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细心呵护,提高残疾生的自我效能感 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时间:2018-12-26 03:35: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由于自然的缺陷,残疾学生的教育面临着诸多障碍,从而影响其获得自我控制能力、生活的技能和进入社会后所需要的知识和自信心。特殊教育如何解决残疾学生学习的障碍,从而让他们获得对生活的信心,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关键词: 残疾学生 自我效能感 细心呵护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1],换句话来说,它就是个体对自己办事能力的知觉和判断。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它在控制和调节个体行为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鉴于其在个体自我调节中的重要地位,自我效能理论在特殊教育领域中也应该受到普遍重视。
      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如何提高残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决策力,特别是提高他们进入社会后的独立生活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提高残疾学生自我效能和决策能力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获得自我控制能力、获得生活的技能,以及获得进入社会后所需要的知识和自信心。然而,残疾学生教育和正常儿童教育相比有着自己的困难和障碍。
      
      一、残疾学生教育中面临的障碍
      
      在特殊教育中,阻碍残疾学生提高自我效能信念的障碍主要有哪些呢?美国学者Wehmeyer、Agran、Hughes等在2000年调查了1200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学者认为,阻碍残疾学生提高自我效能信念的障碍主要有[2]:
      (1)在教学中残疾学生能否真的受益?有4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阻碍残疾学生获得自我效能信念的障碍。
      (2)培养残疾学生所需的培训及信息严重缺乏。选择此项的占了41%。
      (3)在该教育领域中能提供培训指导的专业人士严重不足。32%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4)在教育的其它领域需要更迫切的指导。有29%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在特殊教育领域以外的教育领域中投入过多,忽视了特殊教育领域。
      (5)特殊教育教师课程知识、资料、策略严重短缺。与教育的其他领域相比,特殊教育领域中的课程知识非常短缺、信息很不发达,这是阻碍特殊教育发展、阻碍残疾学生获得对外办事能力的一个因素。选择此项的受访者占了17%。
      从上面数据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残疾学生能从各种教育中受益”的怀疑,是特殊教育领域中最大的障碍。残疾学生到底能从特殊教育中获得什么知识和能力?社会的这种教育投入能否得到回报?残疾学生经过各种教育走向社会后,能否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等等,这些怀疑直接影响着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态度,从而影响特殊教育的结果,这可以说是阻碍残疾学生提高自我效能的最大障碍。
      残疾学生能否在旨在提高他们自我效能感的特殊教育中受益呢?
      我们知道残疾学生要么是天生的,要么是后天受到伤害而导致的,与正常学生相比,他们是严重缺乏自我决策能力的或者说是低效能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很难学会和掌握解决某些困难问题的知识和技能的。所以,在对残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中,我们不应该抱着让他们获得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绝对自控能力和行为上完全约束的希望的,因为希望越高,难度越大,结果可能越差。我们应该根据“部分分享原则”,指导残疾学生在执行某项任务和活动中,参与某一步骤的决策,从而获得“分享最大值”,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决策能力。例如,家长带领残疾学生到菜市场上买菜,进行简单的指导后,让他自己选择,从而让他参与到家庭做饭这个活动中来。即使在一些较复杂的活动中如家庭购物、选择旅游地点等,也可以让残疾学生参与决策,并尊重他们的选择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决策能力。
      研究表明,所有人都会对一件事物表现出自己的好恶,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同样残疾学生也会对各种事物表现出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并据此做出决策。因此,在培养残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中,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是非常重要的。还有研究表明,残疾学生运用自我指导学习策略也能增强其效能感。
      所以,只要有正确的方法指导,残疾学生即使不能完全独立,他们也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自我决策力和效能感的,从而提高他们自己、家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
      
      二、影响残疾学生效能感的因素
      
      影响残疾学生效能感的因素很多,除了自身的残疾、家庭等因素外,特殊教育中的某些策略对学生的效能感也有影响。例如:
      认知技巧。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常常需要复杂的认知技巧。因为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可以划分成很多小步子,残疾学生可以学习“完成较独立的每一小步骤”的技巧,慢慢提高他们参与较复杂工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效能感。
      制定决策程序。制定决策程序一般包括:识别选项;判断每一选项带来的结果;评估伴随每一结果的风险;监测每一选项是如何和个人爱好和需要结合起来的;最终判断哪一个选项最佳。
      选项选择。通过角色扮演和其他措施,大多残疾学生是可以学会进入选项选择过程的。经过个人努力和老师的指导,他们也能够掌握评估与选项相关的结果的技巧的。
      自我决策。自我决策其实就是一种选择,所有学生包括残疾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所以残疾学生是可以形成自我决策能力的。
      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残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决策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具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除学科教师外,还应配备专业课教师、心理康复教师、言语康复教师、医疗康复教师等专业人员,使特殊教育专业化。
      
