履行双方的承诺,相信在未来的就业中会出现期望的良好形势。
      其次,高校一定要严把毕业生推荐关和就业协议书的管理。各高校为了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专门制作了统一样式内容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该表必须经院系严格审核盖章后才统一加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公章,每人仅有一份原件,确保其真实性;另外,就业协议书每人一式三份,统一编号登记,签约后,必须征得原签约单位的同意并有书面退还函后才可换取新的协议书。
      第三,高校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约束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体制,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并建立个人诚信档案。二是通过网络,追踪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对于失信的学生可以在校园网络的范围内进行揭示和批评,甚至向用人单位公示。三是通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加强与用人单位或已毕业学生的联系,及时掌握毕业学生的诚信状况,发挥学校继续教育功能,对失信毕业生实施再教育。同时收集诚信典范,作为教育在校生的生动“教材”。
      当然,如何解决就业中的诚信问题,单凭大学生自律,靠学校的诚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诚信问题的反映。专家指出:我们不要期望通过诚信教育,学生马上就能变得诚实起来,只要社会上存在着不诚信仍能使人获利的状况,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变得诚实起来。因此,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诚信的氛围,用一整套信用机制来约束缺乏诚信的行为。

    推荐访问:高校毕业生 诚信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