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我校学生自主管理的现状及思考|家校关系现状

    时间:2018-12-26 03:36: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从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重要作用等方面入手,对目前高职教育中学生自主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概括,指出了学校自主管理模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自主管理 思考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组建而成,在招生上还处于中、高招并存的现状,学生年龄跨越较大,在管理模式上也还处于一个封闭式管理和开放式管理的磨合期。
      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身为教师必须了解自我教育的意义、规律及方法,让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只有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时,教育才会有效。学校只有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才能使他们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且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的管理,应当善于将“要你怎样”,转变为“我要怎样”,从而指导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进而走向成功,走向成熟。
      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下,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与学习方面事物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体现出了一种新型的学生观:把学生放在学校教育的主体位置,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信任、引导和激励等影响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为每个学生都提供表现自己个性和才能的机会与环境,促进学生主动修身,主动求知,主动劳动,主动管理,主动健体,主动参与,最后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来看,这种管理模式是完全符合它的要求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达到“六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的态度、情感、意志与能力。通过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使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从而得到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习得根本素质。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的学生自主管理的框架已经形成并逐渐走向完善。校学生会和团委以及其下属的每个班的班委和团支部是当仁不让的中坚力量。成立了校学生会及其相应的监督机构。另外,还有值班制度和各种学生自主考核制度等。应该说,这些制度为大面积的培养和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形式。学生们如果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充分利用这些舞台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必然会在能动的活动与实践中走向自律,为最终的自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际运作中,不少方面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纸屑随处可见,课堂纪律松散,部分学生公德意识淡薄。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不由我们产生了很多困惑和思考。
      我觉得学生的自主意识淡薄是导致学生自主管理效率低下的思想根源。自主意识的淡薄与传统教育的弊端是分不开的。传统教育中,学生从小到大,不论情愿还是不情愿,都要被家长管,老师管;不论有兴趣还是没兴趣,都要被家长灌,老师灌。于是学生便会产生这样的意识:我永远是被动接收者。他们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效果怎样不管,只要能交差就行。长此以往,学生的依赖性不断增加,内动力不断消退,独立思想逐渐丧失,成为我们平日里讲的拨一拨动一动的木偶型孩子。
      其次,传统的评价观束缚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要求。当我们看到“学业成绩”这四个字,想到的就是考试分数。也就是说,传统教育下的考试分数就是成绩,就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也是学生能力的标志。这种评价观会给学生这样一个意识: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就是能力强的学生。考试分数高就会有好前途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这种评价观的影响下,学生会变得急功近利,心气浮躁,自然对自主管理过程中得以培养的隐性的综合能力不屑一顾。
      第三,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教师没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也是导致其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有些教师对学生重使用轻培养,认为既然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老师不便干预,便听之任之,不给任何指导和激励。另一类老师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事必躬亲直至身心疲惫不堪。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拥有自主型人格。教师也才能摆脱事务束缚,实现自我超越。
      纵观学生自主管理中的一些弊病,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如下:
      一是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建立新型教育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能力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暂时的“隐退”而张扬学生的主体性。班主任要转变职能,由班级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执行者转变为班级工作的设计者和指导者。班级干部甚至每一个成员成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执行者、评估者和教育者。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使每个学生都具备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能使学校教育取得各个方面的发展,还能使学生们将来受用一辈子。
      二是必须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教师要联系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正确的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利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比如经典名著,影视节目,歌曲绘画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这些积淀了人类精神文明的作品既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水平,还能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发展。只有当学生获取了辨别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和情感时,他们才能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学生自主管理才能行之有效。
      三是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管理的主动性。在给学生的评价反馈中要让学生觉得分数固然重要,但大家更看中他是否对自己的言行有要求,是否能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自我实践和教育。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要本着平等、尊重、理解、鼓励、民主和“向师性”原则。“向师性”原则就是指老师必须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产生吸引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老师的专业素养,二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只有知行统一、教书育人有方的老师才能使学生愿意与其亲近,听从其教诲,积极改正老师指出的缺点。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四是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更多的主体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比如由学生会、团委牵头,发动学生寻找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根据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由班委确定班会、演讲、班报的内容,开辟学生论坛或征集校旗校徽的设计、校园文明标语等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自我锻炼的平台。
      总而言之,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是学校进行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目的,因为能够自律、自觉、自为是适应社会需求,走向成熟、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受社会欢迎的学生正是我们职业教育最终的目标。

    推荐访问:我校 现状及 学生自主 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