      三、提高残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1.测定残疾学生的兴趣,制定培养策略,促进他们做出选择。
      对残疾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做出积极的选择是提高他们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一步。做出选择是建立在对学生爱好的确认和沟通的基础上的。对残疾学生来说,要做出选择面临着许多障碍,因为他们的机会非常少,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做出选择,因此需要多方面技能的专业指导。
      还有些残疾学生不知道怎样顺畅地表达他们的爱好,因此老师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来测定他们的个人兴趣。美国的Hughes、Pitkin、Lorden等一些研究专家在1998年翻阅了大量帮助教师判断残疾学生个人爱好的文献,他们认为测定残疾学生兴趣的主要策略有:
      (1)从残疾学生的行为举止中判断他们的爱好;
      (2)借助电脑和脑科学技术,促使残疾学生表现出个人爱好;
      (3)当一件作为选择的事项呈现时,观察残疾学生是否有趋向欲;
      (4)用语言交流、体态变化及其他交往方式来判断残疾学生的个人爱好;
      (5)记录一个残疾学生花费在某个特殊活动上的时间量。
      另外,残疾学生的家庭背景中也隐含着残疾学生爱好的信息,因为,多数家长都对残疾孩子怀着一种“愧疚”心理,因此在各种家庭活动中,家庭成员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照顾残疾学生爱好的行为和心理。所以,用心的老师会根据这些信息获得残疾学生的爱好的。
      2.让残疾学生参与教育目标和教学规划的设定。
      特殊教育中,残疾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决策力的提高应该是最主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残疾学生应该参与教育目标和教学规划的制定。如何让他们参与呢?在2000年,Aran、Blanchard等美国研究者指导几位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帮助他们的残疾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他们首先让学生回答四个问题:你想学习什么技能?目前你对这一技能了解多少?为了学习这一技能,你必须改变什么习惯?为了使学习顺利进行,你能做些什么?当然很多学生并不能清晰地对每一问题做出回答,但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求一些信息,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设定。
      例如,当询问“你想学习什么技能?”这个问题时,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学生在工作、生活及娱乐方面的偏好,并根据这些判断,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设定,让他们参与到一些建设性的活动中去。总之,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努力使教学目标成为学生爱好、兴趣和自我决策力提高的连接者。同时,在为残疾学生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外,还要考虑社区能为这些计划提供的支持,因为这些支持在培养残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决策能力中也非常重要。
      3.培养残疾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也就是学生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的策略,包括学生修正和规范自己行为的策略。学会自主学习策略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没有外界因素影响下学会管理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成为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相当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很多残疾学生能够学会和运用自主学习策略,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自行完成工作的能力。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形成的方法很多,比如:
      (1)借助一组形象的图画、照片、录像、电影或其它视听材料,让学生模仿,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前景提示方法);
      (2)在进行工作之前,大声陈述具体工作细节(自我指导方法);
      (3)体会和记录在一个目标行为中的个人表现(自我监督方法);
      (4)把实际工作行为与自己的愿望进行对比(自我评估方法);
      (5)完成某项工作后,总结提高(自我增强方法)。
      在具体的实过程中,这些原则和方法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实行时变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4.适度的爱是提高残疾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妙药良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尤其是对残疾学生来说。
      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当然,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爱的策略。对残疾学生的爱,要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严要求;有“方”就是要讲究方法,要有针对性,讲究教育方式、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
      所以,对残疾学生来说,要爱但不能溺爱,否则,他们将永远丢不掉老师或者家长这些拐杖。
      还有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对提高残疾儿童的效能大有助益[3]。尽早了解残疾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丰富的学前特别计划,可以提高学生残疾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计划开始得越早、进行得越彻底,对残疾学生的助益越持久。
      另外,提高从事特殊教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也很重要。由于面临的教育对象的不同,特教老师们的工作更辛苦,而且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可以看到明显的、令人欣喜的教育成果:如学生考上大学、比赛获奖等。这些老师可能会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如果这表现在教学中,对残疾学生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所以,社会重视、待遇提高,让特教老师们心情舒畅地从事特殊教育是提高残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培养残疾学生的独立性和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信息社会,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任务,从而减少对他人的过分依赖,慢慢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A・班杜拉著.缪小春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译者前言第6页.
      [2]参阅Wehmeyer,Michael.Promoting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2008年6月28日.http://www.省略/2003-4/severe-disabilities.html.
      [3]A・班杜拉著.缪小春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40页.

    推荐访问:效能 残疾 细心 呵护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