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为学生埋下发展的种子_埋下一颗坚强种子800

    时间:2019-01-08 03:22: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得到更好的发展,使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作者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在课堂提问的设计和课堂形式的丰富性两方面作了尝试。
      关键词: “最近发展区” 语文教学 课堂问题设计 课堂形式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儿童发展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过渡状态就是“最近发展区”。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这种“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教育者,不仅应看到学生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而且应看到发展的可能性。
      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在原地踏步,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影响,学生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教学不能只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应该注意把握“最近发展区”,让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埋下发展的种子,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即所谓“教学造就最近发展区”。
      这种认识与近年来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吻合的。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语文教学也应该在最接近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心理机能上下功夫,以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语文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力求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下面我就在课堂方面的一些做法与同行共同探讨,以求指正。
      一、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造就“最近发展区”
      课堂提问是课堂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一个环节,如何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呢?
      (一)运用比较法,加深学生对某种知识的理解并获取相应的能力。
      1.纵向比较。对某些知识,学生以前学过,但只是感性上的认识,还没有具备形成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新知识进行比较,使他们对同类的知识形成一个认知的规律,利于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我把它和《登高》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让学生比较两诗的异同。学生比较容易看出两诗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但对于景和情的关系却不容易理解。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景是怎样的景?两诗的感情是否有相似之处?是怎样的感情?在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学生终于明白了:两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雄浑开阔的景象,后半部分都是感时伤怀,抒写了为国家安危、人民苦难而悲愤不已的感情。由此归纳出一个规律:雄浑开阔之景往往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纵向比较,能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并由此获得掌握同类知识的能力。
      2.横向比较。在教学中,我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把目前的学习对象和与之相近的对象比较。例如在学习《哀江头》:“细柳新蒲为谁新?”时,我再展示了“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和“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等意境相似的句子,让学生比较这些诗句的异同。在学生很快说出“都是写美丽的春景”后,我让学生思考:诗人是否由这美丽的春景生出愉悦之情呢?为什么?学生经过思考,能抓住“为谁绿”、“自”、“空”、“愁”这些关键词来分析出诗人的悲情。通过同类比较,学生掌握了“乐景写哀情”的诗歌表现手法。横向比较,学生获得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了阅读能力。
      运用比较法设计问题,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提问方式,对学生“最近发展区”里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根据知识能力的特点,设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激发兴趣,锻炼思维。
      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认知水平各不同,难易有度的问题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要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都敢于参与问题的讨论,使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和强化,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最有效地完成“最近发展区”的过渡。
      如在教学《等待散场》一文时,我提出看似简单的问题:“你认为小伙子是怎样一个人?”大多数学生都会认为小伙子是一个忠于爱情的人,并能在课文里找到根据。我肯定了他们的看法,但是希望学生的分析还能有所提高。有一个细节,学生容易忽略,就是:“‘我’把票给小伙子的时候,小伙子接过来看了看,又还给了‘我’。”于是我问:“既然小伙子那么渴望一张票,为什么又不接受‘我’赠送的票呢?”在学生也不能理解时,我让学生注意小伙子的一个细节描写,在学生找到“接过来看了看”之后,我马上引导学生思考:他看什么?经过思索,基础好些的学生很快明白了:小伙子看的是座位,他看到这张票的座位没有和女朋友的在一块,怕散场后女朋友找不到他,所以他不要这张票。由此可知小伙子的细心和对爱情的守护。利用难易有别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吃,而学习兴趣浓了,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虽然教学不能达到使所有学生的能力同步发展的理想境界,但至少能够尽可能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析能力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三)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具有探究性的提问不是不着边际地提问,而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方向去理解,并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思维的最大自主权,才能使他们越来越具备深刻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最近发展区”的过渡。
      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我发现“何处春江无月明”一句,粤教版用句号,而有些版本则用问号,于是我就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让学生比较哪个标点更好。部分学生认为既然我们书上用的是句号,那当然是句号好。但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用问号好,因为这句话里有‘何处’和‘无’这两个词,它是一个反问句。”我对他的看法表示赞同和欣赏。另一个学生说:“我也觉得用问号好,用问号能强调月光洒遍天涯海角的特点,处处有月光,不是更能勾起诗人的羁旅之愁吗?”我不禁为他的发言叫好。学生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不迷信书本,敢于挑战书本的勇气,而且有乐于挑战难题的勇气和主动积极探究问题的意识行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学会主动深入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思辨的能力,而探究能力正是学生“最近发展区”中最需发展的能力。
      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有效开展思维活动、有效过渡最近发展区的直接动力。学生在问题中不断获得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不断将现有知识转化为新的知识,有利于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发展。所以,老师应避免课堂提问过于浅显,或超越学生的现有水平,或随意无序,而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问题。
      二、重视课堂的生动性,造就“最近发展区”
      在语文教学中把实践引入课堂,是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展听说读写各种语文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造就最近发展区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我在课堂上尝试过的几种方法。
      (一)让记者、主播进入语文课堂。
      新闻的学习应该说是比较枯燥的,所以在学习必修五新闻单元时,我先和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来了解新闻的特点和写法,然后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我让学生自由分组,每组三人,其中一名记者、一名审稿、一名主播。每小组都要观察近两天校园或班里发生的事情,然后由记者执笔,审稿修改,小组共同完成一篇新闻稿,在语文活动课上,以抽签的方式抽出5个小组,由主播向全班同学发布新闻。没有抽到的小组要就5组的其中一组的新闻稿和发布情况进行书面评价。这样的实践形式让学生对枯燥的新闻学习变得兴趣盎然,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锻炼了新的能力,让学生的多种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良性的发展,在体验乐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造就了理想的“最近发展区”。
      (二)让演员进入语文课堂。
      戏剧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是由剧本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的描述,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有简单的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为了让学生用心揣摩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我尝试了一种新的课堂形式。如数学《雷雨》一课时,我让学生以一男一女的形式组成小组,选取课文中一段相对独立的剧本,参考以往所掌握的人物分析方法,课后互相交流揣摩,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排练好,然后在上课时以抽签的形式上台表演,然后让学生评选“最佳演员”。在不断的欢声笑语中,学生不仅接受了陌生的剧本,而且掌握了赏析戏剧的方法,达到了造就“最近发展区”的目的。
      (三)让博主进入课堂。
      已经盛行了几年的模式化作文,让学生陷入了“假、大、空”的泥潭里,他们往往无真话可说,无真情可诉。要把学生从这个泥潭里拉出来,就要让学生学会抒写真情实感。我作了一个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写博客的经历,于是我尝试着把博客搬进课堂,让学生以博主身份写作。我创建了一个班级群博,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分博客。我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话可说的新闻素材,在作文课上展示出来,让学生像写博客那样写作文。我只提出一个要求:要以公平之心、正确的态度来关注社会。在课堂上写好之后,我让他们回家后把文章写到分博客上去,大家相互阅读,评选出优秀作文张贴。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的心灵自由了,思想放飞了,写作肯定会流畅很多,真实很多。事实证明,经过这种训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迅速地走出模式作文的怪圈。
      丰富的课堂形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学生乐于学习语文了,自然会主动接受各种语文能力的锻炼,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节高效而生动的语文课,学生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只是零星的种子,但无数零星的种子就是希望,只要教师不断浇灌,不断施肥,这些种子就必定会茁壮成长。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各种语文学习能力,在一个又一个的“最近发展区”中不断得到提高,我们可以做到,也应该努力做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推荐访问:种子 发展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