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礼貌原则 [拉科夫的礼貌原则]

    时间:2019-01-10 03:34: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西方有许多研究礼貌问题的理论,本文主要通过几个例子来简要探讨拉科夫的礼貌原则。   关键词: 拉科夫 礼貌原则 例子      1.导论
      在所有的交流形式中,礼貌是最重要并且最基本的部分。但是要定义“礼貌”,却并非易事。Grundy[1]曾说:“我们都知道‘光’是什么;但是要我们说清楚它究竟是什么却很难。”尽管学者们知道给礼貌下定义很难,但有些学者还是试着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Watts[2]认为礼貌行为是“社会文化决定的行为,无论明显与否其目的为在交往过程或意图中建立和(或)维持社会群体中个体之间人际关系的平衡”。而拉科夫[3](Lakoff)解释礼貌为“一种为了减少人际交往摩擦而使用的策略”。
      西方有关礼貌研究的理论有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拉科夫的礼貌原则,里奇的礼貌原则,以及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彼此相关。本文通过几个例子谈谈拉科夫的礼貌原则。
      2.拉科夫的礼貌原则
      拉科夫是第一批用格莱斯的对话原则来解释礼貌问题的人之一(Fraser,1990)[4]。
      在论文《礼貌的逻辑:注意你的P’s和Q’s》中,拉科夫把格莱斯的对话准则当做是“清楚规则”,并说有两条语用能力的潜规则:把话讲清楚和礼貌。当把话讲清楚和礼貌发生矛盾时,她说:“礼貌规则往往取代清楚规则:在对话中避免冒犯比表达清楚更重要。这样讲得通:因为在大多数非正式的对话中,对于重申和加强对话者之间的关系来说,主要观点的实际交流是次要的。”(拉科夫,1973:297―298)[3]
      拉科夫然后提出了三条礼貌原则:
      (1)礼节:不要强迫/保持距离;
      (在正式或非私人的场合适用这一原则)
      (2)迟疑:给予听者以选择;
      (在非正式的场合适用这一原则)
      (3)平等或友好:表现得就像你和听者是平等的/使对方感觉良好。
      (在亲密的私人场合适合这一原则)
      3.对拉科夫礼貌原则的示例
      如上所述,有三种类型的礼貌对应以上三条礼貌原则。在正式的场合,说话者为了礼貌不应该强迫听者接受什么。至于第二条原则,拉科夫自己解释说:“允许听者自己做决定。”[3]在非正式的场合,当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的关系并不亲密但地位平等时,说话的人应该给听话的人选择的权利,以免听话的人并不同意说话的人的观点。当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关系亲密时,第三条原则就适用了。比如:
      (1)女售货员:您乐意尝尝这个牌子的蛋糕吗?
      (2)好朋友:你真应该尝尝那块蛋糕。
      对于例(1),女售货员用委婉的疑问的形式,请顾客品尝蛋糕,给予了顾客选择的权利,是礼貌的。同样,例(2)是两个好朋友之间的对话,说话者可能是因为自己刚刚品尝了蛋糕觉得好吃的缘故,所以站在听话人的立场,觉得对方也应该品尝蛋糕,也是礼貌的。接下来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
      (3)女主人:(a)你必须尝尝这个蛋糕。
      (b)你可以尝尝这个蛋糕。
      拉科夫解释道,如果女主人说(a)的话,就非常礼貌,而要是说(b)的话,就很不礼貌。表面上来看,这样解释有点奇怪,因为根据她所提出的三条礼貌原则,(a)没有给听者其他选择并有强迫的意味,应该是不礼貌的;而(b)允许听者做自己想做的,应该比较礼貌才是。问题是女主人就是做蛋糕的人,因此她对蛋糕的口味负责。(a)看似“强迫”听者品尝蛋糕,其实与里奇的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夸大对自己的批评)相符――表明女主人不确定听者是否想吃蛋糕,是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表扬的一种方式。(b)暗含着女主人认为自己的蛋糕非常可口,客人非常想品尝而渴望得到她的许可,这违背谦虚准则,因此不礼貌。
      
      参考文献:
      [1]Grundy,P.Doing Pragmatics.London:Edward Armold.1995.
      [2]Watts,R.Linguistic politeness and politic verbal behavior:reconsidering claims for university.In Watts et al.(eds.).Politeness in Language.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92.
      [3]Lakoff,R.The logic of politeness,or minding your p’s and q’s.In Papers from the Ninth Regional Meeting of the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Chicago:Linguistic Society,1973.
      [4]Fraser,B.Perspectives on politeness.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14:219-236.

    推荐访问:科夫 礼貌 原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